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血管病变 64 排螺旋 CT CT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
  • 简介:1概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目前被认为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一种亚型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枝状血管网(branchingvascularnetwork,BVN)末端息肉样扩张灶(polyps)为特征的。

  • 标签: 脉络膜血管 息肉样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branching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管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临床应用,总结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对血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总计80例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注射对比剂后17s-23s开始扫描,观察组患者要先观察对比剂,接着进行扫描,本文所有研究患者均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本文研究中,一共有70例动脉发育异常患者,血管部位与血管管径使用DSA、手术证实,颈内动脉居多;就动脉瘤患者进行DSA确诊,其他阳性患者使用MRA确诊,两组诊断结果对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3例脑血管狭窄患者,检查血管总计122条,经DSA检查,满足诊断113条;SCAT检查脑血管狭窄20例,经DSA诊断,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就脑血管患者,选择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可保障检查结果的精准性,具备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患者不良事件。

  • 标签: 16排螺旋CT 头颈部 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糖尿病患者129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及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诊断PAD准确度(97.67%)、灵敏度(96.23%)高于CT检查(90.70%、83.02%),漏诊率(3.77%)低于CT检查(16.98%)(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扫描时间短、图像采集快等优势,应用于PAD诊断,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提供详细病变信息。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患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近一年时段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在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人群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下肢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下肢动脉硬化情况、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以及血栓等情况的发生几率均高于对照组人群;实验组人群足背动脉、腘动脉以及股动脉的血流量和血管内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明显展示出病症的具体情况,能够有助于临床的有效诊断以及治疗,以此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按ABI分为2组A组(ABI<0.9,n=104例),B组(1.3>ABI≥0.9组,n=56例)。同时检测UA、HbA1c、TG、CHO、H-CRP、Hcy。结果A组UA、HbA1c、TG、CHO、H-CRP、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间血UA、HbA1c、TG、CHO、H-CRP、Hcy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UA、HbA1c、TG、CHO、H-CRP、Hcy水平较高,提示UA、HbA1c、TG、CHO、H-CRP、Hcy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危险因素,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40例非糖尿病但无下肢血管患者作为常规组,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下肢血管检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斑块发生率、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实现对患者下肢血管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并可依据检查结果对血管阻塞程度进行判断,进而开展有效治疗。

  • 标签: 下肢血管病变 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 简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NF1基因突变导致。临床表现包括皮肤色斑和良性神经纤维瘤,病变可累及神经、骨骼、血管等多种组织结构。血管是NF1的常见并发症,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针对NF1中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血管病变 机制 病理 治疗
  • 简介: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儿童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人数也在迅速增长。由此引发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脂代谢异常的并发症也在不断增加,但成人2型糖尿病中高发的周围血管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例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到严重下肢血管,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儿童 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致双下肢血管的患者30例(60条下肢),双侧下肢的病变程度接近。以患者自体BMSC对一侧下肢进行治疗,以另一侧下肢为自身对照,对双侧肢体肤色、肢体疼痛、冷感、溃疡、皮温改变、间歇性跛行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观察自体BMSC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侧下肢在肤色、疼痛感、冷感、溃疡、皮温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间隙性跛行亦有改善;术后6个月时行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治疗组可见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具有可行性,可明显改善症状,效果肯定。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糖尿病 外周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实施彩超检查,总结其声像特征,评价检测价值。结果4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其中内膜粗糙不伴有斑块者3例,伴有斑块37例。回声特征呈强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等。本组管腔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8例,完全闭塞7例。结论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中的诊断价值较大,检测具有方便、廉价等优点,值得应用。

  • 标签: 彩超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指标的变化与其大血管做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NGT(糖耐量正常)组、IGT(糖耐量受损)组、T2DM(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每组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连续监测3天动态血糖,对患者MBG(平均的血糖水平)、MAGE(日内血糖平均的波动幅度)及其MODD(日间平均血糖的绝对差)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IMT(两侧颈动脉其内膜的中层厚度)与内膜的连续性以及AS(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积分等相关指标进行B超观察。结果与NGT组进行比较,IGT组和T2DM组的高血压与冠心病以及卒中的发生率均逐渐增高,并且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NGT组与IGT组以及T2DM组,其IMT与AS积分等相关指标呈递增趋势,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动态血糖的监测结果提示,IGT组与T2DM组其血糖波动的幅度较NGT组增大明显,而T2DM组则最为明显。经多元分析后发现,As积分和平均的IMT与MAGE呈正相关。结论波动性的高血糖和AS呈密切相关,而血糖其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大血管的危险性高。患者血糖稳态的受损则可能是其大血管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糖指标变化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4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 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频谱宽度、血管内径、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踝肱指数、闭塞、管腔狭窄、硬化斑块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血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周围血管诊治的患者 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每组各 39例,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情况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血管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状况、缓解各项临床症状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医学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医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的关系。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情况,同时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研究对象分组:非糖尿病组为对照组(A组,28例);单纯糖尿病组(B组,30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组(C组,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组,30例)。结果①D组血浆脂联素水平(1.34±0.58mg/L)最低,a-PWV值(9.20±1.91m/s)和CIM了值(0.96±0.19mm)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01),按照由D组到A组的顺序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次升高,a-PWV和CIM了值依次降低,除B组和A组两组间CIM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67)外,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浆脂联素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a-PWV和CIM了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两者呈显着负相关。③将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浆脂联素水平的25%、50%和75%百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分为四组後发现,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降低,a-PWV和CIMT逐步增高,且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随着大血管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并且大血管功能改变(顺应性)比结构改变(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较早出现。②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a-PWV和CIMT的增加呈负相关,并且是影响a—PWV和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联素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当归四逆汤与阿司匹林治疗周围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周围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患者,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周围血管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阿司匹林 周围血管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DM)下肢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胶囊,0.2日三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纳250ml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两组均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踝或肱动脉压测定诊断。治疗前胰岛素替代使全天血糖保持稳定。治疗前后记录临床表现和血糖、血液流变学和下肢多普勒等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麻木冷沉、间歇跛行、疼痛,等症状显著改善。血流变指标显著下降(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或肢动脉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红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治疗 丹红注射液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造影在冠心痛多支血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查16例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心电图改变病例。结果16例均有二支以上的血管。结论由于心电图的局限性,冠脉造影在多支病变中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多支血管病变 诊断 心绞痛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