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用真空采血管对18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选一国产的含促凝剂、分离肢、氟化钠/草酸钾真空采血管分别与普通干试管采集的血清进行33项临床化学项目结果比较。结果促凝剂真空管各项生化项目结果与普通干试管生化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分离胶真空管除CK-MB、LDH(P<0.01)外,其它生化项目结果均与普通干试管的比较一致(PX).05);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应用血糖检测效果最佳,但部分生化项目的结果与干试管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结论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仅用于血糖检测,促凝剂真空管可用于全部常规生化项目,分离胶真空管适用于大部分的生化项目。建议各实验室依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和所检测的项目,选用适当的真空采血管。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分离胶 促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内负压不足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7月发生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情况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接采血针头抽取不足血量的补救方法,补充缺少的标本血量;以2010年8月—2011年7月发生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足的情况作为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补足缺少的负压。结果2种方法均能使标本血量达标,比较两组标本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合格率为92%;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接采血针头合格率为85%。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空气的方法合格率高。结论真空管内负压不足时,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可以提高标本合格率,保持采血系统密闭性,防止标本医源性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真空采血 负压不足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真空采血系统采血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方法正确的使用真空采血法进行采血。结果采血量准确安全,对血细胞破坏程度小。结论真空采血法是安全、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的采血方法。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96-01摘要目的分析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理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标准化真空静脉采血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采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溶血、血液流出不畅、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抗凝血液凝固、医源性污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对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 PDCA循环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直接进行冷冻对血样是否有影响.方法运用TRINDER法对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保存的血样进行冷冻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冷冻2周后的分离胶保持完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直接对血样进行冷冻保存,能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冷冻两年后性状如何以及是否对核酸检测有影响,尚需验证.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使用前应作对比试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关键词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游离血红蛋白;冷冻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influenceonfreehemoglobin(Hb)detectionviaVacuumgeltubebeforeandafterfrozen.MethodsThirty-eightblooddonorssamplewereenrolledinthestudy.ThelevelsofplasmafreeHbweremeasuredbeforeandaftersamplefrozenrespectively.ResultsseparategelcontainsintactafterfrozenThelevelsofplasmafreeHbshownosignificancebeforandafterfrozen.Conclusionseparatevacuumgeltubecanbeappliedforbloodsamplepreservationdirectly,andcandecreasethecostworkload.Butwedonotknowtheeffectaftertwoyearsfrozen.ParalleledtestmustbedonebeforeusingseparatevacuumKegyelwtourdbsetoensureresultsaccuracyandlibability.separatevacuumgeltube;freehemoglobin;frozen中图分类号R4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2种静脉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探讨无止血带在体检者真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1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对象均为血量充足,血管状态良好,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的体检采血患者,2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使用组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对照组应用常规扎止血带静脉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穿刺采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采用不同真空采血管对电解质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肝素锂抗凝管(实验组)和普通促凝真空管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2月96例门诊体检者进行采血,每管采血3ml。对两组血样血浆电解质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组间相比,0.5h及1h检测时,B组样品K+、N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时两组K+、Na+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各时间段血Cl-、CO2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组内相比,A组血K+、Na+水平随时间推移出现增高(P<0.05),同0.5h相比,2h时样品K+、Na+明显升高,B组各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CO2均随时间延长出现下降(P<0.05)。结论不同采血管会对血电解质产生一定影响,血样放置时间过长会引起K+、Na+测量值上升,CO2下降。

  • 标签: 电解质检测 真空采血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504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观察两种按压方式后出血、瘀斑、疼痛以及环境污染等指标,评估两种不同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采血按压后发生皮下出血、瘀斑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疼痛率以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环保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无菌敷贴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 采血 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504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观察两种按压方式后出血、瘀斑、疼痛以及环境污染等指标,评估两种不同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采血按压后发生皮下出血、瘀斑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疼痛率以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环保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无菌敷贴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 采血 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室行留置静脉联合采血采血血标本溶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6.3收治的急诊室需要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患者246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其中发生溶血事件与无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引起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所选患者中246例在急诊输液并采血期间发生溶血事件,调查发现采集部位、试管类型、采血月份等均是导致溶血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以证实。结论留置静脉联合采血采血存在风险因素较多,会发生溶血事件。

  • 标签: 急诊室 静脉留置针 采血器 采血血标本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标本放置 凝血真空采血管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止血带真空采血法在幼教老师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1例幼教老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6例,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对照组295例,采用常规扎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观察两组采血法所用时间、一次抽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明显节省了时间,而在一次抽血成率、标本合格率方面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采血法在幼教老师集中体检时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血时间,减轻工作强度。

  • 标签: 免止血带 真空静脉采血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真空静脉采血常见的失败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真空静脉采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25)。甲组实行护理干预,乙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护理问题发生率。结果甲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比乙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护理问题发生率为4.0%,比乙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分析真空静脉采血常见的失败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护理问题发生风险。

  • 标签: 护理措施 真空静脉采血 穿刺成功率 失败原因
  • 简介:摘要真空负压静脉采集血标本具有安全准确,操作方便,自动定量,标本运送方便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常见问题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小儿实施静脉留置自留式采血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14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入院最早的患儿时间为2020年1月、入院最晚的患儿时间为2021年1月。借助随机分组原则把全体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70例;另一组为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空采血,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自流式采血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皮下出血率。结果:对照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观察组患儿相比很显然低于后组(80.00%<97.14%),组间对比可以构成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儿皮下出血率和观察组患儿相比,前一组高于后一组(18.57%>1.4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采血时可给予患儿应用静脉留置自流式采血,以此穿刺成功率高,且皮下出血率低,可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自流式 采血法 儿科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