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方法是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T、APTT、TT、FIB凝血四项检验,对患者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将标本分别放置在冰箱及室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国产A管的相关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国产B管的TT水平相较BD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标放置时间逐渐延长,其检测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凝血检验结果与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取凝血真空采血管,尽量采用冷藏方式并且在采血完毕后两个小时内及早完成检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1月到2021年8月之间接收的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患者,并随机抽取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室温之下,并观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之下保存24小时之内,其对于凝血检验相关指标检测的影响程度。结果:经过相关检测之后,在室温之下0h、2h相关指标的检测并不较大变化,P>0.05;4个小时之后PT、APPT及T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这一指标的增长和时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但FIB无显著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4℃存储24小时之后,凝血检验的结果五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保存24小时之后,APPT出现了延长,P<0.05。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后要立即进行送检,并在24小时之内完成相关测定。温度会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在-4℃的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其对检测的指标没有过多影响,但是需要注意标本冻融所产生的作用。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放置温度 放置时间 凝血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过程之中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的实际意义。方法:现将病例抽样时间确定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该时间段内随机挑选在我院进行股静脉采血的新生儿84例开展研究分析,以奇偶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2),在采血过程中应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研究组(n=42),在采血过程中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采血,详细分析对新生儿群体采血过程中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的实际意义。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采血相关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新生儿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实施采血操作的过程之中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实施采血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部位血肿率和压迫止血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新生儿 股静脉采血
  • 简介: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常需反复多次采集血液标本送检,如每次均穿刺血管采血,不但增加病人经受反复穿刺的痛苦,且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反复血管穿刺,尤休克病人早期由于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穿刺难度大,一见血成功率不高,延缓抢救工作的进程,采用静脉留置采血标本,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赢得抢救时间,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采血 危重病人
  • 简介:如何准确、安全、及时提供血气检测血样,是儿科护士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们临床实践中琢磨发现,将输液头皮进行改良,经桡动脉采血,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输液头皮针 改良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留置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患儿,对其采用留置静脉穿刺采血并置管的操作,对其观察及护理进行明确。结果所有患儿用留置操静脉采血、置管后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对其血管进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一次成功例数为90例,成功穿刺率为91.83%。结论对患儿实行留置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所用时间,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采血 临床应用
  • 简介:在血液透析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季度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各项生化血标本的采集和血液透析专科质量指标评估是血液透析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的生化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工具都存在一些缺点,以致会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标本易污染等而影响实验结果,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使护理质量下降。

  • 标签: 血液透析 一次性转接型采血针 血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 标签: 凝血检验 时间 温度 凝血真空采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成都瑞琦EDTA-K2真空采血管不同采血量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瑞琦EDTA-K2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0.5ml、1.0ml和2.0ml静脉全血,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血常规,判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成都瑞琦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量为0.5ml、1.0ml时血常规与2.0ml采集量血常规结果均符合分析质量要求。结论: 成都瑞琦EDTA-K2真空采血管0.5ml、1.0ml采血量与标准刻度2.0ml血常规结果均符合分析质量要求。

  • 标签: EDTA-K2真空采血管 采血量验证 最小采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51/2头皮在门诊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101例新生儿采用单盲法分为实验组(桡动脉组)和对照组(股静脉组),其中实验组49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用51/2头皮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用7一次性直针头进行股静脉采血。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3.88%,并发症少,为8.16%,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为86.54%,并发症多达15.38%。结论51/2头皮适用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耗时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51/2头皮针 门诊新生儿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周静脉穿刺是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最多的临床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静脉损伤的评估十分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常因静脉穿刺引发相关并发症和心理恐惧,造成再次穿刺困难。静脉留置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作用。它是患者随时补液、给药的开放式的静脉通路,也是特殊功能性实验检查和临时应急采血样的问接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报道,2005年8月USA.EmergNurs杂志报道了DuganL等做的一项研究,即从新置入的外周静脉导管途径取血,用不同型号导管、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抽取血样,对影响溶血率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袁小平等对此也有一些研究和可行的方法,但是,就静脉留置间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尚未见更多报道。我们发现应用静脉留置问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有时会有明显出入,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特殊血浆标本。我们对准备行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得到确切的血标本结果,选择静脉条件较差、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老年患者 血标本 影响的研究 外周静脉穿刺 外周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适用于含异硫氰酸胍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无菌检查法;方法 通过方法适用性试验表明,使用中和剂对异硫氰酸胍进行中和并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结果 可有效消除异硫氰酸胍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解决含异硫氰酸胍成分医疗器械的无菌检查问题;结论 本次试验能够解决含异硫氰酸胍成分医疗器械的无菌检查问题,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 标签: 异硫氰酸胍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 无菌检查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回缩式采血在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血标本采集的系统中选择2021.6-2022.8期间进行血标本采集患者148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将148例进行血标本采集患者的资料合理打乱之后,其中74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另外7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研究组在采集血本过程中使用回缩式采血,对照组采用双向采血,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一次性回缩式采血进行采集血标本后安全性高,针刺伤现象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满意度显著提高,因此,回缩式采血在采集血标本过程中安全性、可行性高(P<0.05)。结论:采血为患者进行采集血标本过程中,护理人员在使用回缩式采血时更为简单便捷,安全性高,针刺伤风险显著降低,且操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回缩式采血值得在为患者进行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应用。

  • 标签: 回缩式采血针 针刺伤 操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在药物临床试验采血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个体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直式静脉留置进行采血,观察相关患者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结果:82例研究对象5次采血成功率高于98%,穿刺部位渗血例数为2例,3例出现管道堵塞,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在药物临床试验采血中应用直式静脉留置可增强采血工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直式静脉留置针 药物临床试验 采血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在小儿外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患儿6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静脉采血与留置静脉输液分开操作;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了急诊患儿采血、输液两项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了总操作时间,同时家长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输液、采血一体化技术避免了对急诊患儿的反复穿刺,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增进了护患关系,为急诊诊断和治疗的快速、有效、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输液 采血 一体化技术 小儿外科
  • 简介:0引言伴随患者的住院治疗,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成为了临床护理的两大工作任务,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很及时的跟进患者的血标本化验,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护理技术中,分开完成采血和输液两部分内容,使患者经历两次穿刺痛苦,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尤其本科室的特殊情况,本科室的新入患者经常有采集静脉血标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等多项护理操作同时进行的情况,在院患者用药的多样性和高频率,加之时时跟进的血标本检验。而本科室患者每2日需进行血常规监测,从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也有很多药物需定时给药,而早6:00也正是本科室采集空腹血标本的时候,为避免患者遭受两次穿刺,本科采用防弹出采血输液两用,它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为护士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

  • 标签: 静脉输液 采血 一针两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次性采血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效果比较,探讨减轻患者在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血气标本质量的方法。方法将100例需抽取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连接注射器采集标本,对照组直接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标本。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采血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血分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动脉血分辨率好,减轻患者疼痛的优点,从而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血气分析 标本采集 一次性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