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太虚以综合“因缘生、唯识现”原理的如来藏为贯穿净土世界与生命形上理性;落实为净土实践法门,开展出层次丰富、崇尚入世伦理。作为价值合理性行为净土伦理实践,与世间伦理统一而斥逐巫术。净土信仰入世转向,鼓励因果律原则现实运用,解释过去,预测未来,创造新因以求新果,具备工具合理性特征。太虚对理智与德性分裂弊端洞见,及契合科学世界观自觉努力,为他净土思想更添重要启迪意义。

  • 标签: 理性 净土 现代化
  • 简介:白玉蟾为宋代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他继承了金丹派南宗三教合一主张,掺揉儒家易学,接引禅宗心性理论,更以自己修炼实践进行体验,加以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张伯端等人内丹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内修南宗内丹心性之学。本文对他内丹心性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 标签: 白玉蟾 内丹心性思想 金丹派 禅宗 道教
  • 简介:小时候,母亲教我说第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父亲给我讲第一个故事,是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地献出了年仅15岁生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她题写了:“生伟大,死光荣”八个大字。于是,朴素阶级感情在我幼小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利益 党建工作 党的宗旨 三个代表 奉献精神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标签: 民族文化产业 黔东南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 中华文化
  • 简介: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一次十分重要会议。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把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宗教工作中。宗教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宗教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宗教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

  • 标签: 宗教工作者 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马克思主义立场 政治觉悟 理想信念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明确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显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真正地落到实处,直接取决于领导干部素质。下面我想就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素质要求,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探讨。

  • 标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素质 马克思列宁主义 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思想
  • 简介:印光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颇有作为一位高僧.他以爱国爱教精神,对儒教与佛教关系、宗与教关系,特别是对净土宗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都做了深入细致研究,作出了不朽贡献,故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 标签: 印光法师 生平行履 思想特色 五台因缘
  • 简介:太虚大师对唯识学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学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学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新唯识学,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佛学,应将教与观相结合,不能有所偏废.他撰写,发掘基大师之五重唯识观,阐发诠释唯识学三性说之精微之义,以作评价与阐释佛学各宗教理基础,并以此对应来自支那内学院派与日本佛教界近代疑经之风,以维护经典权威与神圣.

  • 标签: 唯识学 太虚 融贯 应用
  • 简介:道教"清静"既承续道家"清静"观念,又赋予新义涵。道教清静思想就是基于"道"信仰,以"清静"作为体道证道法则,依循"清静"蕴示寡欲节制、谦退处下、因循而为、止恶扬善、去染得净精神,在追求与道合真、生命完善中形成有关人生修养、社会治理思想体系,体现突出修养特质和强烈入世关怀理论特征,具体呈现为"至静为宗"修养主张与"清静为基"治道方针,其对今人生命修行和当下社会治理仍有独特启示与价值。

  • 标签: 道教 清静思想 生命修养
  • 简介: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名僧帕思巴东来,他即位后,即奉之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政教。在种族等级森严元代社会,喇嘛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元代佛教管理机构宣政院长官也主要由喇嘛教国师来担任。作为南方汉地僧人,在当时社会僧人群体中地位最低,主要在南方弘布禅宗之境况自然可以想见一斑了。加之后来产生了佛道之争,

  • 标签: 禅学思想 佛教 中国 宗教信仰 高峰原妙禅师
  • 简介:前言汪维藩(1927-2015)牧师生前是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也是我老师。1983年我进入神学院时,他担任我们班班主任(当时是双班主任,吴超雄老师也是)。除了做班主任,他教我们《摩西五经研究》。作为班主任,他对我们特别严格;作为老师,他讲课有时很激动,尤其是讲到摩西,说'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册上涂抹我名'(出32:32节)那句话时,他激动得面红耳赤,

  • 标签: 思想初探 汪维藩神学 神学思想
  • 简介:如来藏思想从《如来藏经》以来,其主要特征是遍满性、隐藏性、可证性,这三大特征作为如来藏思想体系中相对稳定内容,在不同时代,被不断进行解读、阐发。'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出后,经印顺法师继承,到星云法师发扬光大,这其中亦有对如来藏思想接纳与发挥。星云法师如来藏思想主要内容有:肯定如来藏存在;如来藏不灭;可以六度证见如来藏清静本性。星云法师如来藏思想时代特征是:为佛教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服务。

  • 标签: 如来藏 人间佛教 星云
  • 简介:净土思想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经翻译传入中国。中国净土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导方向:一是唯心净土,一是弥陀净土。前者以禅宗为代表,是自力佛教典型;后者以净土宗为代表,是它力佛教典型。慧远作为一代高僧,信仰是西方净土,主张观想念佛。本文分析了慧远净土念佛思想与禅宗“唯心净土”逻辑联系,同时探讨了慧远与净土宗“弥陀信仰”之间关系,认为慧远既是“唯心净土”思想先驱,又是“弥陀信仰”开创者。

  • 标签: 慧远 观想念佛 唯心净土 弥陀信仰 禅宗 净土宗
  • 简介:天台宗人间佛教思想主要体现为:基于心性论,以“一心三观”思想断除人们将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两截执见,解除人们对出世间执着,将人们兴趣重心拉回到当下,依靠自身菩萨行来获得佛陀之道;对儒家思想会通体现出具体性与深入性。此种会通,其宗教目的在于,将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内圣外王理念融摄到菩萨道践行之中。天台宗人间佛教思想为解决转型期出现社会矛盾可提供丰富理论资源。

  • 标签: 天台宗 心性论 一心三观 人间佛教
  • 简介:道教认为人、人类社会、自然都是由"道"产生,因而"物化"在道教思想中被看成是宇宙普遍存在一种转化现象。随着道教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道教围绕"道化"、"仙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物化"思想体系,其本质在于人与"道"对立统一,体现是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从审美主体角度看,道教"物化"思想审美性在于:"道"审美需要、"虚静"审美态度、"与道为一"审美体验、"无我"审美人生。

  • 标签: 道教 “物化”思想 审美性
  • 简介:进入2世纪,基督教在小亚细亚、叙利亚、马其顿、希腊、罗马等地已得到广泛传播。福音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各地教会都有了大体相似的组织。2世纪末,四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等都被列入正典中。同时,教会发展在这一时期也面临种种挑战。

  • 标签: 基督教 神学思想 爱任纽 信德标准 罗马教会 上帝观
  • 简介:姚民权同工《我国神学思想建设刍议》一文,既强调了中国教会神学建设重要性,又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了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滞后"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神学建设,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看法,虽为"刍议",但不失深刻。神学思想建设是"自传"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一个健康、适合中国国情神学思想指导,要想"传好"、要想办好中国教会,可能并非易事。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国教会 神学院 基督教 社会主义社会 重要性
  • 简介: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三次刊出。

  • 标签: 经学 佛教学 道教 《佛说无量寿经》 鬼道 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