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从其创立之初,就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点,围绕着人应当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升玄之境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信仰体系。道教信仰是人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无限整体——“道”的体悟和把握。这种对绝对无限整体之道的体悟和把握既超越世俗之人的经验之外,又是生活于具体时空中的世俗之人通过日常的修道来实现的,所以《西升经》说“道之在我之谓德”,尊道贵德就成为道教伦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道教 传统宗教 体悟 为道 应当 绝对
  • 简介:当今社会.有人提出了“全球伦理的建构”一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对道德伦理观念的一种肯定,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需要。当今世界.要使人类社会得以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新秩序.需要有一种全球的伦理。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来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问的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来共同来探讨“道教与伦理道德建设”问题。

  • 标签: 伦理思想 道教 人类社会 现代 戒律 道德伦理观念
  • 简介:“中日韩天台宗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天台宗发祥地——河南省光山县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与河南省光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七个国家、九个地区、四十余所大学、佛学院及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100余人齐聚光山,河南省、信阳市及光山县的主要党政领导,中央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本次会议高度关注,会议还得到了香港旭日集团的鼎力支持。因事未能亲自到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学术对话 天台宗 中日韩 学术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本刊讯】2015年11月18-19日,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应邀出席由伊盟和香港回教信托基金会在香港九龙尖沙咀假日饭店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对话及和平共处"国际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学者及嘉宾分别来自中国、中国台北、新加坡、文莱、巴基斯坦、泰国、斯里兰卡、印度、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 标签: 中国伊协 尖沙咀 信托基金 杨志波 多元文化社会 中国台北
  • 简介:凡作史者,大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似可称为历史学者,他们的工作目的不是去发现历史对于现实的价值,而是像考古工作者从地下发掘历史一样,从浩瀚的文字、实物资料中去发掘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第二类可称为历史学家,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再现历史,而是像一个思想家一样站在人类历史(或思想)的某一高度(蹩脚的历史学家则站在某一低地)来审视历史。《基督教思想史》(AHistoryof

  • 标签: 基督教神学 思想史 存在主义 历史对话 神学家 研究历史
  • 简介:自民国以来,不少基督徒学者曾主张通过同中国大乘佛教的对话来加强基督教的文化适应性,并由此淡化其“洋教”色彩。随着对佛教态度的转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进一步融会或吸纳大乘佛学的思想资源来诠释自身的经典教义,甚至尝试建立一种有别西方基督教传统的“大乘神学”。虽然这一高度开放性的佛耶对话研究迄今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透过他们的理论尝试,可以看到大乘佛学的智慧对于促进当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佛耶对话 大乘佛学 基督教中国化
  • 简介:本文从环境危机入手,论述人类在自然界中上帝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道德责任,提倡人类在自然界中遵循规律、关爱生命、节俭生活。

  • 标签: 共同体 受托者 自然定律 谦卑 节俭
  • 简介:《庄子》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有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继承、发扬,也有一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扬弃、修正。这里主要就生态伦理和社会伦理思想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庄子》 道家 道教 扬弃 简论 社会伦理思想
  • 简介:施韦策尊重生命的伦理学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施韦策认为,万物都有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意志,人应当尊重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指出尊重生命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遵行它即是对上帝的敬畏与崇拜。本文从“求生意志”谈起,通过与通常伦理学相比较,可以显现出施韦策伦理学的特色。

  • 标签: 施韦策 伦理学
  • 简介: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因其专注彼岸之往生,故曾被讥为“专属送死之教”,然而正是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净土宗在临终关怀和终极关怀上的殊胜。这里主要是从心灵抚慰角度来阐释净土宗于临终关怀方面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 标签: 生死观 净土宗 往生 临终关怀
  • 简介:五台山佛教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对保护和发展五台山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台山佛教环境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基本价值取向、环境通德基础、道德约束机制等方面.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文化 环境伦理思想
  • 简介:以色列因着天主的拣选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神圣的民族。在《旧约》里面。神圣一词的意思就是被献给天主,并且只属于雅威上主。就如以色列人所意识到的,天主拣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呼求并宣扬他的名;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唯一真天主的存在,而且最终要担负起在普世万民前为他作见证的神圣使命。由此,他们便得出一个相当符合逻辑的结论:以纯洁事奉雅威上主的以色列持续的物质生存,从根本上合乎雅威上主的意图。

  • 标签: 《旧约导读》 圣经 天主教 基督教 以色列 宗教工作
  • 简介:时代的浮躁喧嚣改变了无数人,却唯独改变不了匠人的内心。詹宁宁在修行中坚守,也在坚守中修行。一件件精妙绝伦的作品,融铸的不仅仅是匠心,更是把佛像雕塑艺术发扬光大的使命感。

  • 标签: 佛像雕塑艺术 对话 使命感 修行 浮躁 守中
  • 简介: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声称,其理论是在批判其它一些伦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伦理理论既有一般的哲学伦理学,也有基督教的伦理神学。前者主要包括情感主义、规约主义、直觉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结果主义和功利主义,后者则有神的命令理论、神感论、经院主义自然法理论和古典伦理神学。新自然法学派对这些伦理理论的考察和批判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其积极的方面,即可以通过对这些伦理理论的讨论,发掘出这些理论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更为恰当的道德理论。

  • 标签: 新自然法学派 哲学伦理学 伦理神学
  • 简介:第十二届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会议暨第三届“2016多哈宗教对话国际奖章”大会于2016年2月1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一行2人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多哈国际宗教列话中心举办,主题为“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审视精神与文化安全”。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8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专家学者、宗教人士和宗教机构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宗教对话 多哈 协会 中国 陈广元 文化安全
  • 简介:宗教的本意是谋求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文明。然而在当今世界,打着宗教旗号或者以宗教面貌出现的极端主义行为、暴力恐怖活动、不同宗教背景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宗教似乎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和平,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能够彼此尊重、兼容和理解,能够彼此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伊斯兰教 对话 基督教 宗教背景 世界和平 侧记
  • 简介: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今天,在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其代表面前,在联合国大会,在全世界的见证下,我们齐声说,至尊的安拉欲以之造福人类的各宗教,不应变成人类分裂的肇因。人类生来平等,互为这个星球上的生存伙伴。人类要么和谐共生,要么葬身误解、仇恨和憎恶的火海。

  • 标签: 联合国大会 和平文化 阿卜杜拉 议题 国王 沙特
  • 简介:本文指出,在后现代浪潮的冲击下,有必要融会华人文化传统中的儒家德性传统、西方的卫斯理恩典论、麦金泰尔(AlasdairMcIntyre)与候活士(StanleyHauerwas)的品德伦理理论,并重视“预临之恩”、“称义之恩”、“成圣之恩”,以促进教会的成长。

  • 标签: 儒家德性传统 卫斯理恩典伦 品德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