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船舶拍卖价款与责任限制基金清偿,类似企业破产还债程序而又有所不同,也区别于财产执行参与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十章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经过近20年的实践检验,在债权登记、债权确认与确权、受偿分配三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少争议,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第十章的立法修改,应当以保证审判公正与效率为目标,从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出发,针对该程序设置上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借鉴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理顺与民事执行程序之间的关系,重构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设置,包括引入管理人制度,强化债权人会议职能,取消一审终审制确权诉讼,设立先取特权制度,衔接破产程序,明确概括性程序的性质,使该程序真正能够公正高效地发挥作用。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债权登记与受偿 确权诉讼 程序重构
  • 简介:<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审级制度并不是一个被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两审终审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根植于人们的心里。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审级制度的问题?为什么将审级制度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观学

  • 标签: 审级制度 制度性缺陷 审判监督程序 固有缺陷 级别管辖 上诉率
  • 简介:<正>你刊1993年第12期刊登的论述支付令异议的文章,认为对债务人的异议“必须审查”.我不同意这观点,主要理由如下:首先,我们要明了督促程序的本质是什么.按规定法院受理债权人的支付令申请后,并不询问债务人,也不调查,更不开庭,只要符合法定要件,即发出令债务人履行的支付令.法院根本未作实质上的审理.从本质上讲,督促程序并非诉讼程序.而是属于一种“略式诉讼的特别程序.所以我们不能像普通程序那样来论述它.它“其所以规定於民事诉讼法者,不过以其可准用

  • 标签: 支付令 督促程序 债权人 债务人的异议 立法的缺陷 司法解释
  • 简介:《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的规定严重破坏了刑事诉讼法所力图构建的证人出庭作证体系.而且理论界存在将此项规定误读为中国封建法上的“亲亲相隐”和西方“亲属拒证特权”.《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总结为中国法上的“亲属拒绝出庭权”,既阻碍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也剥夺了被告人的对质权,不符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趋势.在厘清对《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误读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刑事诉讼法》已确立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制度,采用授权性规定为主、例外性规定为辅的模式进行重构.

  • 标签: 亲亲相隐 亲属拒证特权 拒绝出庭权 缺陷 重构
  • 简介:规范垄断协议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反垄断法中最受关注、制裁最为严厉的部分。我国的反垄断法经过学者们的“千呼万唤”,终于送交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送审稿)》经过两年以来的不断调整与修正,与“草拟稿”相较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但是对垄断协议的界定、豁免、法律责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尚需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以使之更有效地保障市场竞争机制的良性运行。

  • 标签: 垄断协议 豁免 法律责任 卡特尔
  • 简介: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是与产品分销参与者责任平行的责任体系,在我国侵权法上包括产品质量担保者责任、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和虚假广告责任三大类型。《食品药品纠纷司法解释》没有明确缺陷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的体系定位,这存在遗憾。产品质量担保者责任和虚假广告责任针对的缺陷类型是普遍性缺陷,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所针对的缺陷类型是个体性缺陷。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缺陷食品、药品营销参与者责任的加重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应适用补充责任的情形被强化为了不真正连带责任;第二,对于承担连带责任的主观要求从"明知"扩展到了"应知"。这种加重性具有限制性。

  • 标签: 缺陷 产品 营销参与者 食品药品 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