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裁量基准制定权限的划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本质上来说,裁量基准是一种同时具有行政自制和规则主义两种属性的新型控权技术。过分提升基准的制定权限,可能与其行政自制的实质属性有所背离,过分放开基准的制定权限,亦可能与其规则主义形式属性有所背离。结合裁量基准的双重属性,较为理性的做法是在同时尊重行政自制和规则主义的基础上,将制定权限确定在省级行政机关以下、县级行政机关以上的闭合区间内加以分配,它本身亦源于行政机关的执法权,而不是立法权。

  • 标签: 裁量基准 行政自制 规则主义 权限划分
  • 简介:当下中国行政机关之间权限争议的解决,有行政机关解决和司法机关解决两种机制。梳理相关此两种机制的规范性法文件,剖析现行解决机制所内蕴的价值理性和制度缺陷,指出凭籍现行解决机制并无法通顺、公正地解决日益普遍化的中国行政机关之间权限争议现象,现实亟待建构一套系统、科学、理性的行政机关权限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 标签: 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 行政机关解决机制 司法机关解决机制
  • 简介:实行了20年的社会保险费(以下简称社保费)征管制度正在做改变前的最后准备。9月7日下午,浙江省召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浙江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此前,北京、上海等多地的税务部门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工作。

  • 标签: 征管制度 社保费 执法权限 社会保险费 变革 电视电话会议
  • 简介:当前,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亦日益增多,颇令新闻舆论界困惑。在我国,有关公民的名誉、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亦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或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

  • 标签: 公众人物 名誉权 隐私权 民法 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
  • 简介:中国古代法官裁判权的限制原则,既有来自法律的直接约束性规定,也有来自特定的司法指导原则设定的自由裁量权限制。法律规定或司法原则因适应不同案件的复杂性需求而产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适合的裁判依据或标准,目的是为降低冤假错案的发生几率。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同时还设计了审判程序中的纠错机制,供当事人在遇到冤错案件时作出救济选择。诚然,法律规定与司法原则并非完整地呈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而是随着古代法制的发展逐渐演变和丰富起来,并在司法实践中展现了它的功能。古代法官裁判权的限制原则对当今司法制度仍不失借鉴意义。

  • 标签: 裁判权限制 罪疑惟轻 宁失不经论心定罪 翻异别勘
  • 简介:“使用”是宪法财产权的当然保护范围,机动车限行是公权力对财产权的限制。从财产权限制的性质上区分,“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属于“财产权的社会义务”,而“单双号限行”则实际上具有征收效果。机动车限行在现有法秩序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限行措施未必能够促成缓解交通和治理污染之公益目的,并且还存在其他能够达成公益目的而较少限制基本权利的手段,因而限行措施有违宪之虞。财产权的保障首先在于“存续保障”,常态化的单双号限行并不能借由补偿而被正当化.这种严格的限制措施只有在极端紧迫的情况下才是正当的。

  • 标签: 单双号限行 社会义务 征收 比例原则 存续保障
  • 简介:在切实推进依法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以适当扩大地方立法权限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立法权限配置,实现地方事权与立法权相匹配,对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并为地方先行先试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应当从四个方面优化立法权限配置.一是设立不同层次的法律保留事项,适当扩大地方性法规在基本制度实施方面的空间:二是进一步扩大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的权力:三是除全国性事务外,中央立法应当为地方立法留有必要窑间:四是为保障地方依法改革一应当明确法往格权她方立法的程序和范围。

  • 标签: 立法权限配置 扩大地方立法权 法律保留 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