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一个新的法学研究课题——"法律文化",正日益引起法学界特别是中青年法学工作者的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确立与发展,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法学,促进法律教育的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将发挥有益的影响。

  • 标签: 法律文化 实践活动 法律心理 法律教育 法律规范 新课题
  • 简介:法律的移植,往往表现为法律规则的移植,即移用条文化的规则。其实,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在规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文化意涵和社会认同等社会心理支撑因素,这些因素才是规则彰显约束力的内在原因。如何在法律移植过程中,探寻或培植出规则得以扎根的社会文化心理土壤,这是通过法律移植来建构法治社会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法意教化、培育公民规则意识、养成信守规则习惯,是建构法治社会的必要途径,但都离不开社会文化心理这一中介环节。而这一建构途径又分为外发型与内源型,即强权主导下的威慑与惩罚以及来自个体内心的信赖与认同。

  • 标签: 脱域机制 社会文化认同 公民意识 社会心理
  • 简介:德国汉学家和法学者,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专家何意志教授的近著《中国法律文化概要》,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阐释和描绘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实际上独立存在的法律文化——中国法律文化,从而不仅为西方人,同时也为中国学者本身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一法律文化及其相应的法律制度设置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中国法律文化 法学 法律制度 西方学者 西方人 独立
  • 简介:<正>江平等同志在《法学研究》一九八○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应是所有者和占有者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江文”),对经济学界“最流行的一种意见是企业对国家财产享有管理权或经营管理权这种意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江文认为,“‘经营管理权’作为一个概念是值得商榷的。”接着作者从四个方面阐明述了“经营管理权”不县一个科学概念的理由。

  • 标签: 经营管理权 国家财产 法学概念 国营企业 经济学界 科学概念
  • 简介:刑事立法中的假想式立法以激情立法与案例立法为典型,其与刑事立法科学化的要求背道而驰。为保持基本的刑法理性,避免假想式立法,实现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刑事立法应植入立法事实的基因,提倡并发展立法事实论。立法事实是通过实证分析、价值判断、政策选择等过程而得以确认的,具有法益保护的真实性、必要性与价值性的规范性事实,有别于纯社会生活意义上的客观性事实。立法事实论有助于克服法益论的局限,立法事实可以为法益的确定提供客观的判断根据。刑事立法应重视立法中的实证分析;坚持只创设调整性规则,拒斥构成性规则;凡不具有法益保护的真实性、必要性、价值性的情况,都不具有立法事实根据,刑法不应将相关行为犯罪化。

  • 标签: 假想式立法 刑事立法科学化 立法事实论 法益论 立法事实
  • 简介:<正>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种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改造罪犯的行刑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科学地总结和概括40年来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基本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劳动改造法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学科。它一出

  • 标签: 学科名称 劳动改造法学 劳动改造机关 刑事执行法 改造罪犯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去世,引发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由衷地追思和关注。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工程师”,万里将复杂的政治体制问题巧妙地化约为政治系统中的技术问题,从而既回避令人困扰的政治正确争论,又能直达政治体制问题的核心。他在1986年发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言之为:“这篇讲话不啻于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决策民主化 科学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 政治系统 政治体制改革 体制问题
  • 简介:我同意“科学是现代社会的中轴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它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人生,塑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判断,不过要把“进步”二字改为“演化”,因为进步二字似乎表达的是科学对于社会的影响只有正面的价值。这是不够的,事实上,科学演化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只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后果。科学演化至今,已经与技术、资本、权力结合得非常紧密,成为当代社会的座架,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当代哲学 实践维度 现代社会进步 精神功能 现代思想 思想领域
  • 简介:在东亚诸国中,朝鲜与中国的法文化交流最为深远,它曾以中华法系为母法,其法制建设受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华法系能被朝鲜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在于中朝两国存在的相类似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而朝鲜从本民族的国情出发,具有创造性的立法活动与法制建设,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法系的基石,更加突出了中华法系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 标签: 中华法系 儒家 朝鲜 法文化
  • 简介:<正>在每一个现存的刑法体系中,都存在着两种永恒的、无法解决的矛盾倾向。一方面,刑法必须明确规定犯罪与刑罚,以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防止刑罚权的滥用,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自由和社会的民主、正义;另一方面,刑法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最大限度地控制犯罪,以保护社会的秩序和利益。

  • 标签: 罪刑法定主义 法律效果 刑法体系 刑罚权 控制犯罪 公民个人
  • 简介:作为一种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在个人进入政治共同体后,其权利范围总是受特定政权所倚重的合法性理论影响。合法性理论背后的文化基础,在不同文明类型中,通常是被不同宗教所限定,宗教与文明的类型甚至直接影响了对表达自由权利本身的容忍尺度。在这其中,宽容的文化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表达自由 文化依赖 文明类型 宗教 宽容
  • 简介: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破坏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因素也在不断出现。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例外论、世界文化多样性等理论相继产生。它们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也在互相推动,不断发展。目前,世界文化多样性主张由于较强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而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支持。

  • 标签: 文化相对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文化例外论 世界文化多样性
  • 简介: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顺利运行,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文化缺失导致的制度运行不畅,认为由于对知识产权认知不足,抵触情绪弥散和自利侵权心理,在制度领域存在实效不足的现象,司法纠纷数量上涨,立法立场观点对峙,违法行为频发和地方保护干预执法的现象.鉴于知识产权文化对于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的积极功能,我国文化建设应当合乎情势,中西融合,政府主导,提炼中国特色的尊重创新、尊重权利的知识产权文化观念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教育制度体系.

  • 标签: 观念 文化 知识产权
  • 简介:结构主义解放了语言与思想之间的混沌关系,在各个学科中引发了理论革命。受此理论指导,克鲁克洪认为文化存在显型与隐型的结构关系,弗里德曼进一步将法律文化结构分解为内部法律文化与外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结构与法律文化的结构,应该分属不同的理论论域;法律文化的结构从其理论预设出发,应当具备三重理论特征,分别解决符号意义、符号框架、型塑与限定行为三方面问题;法律文化具有表层结构、中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 标签: 法律文化 结构 显型文化 文化范畴
  • 简介:西方法治文化是将民主理念实践化、操作化的重要保障。对法治文化可以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讨论,本文试图揭橥西方法治文化价值的哲学观念内核。哲学是文化的内核,自然亦是法治文化的内核。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治,法治的内容是民主,民主是个人自由和正义价值的政治表达形式。个人自由与正义及其辩证统一构成法治文化的根本价值。法治文化及其价值发轫和实行于西方,有其哲学观念理据。这些哲学观念就是“界限意识”、有的本体论、原子论宇宙观、“爱洛斯”与“逻各斯”统一传统以及启蒙思维方式。

  • 标签: 法治文化价值 界限意识 有的本体论 原子论宇宙观 启蒙思维方式
  • 简介:陕西省益秦集团公司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下辖28个监狱企业,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机械制造(机床、锅炉)、服装、服务业、劳务加工等行业.确立发展战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集团前期确立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主导产品加工,发展狱内劳务加工,扩张第三产业"的战略思路推进企业发展,形成了以煤炭业为龙头,机械加工业和劳务加工业为两翼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又按照"保稳定、调结构、强基础、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 标签: 企业科学 发展方式 实现监狱
  • 简介:2006年11月18日,省法学会组成法学法律专家组参加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以“和谐文化与和谐广东”为主题的“广东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暨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普及周的大型咨询活动中,省法学会派发各种法律宣传资料、刊物和书籍近千份/册,接待法律咨询近百人,咨询内容涉及商品房买卖、涉外婚姻、拆迁补偿、财产继承、知识产权保护、行政诉讼、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在咨询中,专家学者耐心解释,安怃愤情,正确指引。法学会积极参与社会上的相关大型活动,不仅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扩大法学会的社会影响。

  • 标签: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科学普及 法学会 法律咨询 知识产权保护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强调宗法伦理,属于宗法文化。因此在宗法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只能是宗法秩序。这与西方的宪政文化与宪法秩序具有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西方宪法在近代传入我国后被重构,从而致使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走向失败。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秩序仍然是宗法秩序,而非宪法秩序,因此近代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必将缺乏自由精神,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既然传统的宗法文化阻滞了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并导致其走向失败,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宪政建设中,必须摒弃宗法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并培育宪法得以生成的文化基础,即宪政文化

  • 标签: 宪法文化 宗法秩序 近代中国 宪法 宪政
  • 简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是典型的双向法律文化流动,蕴含着法律文化交流中从特殊到一般的诸多理论问题。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和现象是,法律文化的交流不是一般植物学和医学意义上的移植,而是一种相互的吸纲,是继受与变通的给合。这启发我们:人类的法律文化不仅可以而且应该交流;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制将依然是继受与变通的展开。

  • 标签: 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交流 中国 日本 唐代 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