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辞源》(修订本)共收音节1261个,其中50个音节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未收。《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音节1336个,其中125个音节为《辞源》所未收。文章分析了《辞源》未收的125个音节,对《辞源》(修订本)音节的收录提出了修改建议。

  • 标签: 《辞源》 《现代汉语词典》 音节
  • 简介:“X不比Y·Z”是个歧义句式,包含三种语义类型:陈述差异、陈述差距和否定差距。“X比Y·Z”的否定式是“X不比Y-Z”而不是“X没有Y·Z”,“X没有Y·Z”只能部分地代替“X不比Y·Z”。

  • 标签: X不比Y·Z 语义 X没有Y·Z
  • 简介:现代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如今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中对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企业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已经提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理论假设,略微地折射出企业文化研究与社会文化可以融合的特征,洛文塔尔也只是关注到社会文化中的通俗文

  • 标签: 通俗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 价值观
  • 简介:本文考察“或许”词汇与语法。“或许”实现词汇之前,“或”“许”先分别实现语法,然后通过双音、副词连用凝同成词。“或许”进一步演变,由副词衍生出连词用法,主观性增加,作用于句子或篇章,起到衔接或连贯的作用,功能进一步虚化。

  • 标签: 或许 揣测 词汇化
  • 简介: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层面具有不同的凸显特征,本文以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为例,探讨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的对应关系及韵律特征在词汇借用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通过对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超音段借用尽量参照源语言的音高特征,为承载重音的音节指派高调,为非重读音节指派低调,但受汉语音段配置、用字、语义及汉语声调分布的影响,英语轻重音与汉语声调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重音-高调对应只是一种倾向,不具有语言学的显著意义。

  • 标签: 借词 重音 声调 韵律
  • 简介:《西游记》中唐僧的领导艺术之一表现在团队意识与决策目的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创建一支完美高效的团队;具有明确的战略决策目的。唐僧的领导艺术之二表现在用人技巧与协调能力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掌握知人善任的技巧;具有善于协调的能力。研究其领导艺术对我们职场生存的启发意义是:能更深入地了解领导艺术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积累经验,提升职场生存能力。

  • 标签: 唐僧 领导艺术 职场生存
  • 简介:现代汉语中两种主要的比较句的分析又宁0.引言当代语法学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现象的解释上,无论是形式主义学派还是功能主义学派,在这一大方向上是统一的。问题无非是解释的世界观和方法有所不同。形式主义学派的解释主要是在语言系统内部作出的,这一点他们...

  • 标签: 比较句 现代汉语 功能主义 句型 “比”字句 “没有”
  • 简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交际能力之一是人际感受与人际理解,人际感受是指对他人内心活动与心理状态的感知;人际理解是指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孙悟空交际能力之二是人际想象与合作协调能力,人际想象指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评价行为;合作与协调能力指团队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最佳效果。研究孙悟空的交际能力对现代职场生存的启示意义是:勇敢乐观的心态与素养;主动了解别人的愿望与姿态;工作中善于维系并扩大人脉。

  • 标签: 孙悟空 交际能力 职场生存
  • 简介:马建忠不仅具备明确的语言层次观,而且在析句时自觉运用所具语言层次观对句子进行了层次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氏层次析句的自觉性,在我国语法学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 标签: 《马氏文通》 语言层次观 层次分析 自觉性 现代意义
  • 简介:7月31日,在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助下,100名匈牙利中学生及带队教师来到北京,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汉语桥——匈牙利中学生夏令营”之旅。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塞格德、米什科尔茨、埃格尔、佩奇、博尼哈德6个城市的10所学校,其中8所是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在匈牙利的汉语教学点。

  • 标签: 现代中国 学生参与 匈牙利 夏令营 汉语 孔子学院
  • 简介:本文重点从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两个方面入手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以望谟县县城及周边地区读音为标准的布依语本族语的语音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在其聚合关系:辅音、元音;组合关系:声母、韵母及其声调方面均存在着一些共性和细微差异,认识并掌握这些共性和差异能够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布依语语音教学与研究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辅音和声母 元音和韵母 声调 对比
  • 简介: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成果颇丰。目前,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有4个:讨论拷贝结构的定性问题;分类讨论不同拷贝结构的具体特征;从“拷贝”的格式特征出发,关注拷贝结构的话题性研究;从拷贝形成的认知心理出发,探讨有关拷贝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但就当前研究成果来看,拷贝结构研究范围划定仍不够明确,不同结构的研究成果不够均衡,结构与结构之间关系的互通性发掘较少,已有究成研果有时无法形成统一认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拷贝结构研究中引入“话题”视角,将拷贝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统,考察其共时与历时交错的痕迹,探寻修辞与语法之间互补与共生的可能。

  • 标签: 拷贝结构 研究现状 问题 展望 话题性
  • 简介: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阅读测试作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测什么”“怎么测”一直是讨论的焦点。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课程文件的指导,中考语文测试面临着改革的必然要求[1];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阅读测评项目进入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视野,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阅读测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思考探索。

  • 标签: 现代文阅读 全国中考 测评项目 PISA 解析 语文素养
  • 简介:<正>一九二三年八月某日晚上,朱自清、俞平伯相约同游秦淮河。事后,两人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写游记文一篇。同时、同地、同样的见闻,但是作者不同,文章的风貌也就大不一样。这件事一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两篇散文也因此成为风格学著述中不断引用的例证。现将这两篇散文(以下分别称朱文、俞文)使用语言的有关情况统计、比较于后。

  • 标签: 秦淮河 朱文 现代散文 语言 现代文学史 朱自清
  • 简介:<正>80年代应该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年代。在那10年中,研究的视野开阔了,研究的面宽了,对语言事实的挖掘深了,分析方法多样化了,研究气氛浓了,内外学术交流多了。从那10年公开发表出版的论著看,加强了对动词和方言语法的研究,注意了对语法歧义现象和汉语语法特点的探索,推进了虚词研究、复句研究和词类问题的研究,掀起了口语语法、汉语句型、汉语句群和汉外语法对比的研究,此外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修订。从分析方法角度看,已不再单一使用句子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已被广泛采用,而且已深入到语法教学领域;变换分析正在语法研究领域里广为使用;在研究中还开始使用“格”语法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此外,有人尝试用转换生成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发展趋势 语法意义 分析方法 丰硕成果 语法分析
  • 简介:意外范畴不同于示证范畴、情态范畴、反预期范畴和语气范畴,应看成一个独立的语法范畴。意外范畴有"突然发现或突然意识到""惊异""不备的大脑知识""反预期"以及"新信息"五类语义类型。不同语言中的意外范畴在实现形式上各具特点。现代汉语主要是利用"附加特定语气""选取评注性副词""采用话语标记"和"依托具体构式"这四种典型且常见的非形态手段来实现意外范畴。

  • 标签: 意外范畴 现代汉语 实现形式 非形态手段
  • 简介:目前国际汉语教育的国际、本土、国别的提法,被广为使用,但因所指不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不甚清晰,容易造成思想的混乱.不能笼统地谈国际汉语教育的“国际”,要分别对待,以利于国际汉语教育的长期发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师应该本土,也就是应该大量培养母语非汉语的本土汉语教师,大力提升汉语水平,完善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渐使其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主体.汉语课程设置应国际,其缺失表现在,多少忽视了系统语言知识的讲授.汉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该国际,这之中要让外国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汉语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正确的汉语表达方式.汉语作为外语教材的语言内容,不能国际.作为语言教育用的国别汉语教材,应该教授标准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汉字.

  • 标签: 国际汉语教育 国际化 本土化 国别化
  • 简介:我很遗憾这篇访谈录史华慈先生未能看到他就去世了。都怪我不恰当的生病,耽搁了及时整理访谈记录稿的时间。1999年封我是不幸的一年,四月份从哈佛回来不久,就病倒了。直至第二年春夏,方日渐恢复。但更加不幸的是,我所见到的西方最单纯的思想家、最富学养的中国学学者史华慈教授,已经永远不能向人类发表他的睿智卓见了。我和他的访谈对话,第一次在1999年2月9日下午的2点到4点,第二次是2月22日上午10时至12时。地点在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封着门,大衣挂在门后的衣钩上。我和林同奇先生坐在他的封面,内子陈祖芬坐在左侧书架前?因为有事先送给他的访谈提纲,整个谈话非常顺利,他谈得愉快而兴奋,几次高举起双手,强调他的跨文化沟通的观点。

  • 标签: 史华慈 中国学 中国文化 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
  • 简介:<正>《中国语文》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用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西山举行。与会同志主要是中年同志,有一些青年同志列席了会议。14日上午,吕叔湘先生、朱德熙先生,陈章太、刘坚、侯精—同志出席了会议。吕先生向大家推荐并朗读了《光明日报》有关杨振宁教授谈要研究活的物理学的报道文章,以提倡研究活的汉语语法学。朱先生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进一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当注意方言之间语法的差别,否则研究工作就深入不下去。他说,研究语法要研究一种活的方言,要注意书面语的多层次性。陈章太和刘坚同志也在会上发了言。这次会议有个中心议题,即:围绕语义,集中探讨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如何结合的问题。讨论会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是围绕中心议题宣读和讨论论文。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研究所得,气氛十分热烈。会议的后一阶段,安排了部分同志结合自己的论文谈个人在探讨意义和形式结合问题上的体会。有的同志认为,语法研究是要揭示规律,可以从形式入手,也可以从意义入手,可以从宏观入手,也可以从微观入手。形式和意义都是分层次的,要多线索、多方面地探索。在研究具体问题时,究竟研究哪些?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学 讨论会 意义和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形式和意义 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