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氧和纳洛酮对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立氧和纳洛酮。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惊厥停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肌张力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立氧和纳洛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立速氧 纳洛酮 小儿惊厥持续状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半量甘露醇联合尿与全量甘露醇联合尿治疗脑出血进程中对神经功能缺损与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125ml(半量)甘露醇联合尿,对照组用250ml(全量)甘露醇联合尿脱水降颅压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脑出血时脑水肿所致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效果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半量甘露醇联合尿比全量甘露醇联合尿治疗作用无明显差异,但水电解质紊乱、肾损害发生率低。建议在治疗脑出血,依据脑水肿情况使用半量甘露醇联合尿较好。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半量甘露醇 全量甘露醇 速尿 水电解质紊乱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整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给予患者脑心通治疗及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一个疗程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64.7%、82.3%,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45.1%、88.2%,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心通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掌侧入路放射状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5例,均得到随访,疗效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3%。结论放射状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创伤小,固定灵活、可靠,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并恢复腕关节功能,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 标签: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绞痛入院时血清尿酸(UA)水平,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健康者比较,以探讨尿酸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99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hs-CRP和UA水平。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80例。结果各组间血UA水平UAP组(356.9±62.7)μmol/L;SAP组(258.9±42.4)μmol/L;健康对照组(207.3±34.6)μmol/L。UAP组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尿酸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故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和评价病情,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尿酸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究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03~2017.07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修复组21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修复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AOFAS评分结果;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在背伸、活动度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3.3%,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能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 同种异体肌腱 外侧不稳 解剖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冠脉的不稳定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经冠脉CT证实有不稳定斑块204例患者随机分2组;(1)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以扩冠、抗凝、降低心肌耗氧等治疗,并给以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治疗;(2)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均在疗程结束后进行冠脉CT检查并对比斑块的稳定性。结果2组经治疗后在不稳定斑块消退、不稳定斑体积数目减少、不稳定斑转为硬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治疗和稳定冠状动脉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同时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冠脉斑块的发展。

  • 标签: 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 不稳定斑块 通心络胶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37例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9例使用一般护理,观察组68例使用舒适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11.76%。对照组有37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53.62%,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9.7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7,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护理比较全面,能够对患者的满意度起到提升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缩短钢板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实施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75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22.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缩短钢板 动力髁螺钉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联合X线检查在腕关节不稳定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腕关节不稳定病变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5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单纯性X线检查,研究组患者行MRI检查联合X线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共检出腕骨缺血性坏死患者11例,尺骨茎突综合征患者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5例以及腕骨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7例;参照组共检出腕骨缺血性坏死患者5例,尺骨茎突综合征患者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3例,尺桡骨骨折患者4例以及腕骨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5例;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88.235%(45/51)显著高于参照组54.902%(28/51),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13.924,P<0.05)。结论针对腕关节不稳定病变患者应用MRI检查联合X线检查诊断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阳性检出率,为开展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学支持条件,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予以普及运用。

  • 标签: MRI检查 X线检查 腕关节不稳定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45例于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行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25例治疗组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掌侧角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尺侧角恢复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37例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全部患者采用骨盆骨折的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全部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出现共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共37例,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3.6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9.71%。将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方法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分析评估神经内科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对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数目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不安全因素,避免护理工作中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效完成和住院患者的安全。结论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全面而正确的认识、细致而专业的的人性化的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安全性教育是预防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不稳定因素 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