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电子计算机上将84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等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和参照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产生的效果。结果 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研究组更少;在症状持续时间方面,研究组更短;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更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中选取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例数86;时间:2020年1-12月);将研究中纳入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观察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及频率较A组降低明显,且其心绞痛稳定情况、发作情况及活动受限情况评分较A组均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热清颗粒联合头孢拉定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拉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热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清颗粒联合头孢拉定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效果较好。

  • 标签: 小儿热速清颗粒 头孢拉定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骨折患者。对照组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施行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研究组施行骨科损伤控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施行骨科损伤控制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骨科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8 年 05 月到 2019 年 8 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 90 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应用内固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 45 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根据手术试验研究,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更容易成功,且更加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医患关系有助于得到缓解,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内固定手术 外固定手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变化并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控制心绞痛发作起效时间短,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肯定,起效时间较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71-01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已成是因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等一系列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引起的病理改变,其通过使斑块内易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进而使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在受损斑块表面,形成血栓,加重心肌缺血。血栓前状态(PTS)既往也称为血液高凝状态(HC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指机体在有症状的血栓形成前,已存在着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或因子异常,包括了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等,这些因素各自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血液处于一种易凝状态。

  • 标签: 心痛泰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气滞血瘀 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37-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方案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损害控制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手术方案)与实验组(30例:损害控制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比对照组低,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损害控制手术方案 常规手术方案 多发伤 不稳定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曲美他嗪组(30例)给予2粒/次,3次/d。联合治疗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每组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曲美他嗪组、联合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0.0%,66.7%,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3.3%,56.6%,83.3%。联合治疗组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及曲美他嗪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UAP 曲美他嗪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通心络胶囊所展现出来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4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酯)和观察组(通心络胶囊),各32例。结果: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治疗中实施通心络胶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疾病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心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统计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好。

  • 标签: 临床路径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应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身心均遭受比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个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3月份到2023年3月份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观察对象,使用AB球法,将以上观察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时间顺序的前者为本文对照组,时间顺序的后者为本文观察组,每组各4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我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阻肺患者需要高质量精细化护理,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实施有助于取得理想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不稳定心绞痛 慢阻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80例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研究组,各40例,分别应用药物保守治疗、PV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的7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0.89±0.19)低于参照组的(1.42±0.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PVP能够提升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效果,促进疼痛改善。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X线检查复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0)周和(13.8±2.4)周,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19/20)比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掌倾角、桡骨短缩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0.6±4.7)°比(6.6±4.0)°、(0.8±0.5)%比(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偏角复位情况虽然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发生率为5.0%(1/20).结论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桡骨骨折 老年人 掌侧入路 T型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