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发生女性生殖系统的高发恶性肿瘤,西药治疗子宫癌以化疗、放疗、手术等措施为主,但是较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仍有待提升临床治疗水平。中医中药在子宫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也逐渐增多,其中妇科再造丸脱颖而出,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是其抗子宫癌作用机制的药理学研究较少,有待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1]。为此,本文对妇科再造丸抗子宫癌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进一步探明妇科再造丸的抗子宫癌药理作用机制,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妇科再造丸 抗癌 子宫癌 药理学研究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用针灸治疗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84例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2例,用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4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有差异(P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以TOPSIS法评估基于供需匹配机制的社区全科诊疗需求和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方法 将2018年到2022年江桥镇社区的诊疗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开展TOPSIS分析,主要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进行评价,分析社区全科诊疗的需求和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结果 (1)社区“基本医疗”权重较高;(2)2021年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最高;(3)高血压、糖尿病、外伤等在社区全科医疗需求的占比较高。结论 社区全科医疗需要满足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与外伤等意外性事故的需求较高,社区全科医疗需重点设置相应的权重等级,以便满足需求。

  • 标签: 供需匹配 社区 全科诊疗 需求 能力
  • 简介:摘要: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综合症是全球性重大慢性疾病问题之一,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难愈性创面,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其极化对于创面愈合的关键性影响。本文章深入探讨了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着重分析了巨噬细胞的起源、功能以及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糖尿病环境下巨噬细胞功能失调,包括极化转换障碍和促炎因子过量分泌,进而延缓了愈合过程。此外,本文还详细讨论了Notch、NF-κB、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调节机制,对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以增加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愈合效率、减轻并发症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极化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肺结节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以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失衡为主。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在多种免疫细胞中有了新的发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中医药作为我国重点医药支柱,在肺结节病中的研究甚少。基于此,下面将从肺结节病细胞免疫机制和肺结节病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浅析。

  • 标签: 肺结节病 免疫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历经千年沉淀,其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实践与机制探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出独特的医学价值。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而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理念,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深入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疗效,更能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标签: 中医药 慢性疾病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为其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21例,一般护理),观察组(21例,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更好,可促使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同时能增强护理满意度,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为其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21例,一般护理),观察组(21例,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方案,观察组的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更好,可促使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同时能增强护理满意度,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结合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颈髓损伤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例颈髓损伤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伤病关系及参与度。结果:案列1中,被鉴定人认为外伤与自身退变共同作用致目前不良后果,所起作用基本相当,建议外伤为同等作用;案例2中,本次外伤系轻微作用,疾病占主要作用。结论:在颈髓损伤涉及伤病关系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被鉴定人受伤过程及受伤机制后,根据被鉴定人伤后临床表现特点及与其伤前比较有无加重、影像学资料及电生理检查,明确脊髓损伤及自身颈椎疾病(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病及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等情形)的严重程度,综合评定伤病关系及参与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重塑中粘附分子(NCAM)以及C-fos在黄芪多糖(AG)的影响后的表达。方法:本次研究所用大鼠来自Wistar雄性大鼠200只,将其分为10组每组大鼠20只,分组细节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1d;3d;7d);低剂量黄芪多糖治疗组(L-AGTG-1d;3d;7d);高剂量黄芪多糖治疗组(H-AGTG-1d;3d;7d);MG及AGTG组行颈切口术致大鼠脑组织缺血后,经颈切除术封闭右脑中动脉;AGTG组以5mg/kg和15mg/kg的方式分别注射AG。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脑血流量的重新灌流;对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后,采集标本,计算凋亡神经元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半定量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NCAM和c-fos的表达。结果:与MG组相比,L-AGTG组及H-AGTG组的脑损伤分数及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均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芪多糖 海马 保护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中医在对银屑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所强调的就是从血论治。近年来,研究发现银屑病发病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和纤溶系统、致炎因子、基因等有关,这也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血证论的存在以及中医药的高速发展都使得相关的临床治疗经验逐渐丰富起来。

  • 标签: 银屑病 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芩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选择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 分析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选择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 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10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67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99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汉黄芩素、黄芩素发挥了中药作用,在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干预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信号通路可对结直肠癌有治疗作用。结论 黄芩中的汉黄芩素、黄芩素类等多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PTGS2 PTGS1 AR SCN5A PRSS1 NOS2 OPP4 PIK3CG ADRB2 KCNH2等可能是其核心靶点,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 标签: 结直肠癌 黄芩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之一的肝细胞癌,其非手术治疗整体效果不佳。CXCL17作为目前最后被发现的 CXC 家族趋化因子,当前随着CXCL17受体以及相关功能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在干细胞癌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标签: CXCL17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是否能通过调节免疫起到增效作用。方法:共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淋巴瘤患者30例,入组前抽取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相关指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予以浙贝芩连汤治疗,同时予CHOP化疗治疗。12周后再次抽取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情况,根据治疗前后比较,对比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共30例,初治患者7例,临床有效100%,复发/进展患者共23例,临床有效率59.1%,临床获益率达91%。浙贝芩连汤辅助治疗前后Treg细胞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前Foxp3比例为6.33±0.98,治疗后Foxp3比例为3.87±0.71,治疗前后Foxp3比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浙贝黄芩汤 增效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痛觉过敏、自发疼痛、感觉异常等,临床调查显示血糖控制与该疾病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的患病时间越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越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增加患者痛苦,同时还可加经济负担,降低生命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更为充分,主要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代谢亢进、脂代谢或者糖代谢紊乱等。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基础,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抗凝、改善微循环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本文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疾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并展开以下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比照组间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aCO2、Pa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采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方案,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多项临床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参败毒散加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模式对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予以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缓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缓解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模式可以促进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恢复,提高缓解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属参与 人文关怀模式 缓解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MRI与CT在鼻咽癌早期颅底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核磁共振与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比情况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意义。结果 对比发现MRI与CT的联合检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MRI与CT任一单一检查的准确率。(P<0.5)结论 单一的MRI或CT在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侵犯诊断中的应用均有可能存在漏检错检现象,而两种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保证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本院今后将优先采用MRI与CT的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

  • 标签: 临床诊断价值 MRI CT 临床决策 鼻咽癌 早期颅底骨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