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二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补偿机制的实施,探讨补偿机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经过3年补偿方案的实施,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接诊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医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补偿机制 二级中医医院 特色项目
  • 简介:颈椎病的日常防护与保健对于其治疗意义重大。太极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具有巨大的预防保健价值。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产生"类牵引作用""类发汗作用""类镇静作用",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太极拳 牵引 发汗 镇静
  • 简介: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综合现存对坐骨神经痛方面的研究,针灸疗法在其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发现针灸疗法不但能够镇痛以控制病情,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降低复发率。该文介绍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并从治疗方法以及作用机制方面对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针灸疗法 坐骨神经痛 治疗机制
  • 简介:【摘要】:卵巢癌具有生存期短、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需积极提升其治疗水平。卵巢癌的治疗方式较多,多方式结合方案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手术联合化疗模式作为常见。近年来,新辅助化疗技术发展较快,为卵巢癌患者创造了更多手术机会,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但是仍需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中医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方剂较多,且相关中成药逐渐增多,其中妇科再造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其应用于卵巢癌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网络药理学研究,有待深入分析。

  • 标签: 妇科再造丸 抗卵巢癌 作用机制 细胞凋亡 增殖抑制率 肿瘤体积
  • 简介:目的开发适用于防治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药理学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阳虚型CRF大鼠模型客观化指标、病理机制及与人类CRF的异同.方法SD大鼠80只,正常饲养7d,随机分为腺嘌呤灌胃模型组(40只)、空白对照组(40只).全过程30d.结果模型组12d开始出现多尿、精神萎靡、眼睑周围浮肿、体重增长缓慢;空白组外观及活动正常,体重上升.模型组肌酐、尿素氮、钾、钠、氯、钙、磷、二氧化碳、血浆阴离子隙、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一氧化氮、内皮素、环磷酸鸟苷、环磷酸腺苷、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血栓素、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中分子物质、血渗透量等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使用腺嘌呤制备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SD大鼠有效.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阳虚 疾病模型 腺嘌呤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生、带教老师及科室的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全面评估临床教学效果,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10~2011年,每月对我院临床带教老师及科室的教学效果及护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双向评价,并将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和带教者。结果通过采取“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使临床带教管理逐渐完善,提高了护理队伍师资素质,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提高,护生的各种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临床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互相促进,达到指导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

  • 标签: 双向评价 信息反馈 临床护理
  • 简介:丹参中含有多种抗乳腺癌的有效成分,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丹参有效成分可多靶点、多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增殖、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丹参在印制肿瘤迁移和耐药逆转方面也能发挥有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丹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转移 耐药逆转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急症患者应用中药仙方活命饮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急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仙方活命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症状各项积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细胞因子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急症患者基础上口服仙方活命饮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肛周脓肿 中医药疗法 仙方活命饮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体内机制。方法:将C57BⅡ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药物溶媒对照组(c组)及口服TanIIA不同剂量组(D、E组),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TanⅡA灌胃。采用小鼠部分肝叶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6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评估肝脏病理损害,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分析肝脏组织HO-1、TLR4的表达及其信号蛋白磷酸化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A组小鼠经假手术处理后血清转氨酶(AST和ALT)、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较低,并显示正常的肝脏组织结构;B组小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转氨酶、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与A组小鼠比较明显升高(P〈0.01),肝脏细胞病理损害严重,但与C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anⅡA治疗3d的D组、E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较B组、C组明显降低,肝脏的病理损害较轻;肝脏细胞TNF—α、IL-6、IL-1β和MCP-1的表达明显降低;并抑制肝脏细胞TLR4表达以及JNK,p65的磷酸化,促进HO=1的表达,E组的作用较D组更强。结论:TanⅡA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肝脏表达TLR4,并诱导HO-1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信号的活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丹参酮 缺血再灌注 肝脏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