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穴位敷贴联合常规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证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病因治疗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肺腧、风门、天突)。治疗两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均较前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情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穴位敷贴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高检测合格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常规尿检样本128例为实验对象,现将其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统计两组患者不合格率,总结检测尿常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对照组64例尿液检测不合格9例,不合格率为14.06%,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样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容器不合格、未经审核等,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保证仪器与材料合格、检测员操作规范、审核记录准确,研究组检测不合格率为3.1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对尿常规检测工作的各个时间段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临床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分析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特点。方法对研究组病毒性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两组常规生化检验工作。记录两组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常规指标中研究组DBL、TBL、TBA、ALT、AST、ALP、r-GT、CH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G、CHE、AL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指标中研究组PA低于对照组,而其ADA、LAP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病毒性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实验室检验确诊病情,根据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并适当调整救治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常规生化检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和尿常规在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32例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行血尿常规检查。观察血尿常规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78,P=0.0003),且以白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6.3847,P=0.0115),且以血小板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04,P=0.0037),且以淋巴细胞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2624,P=0.0218),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尿蛋白异常发生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蛋白异常发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855,P=0.0000)。结论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常规存在一定的异常结果,且主要表现在血常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较为明显,尿蛋白发生率高,血尿常规可以作为一项合适的筛查手段。

  • 标签: 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血常规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HREZ)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2月后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2)治疗三个月,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3)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共有3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1.33%;对照组共有3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2.6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病灶吸收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防范产科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急措施。观察患者在院期间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护理后的疗效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下床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院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以及因护理失误出现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应急措施护理的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水平,缩减患者在院开支,增强在院治疗及护理的疗效,使患者得到更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应急措施 常规护理 产科护理风险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显微镜复检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的血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病例进行镜检复查,表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漏检时有发生,血涂片镜检复查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结果946例病例中有178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示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包括各类型的贫血、缺血17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及白血病2例,共计22例在血涂片镜检复查中被认定为异常,剩余156份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表明无漏诊。结论血涂片镜检有助于发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存在的漏检和错误,大大提高了血常规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查找产生不合格标本的原因。结果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标本为14410例,其中不合格标本为3390例。结论影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标本量少、标识错误、申请填写不详等,只有在整个采集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通过管理的加强促使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实现。

  • 标签: 尿液检测 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结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结果。结果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化验指标可以检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受损的情况,能够为肝硬化程度评估提供标准,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100例,采取凝血象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就相关检验结果与正常妊娠孕产妇20例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LT、Hb有降低表现,且病情越重时,降低幅度越明显;RB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PDW、MPV、HCT有升高表现,妊高征重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DW、MPV、HCT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减少、APTT、PT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凝血象和血常规加强检测,可对妊高征及时发现并诊断,便于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防控,改善母婴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常规 凝血象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与临床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病人自身、医护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的原因、又有本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原因。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加强血常规检测前、中、后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结果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常规是患者诊疗之前常被检测的指标之一,这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标准检查血常规的操作步骤,严格预防出现较大误差的结果甚至错误,是医务人员及院领导应该重视的问题。所以,本文重点探究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即注意事项,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相关因素,以便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860例患者,采用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手工法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检验效果,分析检测方法及其它的影响因素。结果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的蛋白质、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的阳性率与传统手工方法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860份标本中两种检测方法都出现检测误差的共有17份,其中标本采集过程导致误差占47.06%,标本保存中导致误差占29.41%,标本检验中导致误差占23.53%。结论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应严格控制尿常规检测中的采集、保存和检验中的因素,对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分析仪 传统手工法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分两步骤连接回收管路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始共筛选手术级别在三级以上且考虑术中可能出血较多骨科常规手术3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80%的病例顺利完成了自体血液回收,生命体征平稳,无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每例患者自体血液回输(750±250)ml,共回收自体血液18200ml。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再回输方便,安全,即解决了血源短缺问题,又可避免输入异体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和引发感染病的可能性,分两步走有利于避免出现术中出血不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两步骤连接 体会
  • 简介:摘要在体内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下,孕妇在妊娠期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解剖和生理变化,其中包括血液系统的改变。孕妇妊娠期血液出现稀释现象,红细胞和血色素较非孕时低。白细胞出现轻度增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加。因为血液系统的这些变化,普通人群的血常规参考范围不能用于孕妇,必须建立针对孕妇群的参考范围。

  • 标签: 健康孕妇血常规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保障献血者安全。方法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要求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50名,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100名献血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使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后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捐献者的血常规变化。结果对比两组献血者的采集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Hb、RBC、Hct、Ph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对捐献者而言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提升血小板采集率,且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无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前后 献血者 血常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尿常规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15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尿常规检测,对结果异常的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结果1500例尿常规标本中蛋白、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酮体、管型等指标异常总检出率为17.46%,相关疾病的检出率为8.05%。结论在健康人员体检中,尿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

  • 标签: 健康体检 尿常规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减少各种影响因素的发生和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