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早期康复组则给予早期康复综合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治疗效果;从开始康复训练至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康复组脑卒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组从开始康复训练至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提高作用,可改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有利,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综合训练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通过组织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集体运动功能锻炼来探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附近社区内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试验组组患者另外再组织进行社区集体运动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降糖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糖指标均有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机体功能状况及心理情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社区内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集体运动功能锻炼较单纯用药相比,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社区集体运动 功能锻炼 2型糖尿病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与饮食、户外运动、日照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凉山州西昌市农村地区骨质疏松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调查对象尺桡骨间距8mm处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风险评估。结果490名调查对象中诊断骨质疏松症32例,患病率为6.5%。OP组与非OP组相比,嗜好高盐饮食、户外运动少、日照较少的比例更高(P<0.01)。结论骨质疏松症与饮食、户外运动、日照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嗜好高盐饮食、户外运动少、日照较少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高盐饮食 户外运动 日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运动和静坐行为对初产妇血糖、血脂代谢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定期产检、孕后期在我院住院的180名初产妇,其中110名运动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70名静坐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血糖代谢与新生儿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孕期体重增加较对照组低,经阴道分娩新生儿较对照组多,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新生体重3.24±0.41g,对照组新生体重3.48±0.44g;观察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静坐的初产妇的血脂、血糖代谢检测指标均偏高,不利于新生儿的生理健康。因此血脂、血糖代谢检测指标偏高的初产妇一旦发现应进行及时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不健康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脂 血糖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后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方法对踝关节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踝关节运动后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踝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不存在的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后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良好,可对踝关节功能进行提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运动后损伤 中医康复 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20例,其中1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而其余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并有康复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明显差异,P<0.05,意义明确。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 安全性 偏瘫 运动功能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科护士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l5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在岗和外来进修或实习的女护士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有氧运动)。在户外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工作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有氧运动能够缓解心血管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减轻其工作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有氧运动 心血管科 护士 职业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45例在加以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理指标,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GLU、2hPBG、HbAlc、TC、TG、HDL-C和L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生理指标 抗阻力运动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其影响原因,探讨运动疗法对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治疗抑郁症的17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男96例,女80例,每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外加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上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治疗抑郁症患者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抑郁症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运动康复治疗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显示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 标签: 运动康复治疗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按摩结合被动活动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4例脑出血后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被动肢体活动协助肢体康复,试验组加用穴位按摩,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FMA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穴位按摩结合被动肢体活动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较单纯被动肢体活动改善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被动肢体活动可明显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肌力的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穴位按摩 被动活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价值。方法将26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40例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124则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PG、2hPG、HbA1c、TG、TC等指标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BMI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则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而言意义重大,可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有氧运动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应用心脏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B超检查,分析心脏B超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效果。结果采用心脏B超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其中67例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为83.3%。结论心脏B超用于检查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B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运动疗法。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

  • 标签: 个体化运动疗法 抑郁症 抑郁程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运动疗法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40.4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预后,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妊娠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及运动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科就诊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糖、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经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前0.5h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的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孕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胎儿出现畸形、呼吸窘迫、窒息、早产以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饮食及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运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量化运动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BMI及腹围的影响。结果干预一年后,两组病人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量化运动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腹围。

  • 标签: 糖尿病 量化运动 体质指数 腹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运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意义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患者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SFI、BASDAI、BASMI的测定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的BASFI、BASDAI、BASM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我院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AS患者进行运动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肺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月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硬币分组的方法对此次研究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患者予以持续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不同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及Borg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肺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肺康复训练 COPD 肺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促进技术 功能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