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药物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按照自愿原则和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凝血酶、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和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生长抑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在治疗肱骨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骨折患儿54例,其中27例患儿使用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7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92.59%,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可有效改善肱骨髁骨折患儿术后肩关节的运动能力,对于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冈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推拿脊柱科住院部、理疗科门诊诊断为冈肌腱炎的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滞动针组)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滞动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愈率58.8%,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治愈率31.4%,总有效率80.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6.7%、10.0%,总复发率16.7%;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25.0%,总复发率为37.5%;结论滞动针疗法治疗冈肌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滞动针 冈上肌腱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消化道出血是指韧带之上的消化,其包含胰胆、十二指肠、胃、食管等器官出现病变而引发的出血现象。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对上消化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风险发生机率,我院为了提升护理效果,特此综述。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即消化道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组织灌注恢复正常,未出现脱水征,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均得到缓解,活动耐力有所增强;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及时的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消化道出血,缓解患者因出血导致的恐惧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内在我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100例,按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使用胃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可控性强的特点,能有效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急诊 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发疾病,一般情况下,重型颅脑损伤是由于患者遭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所致。当患者突发重型颅脑损伤疾病,可能会陷入长时间的昏迷,此疾病在临床上的治疗与护理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在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现象,加大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吞咽或者舌根后坠等现象,就会导致呕吐物、呼吸分泌物积存在肺部,甚至会出现误吸现象,进而造成患者呼吸阻塞。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出现呼吸阻塞会引起机体缺氧或者蓄积二氧化碳,从而加重患者的脑水肿。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那么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呼吸并发症,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在临床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治疗中,预防患者呼吸堵塞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者出现呼吸堵塞的几率。另外,当患者出现呼吸堵塞时,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阻塞症状,使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呼吸道阻塞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微生物在抵抗致病微生物,维持正常的机体免疫及功能、改善药物作用等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COPD、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微生物稳态的改变、以及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疗效、患者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微生物被认为可作为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微生物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过程中所受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 呼吸道疾病 临床用药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武清地区男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国产支原体定量培养、药敏试验一体化的方法检测泌尿科和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的尿道分泌物。结果637例患者尿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出201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31.60%;其中Uu阳性148例,占73.6%;Mh单一感染18例,占8.95%;Uu+Mh混合感染35例,占17.40%。结论Uu是男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见的病原体,混合感染及单一Mh感染少见,而且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也很严重。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解脲支原体 支原体,人型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期呼吸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49例基础护理对照组49例,49例呼吸并发症针对护理观察组,比对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护理满意率为9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护理满意率为83.7%,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意义重大,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小儿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法,跟踪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9.2%,而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疾病当中,使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法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 小儿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RT-PCR快速检测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方法:根据RSV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三条引物,其中P1为RSV通用引物,P2、P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使用SYBRGreenI荧光染料结合熔解曲线分析进行检测,根据产物特征性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sTm)鉴别RSVA、B亚型。结果:本法对RSVLong株(A亚型)和CHl8375株(B亚型)进行检测,其Tm值分别为84.06和89.06℃;与常见呼吸病毒间无交叉反应;48例临床标本中检出RSV阳性29例,其中A亚型占72.4%(21/29),B亚型占27.6%(8/29)。结论:SYBRGreenI实时RT-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检测RSV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特点,可对临床标本直接分型。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实时PCR 熔解曲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生素AD预防小儿呼吸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科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儿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小儿呼吸感染预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预防基础增加维生素AD预防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呼吸感染发病情况、免疫功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儿呼吸感染发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住院患儿维生素AD预防小儿呼吸感染治疗,效果显著,既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儿科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AD 预防 小儿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对我院2001-01~2004-12消化疾病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62~78(67.4±6.8)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1例,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食管憩室炎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16例.明确诊断后外科手术治疗11例,内科治疗10例;痊愈19例,死亡2例.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老年人 误诊
  • 简介:摘要脊柱侧弯患者采用矫形手术治疗,如果手术前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在40%以下,那么患者术后就更容易并发肺功能衰竭,随着脊柱侧弯度数的增加,术前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会成比例下降,当患者的肺总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因此,对于脊柱侧弯患者,在围手术期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呼吸管理,通过有效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呼吸管理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管理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 呼吸道管理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有效的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中,35例显效,22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5%;其中56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4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3.3%。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上呼吸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溃疡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消化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2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云南白药、阿莫西林、甲氰咪胍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洛赛克、阿莫西林、甲氰咪胍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3.1%,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2例恶心,1例呕吐,3例食欲不振,1例便秘;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2例恶心,1例呕吐,2例食欲不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阿莫西林、甲氰咪胍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云南白药 阿莫西林 甲氰咪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并发症手术麻醉复苏期的临床护理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均等分组方法划分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诊100例呼吸并发症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观察干预方法,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监督手术麻醉复苏期对呼吸并发症,采取护理观察干预方法,借此提升呼吸并发症预防效果。

  • 标签: 手术麻醉 呼吸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长期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儿童体质、免疫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等均直接关系到感染反复呼吸相关疾病的发展倾向、病发整体状态和疾病的总体预后,因此深入研究小儿反复呼吸感染和儿童体质、免疫力等方面的关系,对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工作极具指导作用,并能够通过调理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免疫力等达到治愈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最终效果。文章综合讲述了西医在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情况,对后续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提供有益帮助。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 临床研究 辩证论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使用匹多莫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两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3、C4的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显效72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临床显效56例,有效3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3、C4的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各指标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呕吐4例,恶心、纳差8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呕吐2例,恶心、纳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匹多莫德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