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救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休克现象,经过多学科协同会诊、急诊抗休克治疗,以及急诊手术室及时处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伤,在57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中4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血气胸、1例死于肾衰竭,病死率为19.30%;抢救成功46例,抢救成功率为80.70%。结论对于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以早期的多学科会诊以及在急诊手术室及时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伤,可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防止患者发生器官衰竭也有一定帮助,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他们在此次发病前均无肢体活动障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银杏叶药剂、GM1药物;研究组银杏叶药剂、GM1药物,常规护理针刺以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数据和ADL统计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数据波动幅度更大,ADL分值更高,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存在一定的效果,在研究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

  • 标签: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恢复颈动脉畅通,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微创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肠病,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基础治疗,B组29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增加活血通络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96.55%明显高于A组78.57%(P<0.05);组间治疗后在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方面比较,B组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视野情况、恢复患者的视力,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通络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人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功能数值以及血脂情况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PLT值都有所提升,其中对照组为(103.17±15.23)109/L,实验组为(125.63±17.85)109/L;与此同时MPV值均有所下降,具体数值为对照组(13.3±2.4)fl,实验组(10.9±1.8)fl;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3±3.1)分,实验组为(13.9±2.2)分;对照组病人治疗过程中有不良反应的有8名,不良反应率为16%;实验组中则有2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4%。结论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并且相较单性药物治疗而言,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血脂指标,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CIS)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的CIS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对症处理,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NIHSS、BI评分及各项血脂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CIS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并能明显降低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缺血性脑卒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所接收的患者皆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一年半时间内入院治疗者,共148例,按治疗方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4例,研究组行辛伐他汀(20mgqn)与氯吡格雷(75mgqd)联合治疗,并加以血栓通(450mg)静脉滴注qd;对照组选用氯吡格雷(75mgqd)加以血栓通(450mg)静脉滴注qd。两组治疗时间皆为2周,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缺损评分中,研究组分数明显比对照组显著下降,且治疗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缺血性卒中进行临床治疗时选用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氯吡格雷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8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进行诊断,从中选出60例与介入治疗标准相符的患者行支架成型手术治疗,并利用DSA诊断治疗结果。结果80例患者共发现血管病变66例;6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置管成功率为100.00%,30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低于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后经治疗全部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应用价值高,可以极大的提高介入治疗评估,同时支架成型手术作为有效介入治疗之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诊断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6例实施介入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28例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就组间体征变化进行比较,比对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数据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组间血压及心率情况比较,B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组间治愈率比较,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对实施介入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指在临床上是指胎儿娩出后24内,出血量超过500ml。仍然是目前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80%以上发生在产后两小时之内,突发性很强,直接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由于失血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产褥期感染,或者因失血导致脑垂体供血不足而继发脑垂体功能减退的严重后遗症。因此,积极预防PPH的发生,以降低PPH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 标签: 产妇 产后出血 预防和护理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5~2017年接诊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护理过程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并对急诊护理的重点措施进行说明,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急诊护理后,60例患者中,有37例病情稳定,16例痊愈出院,7例未能治愈,治愈率达到88.3%。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致残致死率极高,采用急诊抢救与护理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逐渐转向平稳。

  • 标签: 脑出血昏迷 急诊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视力较入院前均有显著改善,前房内积血均在3-15d内完全吸收。结论临床对于外伤性前房出血尤其是合并有其他或是继发的复杂出血者,应及时作出诊断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眼部视力的进一步损伤和恶化,提高预后结果。

  • 标签: 前方出血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经诊断明确为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大出血的患者(72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手术的情况。结果将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前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用时均较后者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大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有起到控制作用,可推广。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道出血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3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饮食、心理等一系列内科护理对策后,临床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出院5例,转外科治疗2例,无死亡情况,对照组组患者治愈7例,好转出院5例,转外科治疗4例,1例死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全方位综合性的护理,有利于疾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可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患者护理 综合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均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内出血32例,包括心包积血8例、胸腔积血6例、腹腔积血6例、关节腔积血3例、脑硬膜下血肿4例、皮下血肿3例、腹膜后血肿2例;外出血28例,包括鼻衄8例、咯血7例、呕血4例、血便5例,血尿4例。结论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出血的明确诊断,为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摘要脑室出血主要指的是自发性脑室出血,受到非外伤因素作用下造成颅内血管破裂,血液破入脑室系统,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发病几率在42%到52%之间,脑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50%到80%之间。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低体质量早产儿产生脑室出血的几率为15%到20%之间,死亡率为20%到50%之间,脑室出血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通过内科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最近几年以来大量临床专家学者不断探索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式。

  • 标签: 侧脑室出血 外科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急性出血患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血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