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与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的疗效评估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本前瞻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7例患者,51个病灶行35次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可行和局部疗效,次要终点为局部病灶无进展期(TTL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35次射频消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4%(4/35),胸管引流率2.9%(1/35);肺出血8.6%(3/35),1例咯血(2.9%);胸腔积液8.6%(3/35),胸管引流率5.7%。51个病灶技术成功率为98.0%(50/51)。根据修订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随访至少6个月后,靶病灶完全缓解率为88.2%(45/51)。完全缓解病灶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截至最后一次随访,TTLP为(10.0±2.8)个月,PFS为(8.0±3.0)个月,OS为(10.0±3.5)个月。结论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和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射频术后局部疗效的评估采用修订的RECIST,以术后1个月为新基线,术后6个月后评价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射频消融 局部疗效 评估标准
  • 简介:肝脏一过灌注异常(transienthepaticattenuationdifferences,THAD)现象最初由Itai等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过密度(衰减)差别,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较为常见的征象,可出现于肝内及肝周病变,以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多见。正确认识THAD的CT表现,对肿瘤与炎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08年10月56例肝脏或腹部病变为肿瘤和感染性病变并伴有THAD征象的患者资料,分析THAD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脏-过性灌注异常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扣描的少脂肪肾AML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足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嘲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肾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针刺前后组间比较及MonteCarlo阈值校正方法(P=0.001,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后,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屏状核、右侧尾状核表现为正激活,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表现为负激活。结论:ASL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fMRI针刺后效应研究。

  • 标签: ASL 针刺后效应 FMRI 足三里
  • 简介:乳腺炎性疾病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按功能状态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约占乳腺疾病的1/4[1]。哺乳期乳腺炎和部分典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易确诊;但不少非哺乳期乳腺炎因缺乏特征临床表现而难以与乳腺癌鉴别。乳腺浸润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占乳腺恶性肿瘤的70%~80%。微钙化是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的重要影像学依据[2]。

  • 标签: 乳腺炎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高回声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复杂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肛瘘的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EAUS)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复杂肛瘘分型的准确率,并比较EAUS与MRI对复杂肛瘘的内口、主管和支管/脓腔检查的灵敏度。结果:MRI的Parks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率为90.6%。EAUS与MRI显示内口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原发主管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支管/脓腔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复杂肛瘘Parks分型的准确率为90.6%,比EAUS能更准确地定位复杂肛瘘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腔内超声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局灶磨玻璃密度影(fGGO)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肺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肺内非实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因此发现和正确判断fGGO已是影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及产褥期后循环可逆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encephalopathysyndrome,RPES)的MRI诊断价值及与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例妊娠期间或产后出现癫痫、头痛、视物模糊,MRV误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MRV显示静脉窦不连续或充盈缺损。MRI显示双侧顶叶4例、双侧枕叶4例、双侧额叶2例、双侧颞叶1例,多发对称分布异常信号,病变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SWI均未见出血灶。4例于发病后2~4周复查MRI或CT显示异常病灶消失。结论:常规MRI及MRV能够为早期、正确地诊断RPES提供帮助,应用DWI、SWI序列同时结合其他误诊因素鉴别诊断不困难。

  • 标签: 妊娠 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细菌肠炎治疗中,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的疗效情况。方法:合计抽取 84 例样本资料(即:2019.10-2020.10 急性细菌肠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M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

  • 标签: 脑梗塞 灌注成像 交叉性小脑神经技能联系不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 )对弥漫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1 例弥漫肺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 X 线电视透视下行 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 例弥漫肺疾病中有 16 例明确了病因学的诊断,确诊率达 31.4% ,疾病种类主要有肺结核 5 例( 31.3%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3 例( 18.8 % ),肺泡细胞癌 2 例( 12.5% ),转移肺癌 2 例( 12.5% ),肺真菌病 1 例( 6.3% )结节病 1 例( 6.3% ),肺泡微石症 1 例( 6.3% ),闭塞型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1 例( 6.3% )。结合临床诊断病例共 28 例,诊断率达 54.9% ,结缔组织病肺受累 9 例, UIP10 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 2 例,癌淋巴管炎 2 例,炎假瘤 l 例,未能明确诊断 7 例( 13.7%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在弥漫肺疾病诊断中除外结节病、肿瘤和某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甲硝唑冲洗、敏感抗生素注入并保留治疗化脓胆囊炎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化脓胆囊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脓、甲硝唑反复冲洗,最后注入并保留敏感抗生素,1次/2d,连续1~3次。另对30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CD)急性化脓胆囊炎作为对照组(只用甲硝唑冲洗)。结果:两组各30例均穿刺成功。治疗后两组腹痛24h内明显减轻、体温48h内降至正常、血白细胞一周降至正常范围、3~4周B超复查胆囊正常、单纯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正常及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治疗组28,29,30,19,10,1,26,0例;对照组23,22,23,10,18,3,20,8例,其中并发症8例中局部皮肤感染2例,引流管脱落4例,引流管堵塞1例,胆漏1例。两组病程分别为治疗组8.4±2.25d,对照组15.6±5.82d。经统计学处理,除腹痛24h内明显减轻及3~4周B超复查胆囊萎缩两项指标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甲硝唑冲洗、敏感抗生素注入并保留治疗化脓胆囊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化脓性胆囊炎 超声引导穿刺 冲洗 敏感抗生素保留
  • 简介:目的:比较直肠癌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测量方法,评价其对直肠癌ADC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3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b值为0、1000s/mm2)检查.由2名阅片者采用3种方法独立测量肿瘤ADC:全肿瘤测量、最大层面测量、肿瘤实成分测量.计算不同测量方法所得ADC的一致.结果:2名阅片者之间全肿瘤测量ADC的一致极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87),而最大层面和实成分测量ADC的一致一般(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8).实成分测量所得ADC低于全肿瘤测量(P〈0.001)和最大层面测量(P〈0.001),而全肿瘤测量和最大层面测量所得SD值高于实成分测量(P〈0.001、P=0.02).结论:测量方法影响直肠癌ADC的大小和测量一致,全肿瘤测量ADC的可重复性最优.

  • 标签: 直肠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使腔隙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大提升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腔隙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后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应用CT诊断患者的实际病情,实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脑梗死患者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普遍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CT检查的对照组。结论: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相比CT检查而言,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可靠、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应用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展开联合诊断,同时降低误诊率、漏诊率,赢得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定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powerDopplerultrasonography,3D-PDU)球体模式记录局部胎盘与整个胎盘血管指数的相关与一致,为了解胎盘血流灌注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对154例11~14周单胎妊娠胎盘进行3D-PDU检查,应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VOCAL)球体模式和手动模式分别记录4处球形感兴趣区及整个胎盘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分析4处球形感兴趣区平均与整个胎盘相应指数的相关与一致。结果:球体模式获得局部胎盘(VI:38.60±14.31;FI:29.49±6.17;VFI:12.53±6.34)与手动模式获得整个胎盘(VI:38.93±13.86;FI:31.79±5.49;VFI:12.90±6.50)的血管指数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978(P〈0.001)、0.677(P〈0.001)、0.963(P〈0.001)];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FI和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球体血管计算模式可作为评价整个胎盘血流灌注的有效替代。

  • 标签: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胎盘 球体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胃惰性淋巴瘤与侵袭淋巴瘤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19例侵袭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各1例;7例惰性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6例、结外滤泡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进行了治疗前常规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瘤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FDG代谢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部分有胃外侵犯。在胃壁增厚方面,侵袭淋巴瘤与惰性淋巴瘤分别有7例及3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5例及0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6例及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及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在FDG代谢方面,侵袭胃淋巴瘤SUVmax平均值为13.1,而惰性胃淋巴瘤为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5.3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鉴别惰性与侵袭胃淋巴瘤的灵敏度可达84.2%,特异度为85.7%。结论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Ⅲ型多见,侵袭淋巴瘤的SUVmax高于惰性淋巴瘤。18F-FDGPET/CT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 标签: 胃淋巴瘤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PET/CT 惰性 侵袭性
  • 简介: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withXp11.2translocation/TFE3genefusion,Xp11.2/TFERC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强化程度、强化特征、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该研究1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10,其中CT发现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发现5例。病灶大小为1.8~11.8cm;9个病灶(64.3%)呈圆形或类圆形,5个病灶(35.7%)呈不规则形;12个病灶(85.7%)密度/信号不均匀,2个病灶(14.3%)密度/信号均匀;10个病灶(71.4%)伴出血;8个病灶(57.1%)伴有坏死或囊变;13个病灶(92.9%)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78.6%)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个病灶(21.4%)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RI发现的5个病灶均有包膜。结论:女性多见、中等血供、具有不均匀和存在包膜是Xp11.2/TFERCC常见的CT/MRI影像学特征。

  • 标签: Xp11.2易位 肾细胞癌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Breast cancer,BC )患者接受乳腺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方法:将 2019 年 5 月?020 年 8 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 我院接诊的 50 例早期 BC 患者, 均接受US、CEUS 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EUS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00%)高于 US(70.00%), P

  • 标签: 乳腺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早期乳腺癌 诊断价值 准确性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而乳腺叶状囊肉瘤在临床恶性病变中也并不罕见,有的学者报道与乳腺癌之比可达1:20。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叶状囊肉瘤虽然可以由纤维腺瘤经肉瘤变而成,但是也可能开始时就是肉瘤。本文通过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二者超声影像的相关及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影像相关性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