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骨吸收指标(β-CTX)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关系。方法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mg/d维生素D125IU/d,治疗12m。基线治疗12in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基线、治疗3m12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变化率治疗12m后腰椎2~4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Betastd=-0.321,p=0.032)。结论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阿仑膦酸钠反应早期指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A组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B组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B组大鼠小肠组织ZO-1、OccludinmRNA蛋白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ZO-1、Occludin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改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 简介:四连接素(tetranectin,TN)于1986年人类血浆中发现,是凝集素家族C型成员之一。最初认为TN结构是由四条相同多肽链通过非共价连接而形成四叠体,四连接素命名也由此而来。后来用化学交联法分析发现TN实际为三叠体结构。血浆中被发现不久,TN即被发现其浓度改变与多个恶性肿瘤有关。

  • 标签: 连接素 非肿瘤疾病 蛋白 化学交联法 共价连接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术毕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

  • 标签: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ST段改变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TIL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3±4.5)岁,随访24m,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术中出血量(200±2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2)d,手术时间(150±20)min。术后12dVAS下降[(7.5±1.1)vs(4.3±1.4),P〈0.01],ODI下降[(53.9±10.2)%VS(43.5±8.4)%,P〈0.01]。术后随访24m,VAS持续下降至(2.0±0.9),ODI下降至(27.1±7.9)%。椎间植骨获骨性融合率96.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神经根管减压是重点,改良TLIF技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人 椎管狭窄 减压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稳定期治疗问题.探讨规范化治疗管理对策。方法调查57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患者近2周治疗情况。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慢阻肺组16%并发肺心病,40%有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例数较对照组多(P<0.01).68%服用抗生素,5%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稳定期治疗不规范,建议加强患者教育、随访、管理

  • 标签: 慢阻肺 患者 老年 稳定期 治疗中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三节段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效果安全性。方法70例三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内固定老年患者(7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手术时静脉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10mg/kg体重,术1mg/公斤体重·h维持),对照组静脉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2组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后栓塞性并发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下降[分别为(748±352)mL:(1202±672)mL;(199±65)mL:(277±144)mL;3例:13例](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进行后路三节段腰椎手术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并且不增加栓塞性并发症形成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 老年 脊柱手术 椎管狭窄 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疗效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3±7.0)岁,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为(78.2±6.7岁),予30μgmNGF注射治疗;对照组年龄为62~88岁,平均年龄为(78.3±7.2)岁,予0.5mg甲钴胺注射治疗,每周3次,疗程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Torontoclinicalscoringsystem,TCSS)、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评分(Michigandiabeticneuropathyscore,MDNS);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5%vs61.7%,P=0.011)。2组患者TCSSMD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CSS[(8.15±1.61)vs(9.27±1.36),P<0.05],MDNS[(18.78±4.10)vs(21.03±1.90),P<0.05]。2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用药前改善,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MNCVSNC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MNCV[(45.09±3.14)m/svs(43.63±4.27)m/s,P<0.05],SNCV[(47.11±4.46)m/svs(43.50±2.91)m/s,P<0.05]。除注射部位疼痛外,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mNGF对于改善老年DPN安全有效,较传统甲钴胺治疗存在优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 简介:目的研究肠外营养添加谷氨酰胺老年人腹部手术预后影响.方法48例老年外科患者接受大、中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1·d-1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5天.于术后第1、6天检测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临床观察握力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第6天研究AKP均值为97.5±34.7U/L,对照组为135.6±53.9U/L,前者较低(P=0.043);IL-2水平研究组为9.5±1.7μg/L,对照组为7.2±2.1μg/L,研究组IL-2水平较高(P=0.035);研究组平均握力为269.3±56.5N,较对照组198.4±86.1N有明显增高(P=0.018).两组ALT、SB、Alb、BUNCr值差异不显著.肛门排气时间研究组为75.8±8.6h,对照组为82.4±9.9h,前者较早(P=0.02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有9例,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4例、58.3%,有1名患者死于MOSF,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Fisher精确检验:P=0.018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是安全并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老年人 腹部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早发生(EOLC:年龄≤50岁)晚发生(LOLC:年龄≥70岁)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特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P21、P53、CerbB2表达状况以及与发生早晚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平行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6月~9月初治术前评估可完全手术切除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早发生48例晚发生52例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表达状况,统计方法为卡方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LCEOLC从不吸烟分别是38.5%25%,被动吸烟13.5%35.4%,吸烟48.0%39.6%;P=0.03;LOLCEOLC肿瘤家族史分别为9.6%29.2%,P=0.01;LOLCEOLCEGFR阳性分别是32.7%62.5%;P=0.003;LOLCEOLCFVC分别是94.54±14.30104.29±15.59;P=0.002;FEV1分别是87.73±14.9795.83+14.0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EGFR阳性表达增加了EOLC组风险,RR:3.87(1.27-11.77)3.43(1.51-7.81)。EOLC组FVCRR为1,LOLC组FVCRR为095(0.92—0.98)。结论早发生晚发生非小细胞肺癌吸烟状态、家族肿瘤病史、EGFR表达、肺功能上存在差异。其中尤以肿瘤家族史EGFR阳性、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家庭 吸烟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日益升高.建立积极有效应对策略、促进健康老龄化非常必要.中草药是发现发展抗衰老老年病药物重要来源,红景天即为其中之一.红景天(RhodiolaL.)系蔷薇目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野生植物,因其花、根、茎之浸液均成红色而得名,是珍稀药用植物之一,被誉为“高原人参”。

  • 标签: 红景天苷 老年病 抗衰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干预 珍稀药用植物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09例明确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血清Hcy、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Hcy水平组之间GLU、HbA1c、Cr、Ccr、BUN、HDL—C、LDL—C相比,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Hcy水平组之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脑卒中、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BMI)、TG、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血糖肾功能方面,“H型”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远志总苷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对象,给予远志总苷,连续灌胃30d,采用水迷宫方法逐日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2含量.结果远志总苷能明显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到达目的地时间;显著提高脑组织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血清IL-2含量.结论远志总苷可提高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脑组织氧化损伤有关.

  • 标签: 远志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记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测定在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患者诊断作用.方法符合(E/A比值〈1,pro-BNP〉220pg/mL)心衰患者100例,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sST2、pro-BNP、超敏TN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随着纽约心脏病学协会标准(NYHA)分级增加,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逐渐升高.NYHA分级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正相关;(3)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VDD)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正相关,E/A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负相关;(4)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共同参与了心衰病理、生理过程,心衰尤其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ST2 PRO-BNP 超敏TNT 收缩功能正常心衰
  • 简介:衰老是指机体所有器官机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是生物界最基本自然规律之一。皮肤衰老作为机体整体衰老一个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皮肤衰老主要分为内源性衰老外源性衰老两种形式。内源性衰老是由于机体内不可抗拒因素(如重力、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随机体衰老而改变)遗传等因素所引起。

  • 标签: 皮肤衰老 机体内 储备能力 机能减退 自然规律 机体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12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口服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安慰剂,每日各1次),B组口服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每日2次),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参数生活质量指数(SGRQ评分)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FEV1、FEV1%predFVC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C组治疗后FEV1、FEV1%pred、FV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SGRQ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FEV1、FEV1%pred数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P〈0.05),而SGRQ评分均低于A组C组(P〈0.05)。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200mg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口服600mgN-乙酰半胱氨酸未观察到同样作用。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一致性可比性,以寻求准确与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0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校准前组校准后组,每组40例.同一实验室两种生化分析系统上CK-MB进行方法对比试验,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X4PRO为对比方法,以德国罗氏COBASC50l为实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K-MB活性,统计计算两方法间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然后以直线回归方程校准COBASC501,再次检测患者血清CK-MB活性,统计算两方法间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结果校准前两分析系统CK-MB检测结果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校准后两分析统CK-MB检测结果预期偏差可以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系统检测老年AMI患者血清CK-MB时应该进行方法对比实验偏差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一致性.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偏差 评估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影响,为明确个性化护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88.33%,P<0.05;96.67%vs81.67%,P<0.05);观察组出诊、急救入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3.33%,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转运成功率 急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干预脑卒中后老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老人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35例(失访3例)对照组35例(失访5例),应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亲属应激量表》两组患者脑卒中前后生活质量患者亲属应激水平进行评估,用BanhclADL指数评定患者ADL能力.随后、干预组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仅在医院门诊随访,时间3个月.3个月后再次进行同样评定.结果家庭干预组脑卒中后老人生活质量改善、ADL能力提高.患者亲属心理应激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老人,家庭干预是一项切实有效、并有发展潜力社区康复措施.

  • 标签: 家庭干预 脑卒中 老人 对照组 生活质量 ADL能力
  • 简介:目的通过健身走运动与老年人血清脂蛋白(a)[Lp(a)]、血脂相关性研究,观察长期规律性中等强度健身走运动是否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心血管疾病(CVD)作用。方法经体检选定江苏省徐州市区60~79岁老年人2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健走组(S组)。对照组不进行锻炼;健走组进行12个月健身走锻炼,运动强度:以60%~80%最大心率(HRmax)对应运动负荷为训练强度,运动时间:40~60min/次,频率:3~4次/周。实验期间研究对象饮食其他生活习惯无明显变化。实验前后分别抽晨血测定血清Lp(a)、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实验后(C2组)健走组实验前(S1组)相比,健走组实验后(S2组)TC水平分别降低8.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分别降低21.6%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L—c水平分别降低14.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浓度分别升高20.7%17.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p(a)中位数水平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规律性中等强度健身走运动可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含量,增强机体逆向转运胆固醇能力,促进外周组织血管胆周醇代谢,减少胆固醇血管壁上沉积,这对预防ASCVD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血清Lp(a)中位数水平轻度升高,有利于血管微小损伤修复。这种变化与其他血脂、脂蛋白变化一起,预防ASCVD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步行 老年人 脂类 脂蛋白(A) 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