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正常人细胞(HepaRG)和高内涵技术检测肝毒性标志物,并结合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建立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快速筛选平台。方法选取适当的荧光探针Hoechst33342、DCFH-DA、Fluo4-AM、MitoTracker?RedCMXRos联合高内涵技术研究不同大黄蒽醌类单体(AQs)对HepaRG细胞活性氧簇(ROS)、胞内Ca2+含量及线粒体膜完整性等肝毒性标志物的影响,并开展高内涵法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和高通量彗星电泳试验,综合评价AQs致肝细胞毒性及染色体、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paRG细胞经25.0μg/mL大黄素、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50和25.0μg/mL大黄酚处理24h后,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多;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和50.0μg/mL大黄酸可引起胞内Ca2+含量显著增多;大黄素25.0μg/mL、芦荟大黄素25.0μg/mL、大黄酚50.0和25.0μg/mL、大黄酸50.0和25.0μg/mL组导致线粒体明显损伤(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25.0μg/mL大黄素诱导微核率、尾DNA含量和彗星尾距(OTM)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0.01);50.0μg/mL大黄酚给药72h后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AQs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成功建立肝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联合快速筛选模型,有助于药物研发早期的毒性筛选。

  • 标签: 大黄蒽醌类单体 HepaRG细胞 高通量筛选 肝细胞毒性 活性氧 线粒体损伤
  •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给予泼尼松、来氟米特、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因有生育要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柳氮磺吡啶1.0g、2次/d及羟氯喹0.2g、2次/d。约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考虑为柳氮磺吡啶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停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1次/d,连续6d,同时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随访6个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

  • 标签: 柳氮磺胺吡啶 粒细胞缺乏 关节炎 类风湿 扁桃体炎
  • 简介: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re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调节异常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引起的终末器官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特点为高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HLH病患报道如下。

  • 标签: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 细胞增生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将我院 80例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不良情绪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RNA 沉默HnRNP L基因对RWPE-1细胞、Lncap细胞、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合成了靶向HnRNP L的特异性siRNA,并通过了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上进行检测,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3号序列来干扰RWPE-1细胞、Lncap细胞、PC3 细胞中HnRNP L的表达,观察其对三种不同细胞生长、凋亡、体外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沉默HNRNPL后,CCK-8实验提示三种细胞的增值都明显降低,划痕实验结果提示:沉默HNRNPL后,RWPE-1细胞和PC3细胞的迁移力明显减弱。Transwell检测结果提示:沉默HNRNPL后,RWPE-1细胞、Lncap细胞和PC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论:HnRNPL对前列腺癌的多种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的恶性进程,促进了前列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 标签: HnRNPL蛋白 siRNA CCK-8 划痕实验 Transwell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与促凋亡活性,并进行比较。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和生长曲线法比较氧化苦参碱对两种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HE染色、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3种方法比较氧化苦参碱对两种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氧化苦参碱200、400、800μg/mL浓度组A549、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55.45、774.11μg/mL;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氧化苦参碱组HepG-2细胞培养第4、5天及A549细胞第5天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0.01);在HE染色、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实验中,氧化苦参碱对HepG-2细胞作用较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出现细胞绒毛减少、细胞核变小变圆、固缩等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对A549细胞形态的影响较弱。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对HepG-2作用较强,对A549作用较弱,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抗肿瘤活性 人肝癌细胞(HepG2) 人肺癌细胞(A549) 增殖 凋亡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性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CVAF)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VEGF、bF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H1299细胞中VEGF、bFGF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bFGF蛋白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2.0、4.0μg·ml-1)CCVAF对H1299bFGFmRNA水平有降低作用,其中4.0μg·ml-1CCVAF作用7h后bF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但对VEGF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CCVAF作用H1299细胞24h后,其细胞上清中VEGF、bFGF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CVAF可抑制H1299细胞bF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VEGF蛋白的表达.

  • 标签: 中华眼镜蛇毒 肺癌细胞 RT-PCR ELISA VEGF BFGF
  • 简介: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AngⅡ(10-6mol.L-1)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h或24h,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氯沙坦(1、3、10μmol.L-1)预处理1h。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内皮单核细胞黏附、上清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IL-8受体CXCR2mRNA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结果AngⅡ(10-6mol.L-1)培养内皮细胞后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上清液中IL-8水平,激活NF-κB,增加内皮单核细胞间黏附,上调IL-8受体CXCR2mRNA表达。氯沙坦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ROS水平的增加,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IL-8的释放,下调CXCR2mRNA表达,从而抑制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NF-κB-IL-8/CXCR2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氯沙坦 内皮细胞 白介素-8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在新鲜血对癌细胞快速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红细胞加入白细胞、癌细胞和新鲜血浆中,37℃水浴30min,测红细胞与白细胞对癌细胞的粘附率。结果:加红细胞组由白细胞粘附到癌细胞的粘附率(69.4%-71.3%)明显高于加生理盐水组白细胞粘附癌细胞的粘附率(59.6%-62.2%)。血细胞这种对癌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可被抗CR1单抗和EDTA完全阻断。结论:红细胞在对癌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红细胞 新鲜血 癌细胞 天然免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来氟米特代谢活性物质teriflunomide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TT法测定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毒性作用,TRAP染色鉴定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ATc1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且能够有效抑制NFATc1基因的表达。结论:Teriflunomide能够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启动基因NFATc1的表达,有效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的分化,且对正常单核细胞无毒性作用。

  • 标签: 来氟米特 外周血单核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机制。方法以淀粉培养基注射BALB/c小鼠腹腔,诱导并分离巨噬细胞,以APC标记F4/80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巨噬细胞情况;用1mg?1T1的LPS刺激上述分离的巨噬细胞,分组如下:DMSO溶剂对照组,LPS对照组,LPS+低剂量紫草素组(0.1|junal*1T1);LPS+中剂量紫草素组(1|junol?高剂量紫草素组(10ijund?IT1);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以及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ct(TNF-c〇、白细胞介素-lp(IL-lp)、白细胞介素^6(11^)和白细胞介素-IO(IL-IO)的表达情况;Westemblot分别测定Toll受体4(TLR4)和核因子-kB(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可知,APC标记的F4/80染色巨噬细胞的纯度可达97.8%;ELISA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紫草素处理后可以抑制由LPS刺激细胞因子TNF-ct、IL-lp和IL-6的表达(P<0.05),并增加IL-10的表达(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紫草素能下调由LPS刺激的TLR4的表达水平和NF-k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结论紫草素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NF-kB,抑制IL-lp、IL-6和TNF-ct的分泌,并促进IL-10的分泌。

  • 标签: 紫草素 腹腔巨噬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性Pu27序列对SW480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设立空白组、Pu27实验组和MutPu27对照组,观察药物摄取,c-myc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Pu27以非转染方式进入细胞,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结论Pu27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

  • 标签: pu27 Mut pu27 C-MYC 结肠癌
  • 简介:目的:观察猫眼草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烧伤后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猫眼草提取物,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以LDH为指标,观察细胞毒性。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猫眼草提取物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浓度在500μg/mL以下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猫眼草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烧伤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猫眼草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鼻衄3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长期服用缬沙坦80mg/d,血压控制在120/80mmHg(1mmHg=0.133kPa)左右。2005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1次/12h治疗。同年9月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qn。用药前查凝血四项、生化全项、血沉、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均正常。

  • 标签: 阿司匹林 全血细胞减少
  • 简介: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长期慢性接触高浓度锰可引起麻痹震颤,肌肉张力失常为特征的锥体外系损伤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症状.PD及慢性锰中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锥体外系变性,多巴胺耗竭,能量代谢,自由基与兴奋性氨基酸及钙离子紊乱有关.近年来老年特发性PD发病率增高及三羰基甲基环戊二烯合锰(MMT)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对锰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关注.

  • 标签: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微量元素 神经系统
  • 简介: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简称HS)是一组从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综合病征。有1979年Risdall等首次报告一组病毒相关HS(VAHS)以后,又陆续报告了细菌相关HS(BAHS),肿瘤相关HS,家族性噬红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免疫、原虫及真菌相关HS等。其主要临床特征以高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和凝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肿瘤相关 噬红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岛 V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