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7月期间的4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497次UPTBD治疗,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PTBD治疗共有417例(5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穿刺成功率达93.2%(436/468),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2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9例,胆道出血8例,感染性休克1例,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6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与穿刺前相比,引流后1周和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病人 梗阻性黄疸 治疗 超声引导 肝胆管 置管引流
  • 简介:<正>我科近一年多来采用超声导向下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以下称穿刺组)治疗肝脓肿13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与同期腹手术引流(以下称手术组)13例对照分析,显示前一种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穿刺组:男9例,女4例,年龄14—42岁。手术组:男7例,女6例,年龄10—69岁。两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使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途径基本相同。

  • 标签: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 超声导向 引流治疗 对照分析 手术引流
  • 简介: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颅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治疗胰胆系肿瘤所致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优缺点。方法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24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BD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PTBD术1次穿刺成功,无显著并发症发生,患者黄疸迅速缓解消退。结论B超引导下行PTBD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方法。

  • 标签: 胰胆系肿瘤 黄疸 阻塞性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
  • 简介:超声与子宫腔内注入等渗造影剂已成功用于检查和诊断宫内外病变,但患者必须要求憋尿才能进行超声检查,且不易获得满意声像图.阴道超声分辨率高,结合宫内造影的液体作用改善了声像图质量,能方便、正确评价宫内病变.本文旨在评价本法对宫内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作用.

  • 标签: 宫内 诊断价值 造影 经阴道超声 宫腔 病变
  • 简介: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并不能完成对心肌灌注的评价,但从成像方法学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灌注有以下优势[1]:(1)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其轴向分辨率<1mm,虽低于磁共振和超高速CT,但较核素和PET高;(2)优于其他影像技术的时间分辨力(30~120Hz);(3)方便无创,可在病床旁完成;(4)相对费用低.随着声学造影剂和超声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首先,实现了静脉注射超声心动图上心肌显影.随后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试验又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新型的超声显像方式成功观察了心肌灌注情况,这种新型诊断技术即为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也称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 标签: 经静脉心肌造影 超声心动图 心肌灌注 造影剂
  • 简介:目的总结鼻联合入路切除鼻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鼻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鼻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鼻漏和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鼻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鼻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简易定位器制作及定位方法自1999年,我们应用自制的简易定位器及YL-1型一次性内血肿穿刺针治疗内血肿及脓肿840例,均准确定位一将废弃的5F造影用导引导丝50-60cm,剪成8-11根长5cm的小段,间隔0.5cm排成栅栏状,连接在一根宽5cm.长60cm的钕紧带上,即制成简易定位器(图1)。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抽液术 立体定位技术 颅内出血 脑脓肿
  • 简介:内积气是指因外力作用造成底骨折后,气体进入顷腔,使颅腔内积有气体。脑脊液鼻漏是指底的前窝骨折后,脑脊液从鼻腔漏出。口罩、鼻罩是护理过程中使用的护理用具。

  • 标签: 颅底骨折 颅内积气 脑脊液鼻漏 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微型内镜超声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应用内镜超声对68例结直肠癌进行了检查,并将内镜超声的结果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内镜超声对肿瘤侵犯深度的诊断总正确率为82%,对T1、T2、T3及T4期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83%、85%及77%,对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正确率为85%,其中阳性预测率22/25(88%),阴性预测率36/43(84%)。结论内镜超声可以对结直肠癌术前正确地分期,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经肠镜 微探头超声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我院从2005年起采用微创皮肾穿刺术(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在碎石过程中可防止结石进入输尿管,术后将患者的结石集中放在患者的资料口袋中

  • 标签: 弹道联合 护理配合 术护理
  • 简介:腹部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由于腹腔脏器多,常造成临床对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困难.影像学诊断虽对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提供了方便,但一些病变因无典型的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表现,因此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时只能是十分模糊的提示.组织病理学检查因能观察病变的细胞学形态,可以对病变的性质、来源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帮助,是疾病确诊最为权威的方法.

  • 标签: 占位性病变 腹部 经皮穿刺活检 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