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各方面进行新谋划、新布局,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提出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党建思想 科学体系
  • 简介:“里仁”思想蕴合并显现了孔子对仁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仁”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中对仁进行言说的。仁具有本己性,每一个“己”都拥有一个源发的人世境域,孔子强调仁只有在每个人最切身的情境中才能被领会与践行。仁又具有未既性,它并不是有任何既定规定的对象,当入履践于适宜之道时,仁便以其非现成的源初性被鲜活地拥有了。仁还具有时间性,要在特定的时机境域中敞开并在不断的实际践行里成就。上述仁的三重维度都在孔子的“里仁”思想中被收拢并开敞出来。领会孔子的“里仁”之思,与仁重新亲近,反复地践行仁并居于仁,可以为我们向精神家园之回归和朝中国梦憧憬之前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 标签: 本己性 未既性 时间性 实际践行
  • 简介:重庆出版社出版李成蹊著本书采取专题式论述方法,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联系历史实际、文献及当前哲学界中争论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全文分十二个专题。首先,强调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性,这在一般论著和哲学教材中少有。其次,指出哲学界存在的认识发展三个阶段论的错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教材 重庆出版社 阶段论 十二个 理论分析
  • 简介:善导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导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论、念佛论三部分组成。他为本愿说是善导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往生论是阐述净土信仰的对象和目的,念佛论则是沟通二者的中介和手段,也是净土宗理论的核心部分。

  • 标签: 善导 净土 他力 自力 往生
  • 简介:<正>《易传》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作品,是解释、阐发《易经》思想的论文集。它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古人又称其为《十翼》。我们认为:《易传》的主要篇章包含着许多整体思想的因素。本文试图就这些因素谈点初步想法。一《易传》称天、地、人为三才。它认

  • 标签: 易传 整体思想 自然之道 六十四卦 天地人 系辞
  • 简介: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历史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准确把握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开展历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习近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既有对一些国家在历史教育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也有对当代中国历史教育现实问题的正面回应,还有对今后中国历史教育发展思路、原则和方法的深刻思考。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教育思想的运用和创新,为当代中国的历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历史 历史教育 以史为鉴
  • 简介:《毛泽东思想论坛》(季刊),是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和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主办的一份理论刊物,它以专门从事系统地研究探讨毛泽东思想及其新的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办刊宗旨。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论坛 创刊 现代化建设 理论刊物 办刊宗旨
  • 简介:<正>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年培育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在阶级社会中,青年历来是各阶级争夺的对象。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为无产阶级指明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列宁也认为,由于青年担负着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因而无产阶级就应特别注重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无产阶级 革命道路 西方资产阶级 革命事业 知识分子
  • 简介:贞,从哲学来看,是一种善恶价值判断.它是对选择某项原则的赞叹与呼吁.它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这样的观点的接受意味着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即元.价值判断的对象是对事实陈述的选择,如利.这些对象最终落实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一种相对确定的陈述.它无法表达存在的真正,即本体.知识所陈述的对象是事物的亨,即现象.现象是外在的生与主体的思的共同造作.在造作过程中,主体赋予事物以时空性.因此现象不真.事物的本体是生、思,即元.元展开为德性与生生不息.对于本体,人们保持沉默.元是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德行等把握它.

  • 标签: 周易 生生 本体
  • 简介:日本佛教据说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由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日本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574—622)摄政,笃信佛教,以佛教教义的根本精神即和的精神为基础,制定了十七条宪法,用来治理国家,从此日本人开始尊敬三宝,即信奉了佛教。

  • 标签: 净土思想 《四帖疏》 净土教 往生净土 净土宗 净土真宗
  • 简介:新时期,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全局的高度,围绕着当前和今后党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阐述,提出:必须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要不断改革创新,要及时把党建新理论成果融入党建实践活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大反腐力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完善机制;党的建设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建成效要经得住人民群众的最终评判。

  • 标签: 党的建设 发展 创新 反腐 群众路线
  • 简介: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一生崇信道教,曾多次亲注道经,留下了大量思想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教美学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所提出的以“神”为核心的宗教审美判断、“无心”的审美态度以及“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对我们研究道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美学思想 宋徽宗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判断 审美态度 思想文化
  • 简介: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强调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治党的提出,是我们党制度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准确理解习近平制度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对于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制度治党 习近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能力 从严治党
  • 简介:徐霞客(1587一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更号霞逸。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马镇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一生从事科学考察的结晶———《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石灰岩地貌的宝贵文献,...

  • 标签: 《徐霞客游记》 学术思想 科学价值 《游记》 治学精神 地热资源
  • 简介:陈云的民生主体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陈云的民生主体思想主要包括其主题内容、哲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以及实现路径。

  • 标签: 陈云 民生主体思想 人民
  • 简介:净土宗作为佛教宗派的一支,以其简便的修持、究竟的归宿,表达着人类恒久以来对世俗的超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在高唱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满足现代人的多种人生需求,普应现代人万殊千差的根机,诸如身体调养,心理调适、智慧开发、人际和睦、事业顺遂,乃至了生脱死的终极关怀等。总之,众生的一切需求悉可在净土宗念佛法门中得到释缓。

  • 标签: 净土思想 流布 隋唐 佛教宗派 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
  • 简介:慎子法治思想概述刘斌法家,按照历史常识解释,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法家曾经作为一个重要...

  • 标签: 思想概述 慎到 《汉书·艺文志》 法治思想 郭沫若 子法
  • 简介:生活在清末、民国与社会主义中国的能海法师,经历了中国佛教由衰微到复兴再到新生的整个历程。他的教育思想,曾在清末居士佛教兴起与民国庙产兴学之风的双重影响下犹豫徘徊。最终,他选择了“以丛林为学校,以僧众为学僧,以执事为教员,以清规为章程,以寺产为经费”的复古式僧伽教育,同时又吸收社会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他的这一佛教教育模式,正在为现代佛教教育所广泛采用。

  • 标签: 能海 佛教教育 复古式教育 现代教育
  • 简介:《管子》的慈善思想源于原始社会的朴素福利观,继承并发扬了尧舜禹和夏商西周时期的德治、养民、安民、民本思想和荒政、养老、扶弱济贫的制度。其主张"以人为本","重用其民",爱民无私,"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形成了以民本、重民、爱民、利民、惠民、富民为内涵的慈善思想体系。这为齐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管子》 慈善思想 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