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疏血通静点,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加疏血通静点。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和73.3%。结论疏血通联合治疗脑梗塞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 标签: 依达拉奉 疏血通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借用治疗),每组患者各有35例。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大于对照组,且APACHE-II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可明显加速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水肿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达拉奉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入组2008.06~2011.03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30㎎加入NS100ML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两次,共14天。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7天,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VS30.76%,P<0.005);治疗后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486VS0.371,P<0.005)及显效率(0.200VS0.114,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死亡率(24.39%VS38.46%,P<0.005)更低;治疗后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629VS0.457,P<0.005)及显效率(0.343VS0.200,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6.82%VS43.58%,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依达拉奉 大面积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加常规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两组均于治疗14天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疗效、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2.22﹪,对照组总显效率6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较单用常规治疗为优。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依达拉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静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对治疗和预后均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脑梗死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 期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治疗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除常规的微循环改善以及抗凝治疗方法外,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30mg/次,2次/天,共14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损缺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塞方便安全,疗效好,且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3年21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采用注射治疗和对照组103例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和mRS评分情况及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和mRS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和mRS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后14d的NIHSS和mRS下降最明显(P<0.05),组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吡拉西坦(P<0.05)。结论有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以对包括DNA和蛋白质、脂质等细胞组成成分的损害,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依达拉奉 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8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液20~30ml/(次.d)静滴。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和心电图变化。结果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说明对缺血的心肌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在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保护缺血的心肌。

  • 标签: 心肌缺血 依达拉奉 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脑缺血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3h,术前30min及再灌注2h时尾静脉注射1.0mg.kg-1或0.9%氯化钠注射液2ml.kg-1。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法检测梗死体积,Fluoro-JadeC法检测细胞死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家族三个主要成员:蛋白激酶P38(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结果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3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和细胞死亡(P〈0.05);大鼠脑缺血后MAPK家族被激活(P〈0.01),能显著降低P38MAPK和JNK的激活,但对ERK1/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可能能够通过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内P38MAPK和JNK信号传导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损伤。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缺血/再灌注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共14天。两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4天、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14天ESS评分为(19.9±5.1),优于对照组(16.1±4.80),(P〈0.05)。治疗组28天ESS评分为(25.8±6.0),优于对照组(21.1±5.6)(P〈0.01)。结论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依达拉奉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例4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治疗组采用纳洛酮与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DS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地。

  • 标签: 纳洛酮与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脑保护剂联合银杏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 2016 年 1月至 2017 年 12月神经内科住院 60例发病 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周、治疗后 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0%,对照组总有效率 53.3%,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采取联合银杏莫,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治疗,无明显副作用,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神经保护,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银杏莫注射液25ml及注射液30mg静滴,两组均以14天一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第14日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银杏达莫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单纯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莫联合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43±2.03)分,优于对照组的(17.89±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略低于对照组(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采取银杏莫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银杏达莫 依达拉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