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大多数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高表达,FAP抑制剂(FAPIs)已用于肿瘤治疗。以FAP为靶点,可开发一类新的肿瘤显像治疗放射性药物,FAPIs作为肿瘤显像治疗的载体已被用于临床前临床研究。该文对FAPIs在核医学显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拮抗剂和抑制剂 膜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骨肉瘤相关的微小RNA(miRNA,miR),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筛选GSE39058中骨肉瘤相关miRNA的表达差异,确定miR-329为研究目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miR-329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比较miR-329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329对G3BP1的调控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329转染前后G3BP1、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获得差异miRNA 90个,其中miR-329功能富集程度较高。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表明miR-329在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成骨细胞hFOB1.19(P<0.05)。CCK-8结果显示miR-329模拟物组143B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NC低(0.571±0.019比0.975±0.0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分析发现转染miR-329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8.83±4.55)个比(58.17±6.25)个,t=6.2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共转染G3BP1 mRNA3’端非编码区(3’UTR) wt和miR-329质粒的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45±0.06比1.01±0.09,t=1.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miR-329 mimic后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51±0.11比0.31±0.12,t=2.903,P<0.05),而Vimentin、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13±0.03比0.25±0.06,t=2.859,P<0.05;0.28±0.11比0.45±0.12,t=2.5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329通过靶向抑制G3BP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

  • 标签: 微小RNA 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 骨肉瘤 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病原体与细胞损伤,诱导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IL)IL-1β与IL-18的分泌,介导细胞焦亡,调节机体炎症信号通路。NLRP3炎症小体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的炎性反应有利于免疫细胞的趋化以对抗病原入侵、促进损伤修复,然而过度的炎性激活会导致许多疾病。因此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调节对机体维持生理稳态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就NLRP3炎症小体激活转录后与翻译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NLRP3炎症小体 转录后调节 翻译后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的STAT3和XIAP的表达水平,计数资料各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STAT3阳性表达率为79.25%(42/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5,P<0.01);STAT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4.115、5.962、4.86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XIAP阳性表达率为73.58%(39/53),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16.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2,P<0.01),XIAP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564、4.369、6.632、6.086,P<0.05)。结论STAT3和XIA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呈高表达,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百草枯中毒能引起消化道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尤其具有嗜肺性。其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往往不可逆,参与肺纤维化的众多细胞因子中,TGF-β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关键性细胞因子,本文主要就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关于TGF-β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探讨,为治疗肺纤维化开辟潜在途径。

  • 标签: 百草枯 肺纤维化 TGF-&beta 细胞信号通路
  • 简介: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正常运行在胰岛素生理作用下发挥重要的作用,炎性细胞因子等干扰胰岛素正常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通路,导致胰岛抵抗并发生2型糖尿病。该文参阅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和评价。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新生儿肺结构的先天畸形易导致儿童期肺部疾病,并增加成年后慢性肺部疾病的易感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调节肺发育多个阶段的形态结构、细胞分化和损伤应答。支气管分支形成阶段,如FGF10缺失将导致新生儿肺部疾病。换而言之,fgf10基因突变造成的先天性呼吸道异常增加了成年后患慢性肺部疾病的风险。FGF10还能维护肺前体细胞株,并在肺损伤后促进Ⅱ型肺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现综述FGF10与多种肺部疾病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涉及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童肺囊性纤维化和成人慢性肺部疾病等,为呼吸系统疾病开拓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支气管分支形成 肺泡上皮细胞 肺损伤 炎症 肺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0例持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7d)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高危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据诊断标准分为AR组110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340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SG13S32、SG13S89和SG13S114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倍型,并进行分析。结果AR组与AS组SG13S114T/A突变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40.5%vs31.3%,P=0.01)和AA/TA基因型T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vs46.2%,P=0.03)。而2组SG13S89、SG13S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SG13S114AA/TA基因型的人群发生AR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3.241倍(95%CI:1.552~6.767,P=0.002)。单倍型分析显示,TG是1种危险单倍型,携带TG单倍型的人群AR发生风险是不携带TG单倍型人群的1.490倍(95%CI:1.088~2.040,P=0.014),AG是1种保护单倍型,可以减少AR发生的风险(OR=0.691,95%CI:0.502~0.952,P=0.029)。结论ALOX5APrs10507391与汉族人群AR相关;危险单倍型TG可增加AR发生风险。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阿司匹林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白芦藜醇对HepG2细胞(2017年6月购自上海普诺赛生物)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R-1、Akt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VEGFR-1、VEGFR-1、p-Akt和Akt表达水平。采用转化后的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明白藜芦醇浓度增加,作用时间越长,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白藜芦醇浓度为0、20、80、160 μmol/L时G0/G1分别为35.60、40.91、49.35和55.15,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HepG2细胞48 h后,可使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白藜芦醇浓度由5 μmol/L逐渐增加至160 μmol/L时,HepG2细胞中VEGFR-1表达水平由1.00±0.08逐渐降至0.28±0.02。HepG2细胞中Akt mRNA表达水平由2.32±0.22逐渐降至1.08±0.10。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p-VEGFR-1、VEGFR-1、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χ2=15.183、17.842、32.628、26.163,P<0.05),其随白藜芦醇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经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8,P<0.05)。结论白芦藜醇通过抑制VEGFR-1-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

  • 标签: 白芦藜醇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简介: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该研究通过比较ERK1/2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中表达变化ER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干预后细胞活性的改变,探讨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病毒攻击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CVB3)感染组,20μmol/L和50μmol/LPD98059干预组,后3组用柯萨奇B3M株感染.采用Westenblot分别测定ERK1/2,ERK激活后产物(P-ERK1/2)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计算细胞病变.结果4组ERK1/2表达总量差异无显著性;CVB3感染组P-ER1/2表达为135.57±0.71高于对照组的119.41±1.9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20μmol/L或50μmol/LPD98059干预后心肌细胞P-ERK1/2表达为113.75±1.03,42.56±2.17比感染组细胞低,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其中50μmol/LPD98059干预组P-ERK1/2表达较20μmol/L组低(P<0.01).PD98059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0.53±0.13,0.41±0.04明显高于感染组0.17±0.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PD98059干预组间心肌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PD98059干预组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较感染组晚,程度较感染组轻,感染面积较感染组小.结论病毒在攻击心肌细胞时启动了ERK信号通路;PD98059能干预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感染.

  • 标签: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信号转导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旨在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LC,实验组)与486例非肝硬化HBV感染者(non-LC,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库选定3个STAT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4796793C>G、rs2293152C>G、rs1053004T>C),使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FQ-PCR)对SNPs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χ²检验比较STAT3 SNPs各基因型在两组研究对象间的分布差异,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HBV-LC患者中HBV 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0.91% vs. 70.79%,χ²=7.109,P=0.008),而ALT对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78±0.43 vs. 1.95±0.54,t=3.801,P=0.000)。rs4796793、rs2293152和rs1053004基因型分布在HBV-LC与non-LC两组人群总体不同性别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2.610,1.505,0.586,2.653,2.685,1.583,0.351,5.388,0.339,P>0.05)。在C基因型HBV感染者中,rs1053004 CC基因型(vs. TT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硬化的发病风险(OR=1.40,95%CI:1.03~1.91)。在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rs4796793 GG基因型(vs. CC基因型)G等位基因(vs. C等位基因)均显著增加肝硬化发病风险(OR=2.17,95%CI:1.11~4.23;OR=1.45,95%CI:1.06~1.97)。单倍型分析显示,由rs4796793、rs2293152和rs1053004构成的单倍型C-G-T在HBV-LC中的频率显著低于non-LC(27.3% vs. 35.6%,χ²=9.949,P=0.001)。综上,STAT3与HBV-LC的相关性在不同感染状态的HBV感染者中存在差异,携带STAT3基因单倍型rs4796793C-rs2293152G-rs1053004T的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较低。

  • 标签: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肝炎病毒,乙型 肝硬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呼吸系统严重疾病之一。它是以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点的肺间质疾病。众多研究表明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它通过其下游信号转导分子TGF-β受体、Smads蛋白发挥作用。Smad蛋白是TGF-β受体的胞内激酶底物,介导了TGF-β的胞内信号转导。Smad7是负反馈调节TGF-β功能的细胞分泌因子,研究Smad介导的TGF-β胞内信号转导,在肺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GF-β/Smads信号转导途径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最新进展作一扼要综述。

  • 标签: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beta Smad
  • 简介:背景与目的:恶性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脑肿瘤,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脑肿瘤干细胞是GBM进展治疗耐受的主要原因,只有针对脑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才能更加有效的治疗GBM。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P1193在体外对脑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从新鲜手术切除的GBM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采用WesternblotRT-PCR法检测WP1193给药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使用神经球形成实验评估WP1193对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能力的影响。利用RT-PC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CD133阳性细胞的影响。采用MTS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P1193对GBM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V流式细胞术分析WP1193对GBM干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果:WP1193抑制GBM干细胞STAT3磷酸化下游基因的表达。WP1193有效抑制GBM干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增殖,并可将细胞阻滞于G1期。WP1193在体外通过改变Bax/Bcl-2比例诱导GBM干细胞凋亡。结论:WP1193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效的抑制GBM干细胞的增殖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并能诱导凋亡。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作为GBM干细胞的治疗靶点。

  • 标签: WP1193 STAT3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干细胞
  • 简介:摘要:以旋转导向泥浆脉冲信号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泥浆脉冲器结构、原理以及信号传输过程的基础上,推算出信号衰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出可能造成解码失败的各类干扰因素,最终归纳出一套针对泥浆脉冲信号解码故障的诊断方案。该方案通过观察压力波形图的微弱变化、转子转数、泵压、泵冲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泥浆性能、返砂和水龙带抖动等综合信息逐步缩小影响因素的范围,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原因。

  • 标签: 旋转导向 脉冲信号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CCVD)位列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一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CVD)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目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它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过程1。已有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过激活eNOS-NO系统,从而激活下游的cGMP-PKG信号通路,实现对缺血性组织的保护。本文就eNOS-NO-cGMP-PKG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蛋白激酶G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其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63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行胃黏膜病理切片检查的胃黏膜息肉患者67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病理组织SOCS-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胃癌组织SOCS-1甲基化与Hp感染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升高(74.60% vs 11.94%,χ2=52.234,P<0.001),SOCS-1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升高(80.95% vs 5.97%,χ2=74.491,P<0.001)。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SOCS-1甲基化比例显著增高(95.74% vs 4.26%,χ2=26.261,P<0.001),Hp感染阳性是SOCS-1甲基化的危险因素(OR=1.576,95% CI:1.126~2.205,P=0.035)。SOCS-1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530、9.380、11.581,均P<0.01)。与Hp感染阴性组相比,Hp感染阳性组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SOCS-1 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SOCS-1甲基化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螺杆菌,幽门 DNA甲基化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肾衰泻浊丸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CRF)大鼠BMP-7/Smads/TGF-β1岛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肾衰泻浊九延缓CRF进展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致CRF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大鼠治疗后血清BUN、Scr的变化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Smad6BMP-7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内的Smad6、BMP-7蛋白的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肾组织内的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肾衰泻浊丸能够明显降低CRF大鼠血清BUN、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能够降低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增加Smad6,BMP-7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下调CRF大鼠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泻浊丸可能是通过升高Smad6,BMP-7蛋白的表达,降低TGF-β1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了TGF-β1信号向细胞核内转导的通路;肾衰泻浊丸通过影响BMP-7/Smads/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导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肾衰泻浊丸 慢性肾衰竭 信号转导 BMP-7 SMAD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MSK1)在丙泊酚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25 mg/kg丙泊酚组(小剂量组);MCAO+50 mg/kg丙泊酚组(中剂量组);MCAO+100 mg/kg丙泊酚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术后30 min经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或是等体积生理盐水稀释的丙泊酚。双盲断头收集缺血核心区(Ic);半影区(P);C,对侧皮层(C)皮层组织,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表观察(n=10)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小鼠神经缺陷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n=6)检测小鼠脑皮层不同缺血区域磷酸化MSK1(P-MSK1)和总MSK(T-MSK1)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n=4)明确小鼠MCAO 6 h缺血皮层P-MSK1阳性细胞类型数目的改变。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t检验。结果各实验组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7.90±0.35,MCAO+Propofol 25组:7.10±0.28,MCAO+Propofol 50组:6.40±0.27,MCAO+Propofol 100组:5.70±0.26,F=10.56,P<0.05)。各实验组皮层半影区P-MSK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2,P<0.05)。与MCAO比较,MCAO+Propofol 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06±3.09比48.65±2.86,t=0.99,P>0.05);MCAO+Propofol 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0.27比7.60±0.27,t=-5.83,P<0.05);MCAO+Propofol 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13±3.28比48.65±2.86,t=8.053,P<0.05)。而MSK1总蛋白表达量在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对侧皮层均无明显改变。缺血皮层P-MSK1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核特异性标记物NeuN共定位,不同实验组小鼠皮层缺血半影区高倍镜视野下NeuN阳性和P-MSK1阳性共定位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18.53±1.31,MCAO+Propofol 25组:21.57±1.66,MCAO+Propofol 50:36.72±3.13,MCAO+100 mg/kg组:48.3±3.86,F=26.39,P<0.05),MCAO+Propofol 25组与MCAO组比较(21.57±1.66比18.53±1.31,t=1.44,P>0.05),MCAO+Propofol 50组与MCAO组比较(36.72±3.13比18.53±1.31,t=5.36,P<0.05),MCAO+Propofol 100组与MCAO组比较(48.30±3.86比18.53±1.31,t=7.31,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提高小鼠缺血皮层半影区内MSK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元存活数来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 标签: 脑缺血 丙泊酚 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安全、可接受的不同波长激光信号作用下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反应。方法离体培养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给予特异性荧光指示剂染色标记、光学显微镜下形态观察、钙离子Fura-2荧光激发、在成像视野中选取形态结构完整的测试细胞以及固定光纤等处理,采用可见光(波长450 nm)和近红外光(波长808 nm、1 065 nm)三种波长的激光信号对螺旋神经节细胞分别辐照,用钙离子成像仪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在波长450 nm激光辐照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上升,而在其他两种波段的激光照射下,螺旋神经节细胞未呈现钙离子浓度的明显变化。螺旋神经节细胞这种反应的强弱与光纤所处位置有关,越靠近光纤口的细胞产生的钙离子浓度变化越明显,而远离光纤口的细胞,尽管发生钙离子浓度变化的次数基本一致,但每一次变化的幅度较弱。结论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在光信号作用下具有诱发信号转导反应的可能,而且该反应具有激光波长选择性。

  • 标签: 钙离子成像 激光 螺旋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肺损伤中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及下游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对照组(10只)和研究组(30只),通过鼻胆管(biliary drainage, BD)针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建立SAP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组在建模后6、12、18 h采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操作检测血淀粉酶、血气分析以及肺组织含水率,显微镜下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变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otch/hes1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6, TNF-α的含量。对照组在术后也进行上述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模后的研究组大鼠肺损伤程度较对照组逐渐加重,组织含水量PaCO2逐渐升高(F值分别为100.614和29.843,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在肺损伤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被激活,至18 h达到峰值。在建模6 h以及18 h后,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血清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在18 h达到最高值[6 h(IL-6,TNF-α):(1125.43±247.45)pg/L比(731.32±125.43)pg/L,(213.45±65.36)pg/L比(125.76±27.68)pg/L;18 h(IL-6,TNF-α):(2147.56±326.54)pg/L比(731.32±125.43)pg/L,(324.47±88.67)pg/L比(125.76±27.68)pg/L],研究组与对照组IL-6、以及TNF-α血清含量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790和14.881,P值均<0.05)。Notch/Hes1信号转导通路活性与肺损伤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681,P<0.05)。结论SAP早期肺组织中Notch/Hes1信号传导通路逐步被激活,导致下游细胞因子IL-6以及TNF-α表达上调,与肺组织中的浸润、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Notch/Hes1 信号通路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