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探究急性呼吸道传染在医疗机构门诊的防控措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某医疗机构门诊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取的9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前者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而后者患者采用了防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备统计价值;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结论面对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可以应用防控护理措施,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医疗机构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已经有效控制了传染的发展,但还并未彻底根除。因此,一旦传染扩散,依旧会对人们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对社会造成不小影响。本文笔者以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预防中的作用、现存问题及实施策略为出发点,探究如何降低传染传播及扩散,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在新形势下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控制要点。方法对本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传染流行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该时间段内,本县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8902人患有共发病,患病人群占该区域总人群的2.5%以上。具体病种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所有病人中共有43例幼儿,97例学生,其他为工人。幼儿的罹患率为14.53%,学生的罹患率为8.34%,工人的罹患率为2.78%。传染多发季节为3月、4月、6月、9月。结论传染疫情的多发人群为幼儿、学生和工人,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传染疫情的监控工作。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防治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23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析在传染防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果236例患者中,包括社区人员缺乏对传染防控工作的认知和重视(占比8.89%)、社区经济与防治管理工作的矛盾(占比6.36%)、社区服务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占比8.89%)、防控服务不规范(占比5.93%)、服务体系不健全(占比4.66%)。结论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防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有利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传染病 防治问题
  • 简介:【摘要】 传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全世界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动物流感的流行,尤其是禽流感突破传统流感屏障,导致人类感染疫情的发生,传染的暴发对人们健康存在极大威胁,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对传染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掌握疫情的预警与控制方法是现今疾控中心传染防治管理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传染防治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公共卫生安全。鉴于此,我院对疾控中心传染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疾控中心 传染病防治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传染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正确接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80 例接受例行疫苗接种的儿童及家长作为对照组,选取接受传染防治宣传讲座儿童及家长 80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传染防治与医治知识的认知情况,统计两组孩子接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接种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传染防治知识宣传,可使儿童及家长对传染与疫苗的了解程度有效提高,对儿童疫苗正确接种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传染病 防治知识宣传 儿童疫苗 正确接种
  • 简介:摘要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背景下,新的传染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爆发的多种传染疫情,提示我国在应对新传染性疾病中仍有一定缺陷,尤其是疾控中心监测及应急能力较低,造成传染病因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不仅影响了救治的效果,还阻碍了病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尽快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十分必要。

  • 标签: 疾控中心建设 防控 传染病
  •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管理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得的了进一步发展,传染预防是一项复杂而多变的工作,为更好的预防传染,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措施,旨在为今后的传染预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 定位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监测在重大传染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我区范围之内对疫情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在我区随机抽取25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案例。根据疫情监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化措施,统计并对比在疫情监测工作改进前后的疫情防控效果。结果借助有效的疫情监测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重大疫情疾病的发病控制效果,强化疫情监测管理水平,改进后多个疫情防控效果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大传染防控监测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即是强化疫情监测的管理水平,强化传染防控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提高疫情监测控制范围与控制。

  • 标签: 疫情监测 重大传染病 预防控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于了解感染科传统护理模式,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护理方式,使感染科护理人员自身被感染机率降低,护理的效果变得更好。结果感染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科室,在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方法针对病人的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病房护理以及自身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讨论针对减少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被感染率。仅仅延续常规的方法远远不够,探讨新的、更有效、更安全的护理方式是必然要求。因此提出从病人、护理人员及医院三方面为降低感染科护理人员被感染机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闽东地区 感染科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疫情预防中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的作用。方法选取本县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标准、服务覆盖率不同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观察组为县城社区,对照组为乡村社区,对比调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调查,观察组社区对常见传染种类、传播途径、疾病特征、预防手段的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017年2月—2018年2月,观察组社区传染发病率为2.6%,对照组社区传染发病率为11.9%,观察组传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降低其传染感染率,在预防传染疫情中作用明显。

  • 标签: 传染病 疫情预防 社区公共卫生机构 传染病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湘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传染防控的意义,宣召有效策略加强流动儿童传染防控。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本地区流动儿童16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预防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我市160例流动儿童的防接种建卡建证率为78.13%(125/160),其中有17.50%(28/160)的儿童是在原居住地进行建卡建证的,其余60.62%(97/126)的儿童在入住地建卡建证;原居住地与入住地建卡建证率差异显著;1-2岁、3-4岁以及5-6岁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成功率以及家长知晓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小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成功率以及家长知晓率越高。结论临湘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传染防控意义重大,本市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主动建档建卡、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门诊接种医生的综合水平等工作,以此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有效防控传染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管理 传染病防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卫生与应急传染医院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作者的工程实践论证论述公共卫生与应急传染医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 标签: 公共卫生与应急传染病医院 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中使用感染控制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内,选择的72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的患者,随机抽取各36例,设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用优质护理的为试验组,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感染发生率以及SAS和SDS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88.89%比对照组高(P<0.05,χ2=8.6514),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感染发生率5.56%比对照组低(P<0.05,χ2=7.6037)。结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中使用感染控制及护理,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降低SAS和SDS评分,改善患者患者的负面心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优质护理 感染控制 感染发生率 SAS和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居民重点传染的“知信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讲,进一步提升防治工作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的调查期间为 2017年 1月 -2018年 11月,针对社区居民进行重点传染的防治讲解,加强健康教育,并通过“知信行”行为现状做结果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上看,干预前,居民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高,仅为 71.8%( 359/500),干预后则为 92.6%( 463/500),其中,知识率较低的项目为感冒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治疗的国家减免政策以及乙肝的传播途径。除此之外,居民对咳嗽、打喷嚏时的礼仪自我约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是健康教育后改善最大的一个方面。此外,很多患者在发热之后选择自行购买退烧药进行初步治疗,这会影响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由此,我们认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必要,能够给予患者生活中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具有自我安全管理意识。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对重点传染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日常生活中的疾病治疗、临床表现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有利于居民在发生相应情况后就医诊断,及时防控。

  • 标签: 居民 重点传染病 防治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