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机制较为复杂。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且影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间因素有很多。本文拟从针刺的介入时间、间隔时间和留针时间这三个方面,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面瘫 针灸 时间 效应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又称面部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其发病诱因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神经存在非特异性炎症,致使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而导致的。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为0.04%,发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不同体质患者出现症状也不尽相同,通过部分患者可以了解到下述临床症状信息:如味觉失灵、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松弛、眼睑闭合不全、无法做出表情等,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该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五官不正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抑郁前兆,其病情也会随之加重,致使生活质量下降,这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消极影响,所以周围性面瘫发病及治疗期间,康复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部神经 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探讨CT诊断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接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研究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相比于X线的诊断方式来说, CT诊断方式的结果准确率整体更高。结论:在实际针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CT诊断的方式能够收到更为显著的诊断效果,对于诊断结果准确性的保证有着更高的价值。

  • 标签: 周围型小肺癌 CT 诊断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在临床中无特效治疗方式,主要以中西医治疗为主。通常来说,周围性面瘫主要在于患者面部神经发生水肿、炎症等等,从而出现嘴巴歪斜、眼角无法闭合以及讲话漏风等等症状,虽然目前大部分周围性面瘫可通过针灸等方式达到完全恢复的状况,却依旧有部分患者伴有较多后遗症,例如面肌痉挛等等,并且在老年患者当中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认为,为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提升,应当对其致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线索,提高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发病率高、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空肠弯曲菌(CJ)相关的轴索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I组以CJ脂多糖(CJLPS)、II组以CJLPS和锁眼形嘁血蓝蛋白(keyholelimpethemocyanin,KLH)、Ⅲ组以KLH免疫,进行临床表现观察和坐骨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I组和Ⅲ组中没有动物临床发病。II组中60%(6/10)的动物出现了肌肉无力表现。病理学检查I组神经原纤维异常率14.3%(57/400),II组神经原纤维率达17.3%(69/400),均明显高于Ⅲ组(X2=44.815,P<0.01;X2=58.394,P<0.01)。I组与II组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二者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JLPS+KLH免疫大鼠诱发出了发病率较高、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CJ相关的轴索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弯曲菌 空肠 周围神经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上肢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DRP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上肢DRPN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22侧患肢,其中对2侧患肢行单纯正中神经减压术,对20侧患肢行正中神经联合尺神经减压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肌电图,询问患者患肢麻木、疼痛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6处(6/42)切口出现愈合不良,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0±4.5)个月(6.0~20.0个月)。肌电图复查结果显示,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46.3±3.1)m/s]和动作电位波幅[(9.2±1.6)mV]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7.5±1.8)m/s、(7.7±1.1)mV,均P<0.05],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47.7±2.8)m/s]和动作电位波幅[(10.1±1.9)mV]也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7.8±2.4)m/s、(7.7±1.6)mV,均P<0.05]。尺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45.0±3.6)m/s]和动作电位波幅[(9.2±2.1)mV]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36.4±2.9)m/s、(6.9±1.2)mV,均P<0.05],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45.8±3.2)m/s]和动作电位波幅[(8.6±2.5)mV]也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40.1±1.6)m/s、(6.2±1.3)mV,均P<0.05]。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22侧(22/22)患肢的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16侧(16/22)患肢的麻木症状得到缓解,18侧(18/18)患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得到缓解。结论初步推测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上肢DRPN的有效方法;同时术前明确诊断和术中神经彻底减压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透析 减压术,外科 正中神经 尺神经
  • 简介: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常常导致支持骨组织的丧失。种植体周围炎需要立即治疗,但是我们依然缺乏证据支持那些最有效的医疗介入方法。如果患者患有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更为合适的治疗,这时就需要选择非手术牙周治疗。种植体周围组织缺损状态决定了治疗的方法.也为相关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推荐的治疗方案都源于临床经验.能提供有利的指导。

  • 标签: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证 炎性疾病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用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及腓深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例,缓解3例,无变化2例。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8例,缓解4例,无变化2例,加重者1例。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术后随访表明疗效比较可靠、稳定,症状未见明显反复。结论应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周围神经松解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过程中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1:1方法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性疼痛状况、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90.32%比对照组64.52%更高(P<0.05)。 两组治疗后DN4评分比同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同组治疗前更快,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周围神经减压术能够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减轻神经性疼痛程度,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周围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性疼痛状况 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
  • 简介: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医俗称肩凝症、露肩风。它属于痹症范畴,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其结果为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临床特征为肩痛、活动受限制以及肩周肌肉萎缩。这种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有人称“五十肩”。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关节囊 痹症范畴 肌腱炎 肩凝症 肩峰下滑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指导等)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2010-2011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37例,在常规治疗下合理运用中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3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痊愈15例,显效1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11%,总有效率100%。结论正确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医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76.67%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护理 效果
  • 简介:周围型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罔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产率已经排存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CT是目前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外科统计表明,肺的恶性肿瘤早期切除的5年仔活率达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仅为10%。所以,周刚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埘临床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了近儿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周同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诊断 5年存活率 恶性肿瘤 早期切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传统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被认为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本综述旨在概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评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总结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针灸分期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常规疗法)和实验组(n=44例,常规疗法+针灸分期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分别是:95.45%、(87.45±1.26)分;对照组分别是79.55%、(62.13±1.45)分,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另外,对于病患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其评分均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选择针灸分期疗法能够显著性地增强病患的临床疗效,且大幅提升病患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所以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明显且突出。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分期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留。如何进一步规范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周围神经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腕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由腕关节周围至手指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和腕管狭窄性腱鞘炎等。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2~5。腕管在腕部掌侧,由8块腕骨的掌侧凹面与腕横韧带共同形成的骨纤维管,在腕管内有正中神经及拇长屈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深屈肌腱。正中神经位于浅层,在肌腱和腕横韧带间。其肌支支配着除拇内收肌之外的大鱼际肌及第一、二蚓状肌,浅支支配掌心和大鱼际肌,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末节的背侧的皮。

  • 标签: 关节周围炎 病因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对应用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行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文选择我院在此期间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160例,按照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80例患者行干预护理,比较护理后患者的面瘫评分情况以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16.33±2.54)天以及面瘫评分(3.67±0.77)分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10.21±0.98)天以及面瘫评分(5.48±0.55)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