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CuZn.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500、6000、24000U/kg;另设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各组动物固定时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24h后处死动物检测小鼠骨髓染红细胞。结果环磷酰胺可以诱发小鼠骨髓细胞产生,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有所降低沪〈0.05)。结论SOD具有对抗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作用,即对环磷酰胺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微核 抗氧化
  • 简介:目的胞质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淋巴细胞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淋巴细胞自发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淋巴细胞完整膨大,胞质清晰,易识别。结论胞质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胞质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 标签: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法 常规培养法 微核自发率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MRI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术前Fuhrma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和验证集(39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Fuhrman Ⅰ、Ⅱ级纳入低级别组(96例,训练集65例、验证集31例),Fuhrman Ⅲ、Ⅳ级纳入高级别组(33例,训练集25例、验证集8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于T1WI、T2WI、Dixon纯水相、Dixon纯脂相、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血氧水平依赖(BOLD)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每个ROI分别提取396个纹理特征。在训练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行特征降维,获取最佳纹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效能。结果共筛选出4个SWI、1个T2WI以及1个BOLD纹理特征用于建模。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态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59(0.770~0.923)和0.883(0.740~0.964),特异度分别为95.4%和87.1%,灵敏度分别为68.0%和87.5%,准确度分别为87.8%和87.2%。结论基于T2WI、SWI和BOLD图像建立的模态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ccRCC Fuhrman分级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癌,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Fuhrman核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常规红细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经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00例,采用显微镜法和干化学法,并对尿常规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经实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都存在误差,易出现漏检。结论假性结果的原因是受到了食物、温度、药物等因素干扰。因而应该在仪器测定结果出来后,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从而减少误差,防止漏检发生。最后进行免疫学方面的辅助,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尿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测定 假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 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11)岁,年龄范围为16~83岁。1 025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值为14.3%,其中高RDW(RDW-CV>14.3%)病人347例,低RDW(RDW-CV≤14.3%)病人678例。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及生存情况。(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因素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高RDW病人年龄(≤70岁、>70岁),肝硬化(无、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或C级),甲胎蛋白(≤200 μg/L、>200 μg/L),肿瘤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313、34例,152、186例,161、53例, 158、143例,186、109例;低RDW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41、37例,359、310例,415、48例,367、227例,547、1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709,6.787,23.906,7.114,34.375,P<0.05)。(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RDW-CV、肿瘤长径、肿瘤数目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88,1.432,1.534,1.455,2.813,1.505,95%可信区间为1.004~1.920,1.086~1.887,1.263~1.864,1.211~1.748,2.293~3.450,1.173~1.932,P<0.05)。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CV、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20,1.340,2.427,1.438,95%可信区间为1.007~1.032,1.027~1.749,1.801~3.272,1.057~1.956,P<0.05)。(3)随访及生存情况:1 0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40,P<0.05)。(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针对年龄、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3个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954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030,P<0.05)。71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33,P>0.05)。459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76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660,P<0.05)。487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950,P>0.05)。733例单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530,P<0.05)。240例多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20,P<0.05)。结论术前RDW可预测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高RDW病人预后更差。RDW在年龄≤70岁和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肝功能 预后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其生物学活性与自然EPO完全相似。1986年以来临床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输血的困境,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但随着rHuEPO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也观察到rHuEPO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等^[1],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为了探讨寒冷条件下机体对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将在低温下冷适应14天的Wistar大鼠照射4.5Gy.再移至常温饲养.作为寒冷照射组.引流大鼠内眦动脉血作8项外周血分析指标和测定。以常温组、常温照射组、寒冷组作对照。结果表明.照射后第28天寒冷照射组与常温照射组相比白细胞总数升高1倍左右.也较低,提示寒冷适应机体增强了对电离辐射的抗性.临床病人放疗时采用降温手段可能有助于保护健康组织。

  • 标签: 电离辐射 冷适应 大鼠 外周血分析 微核率 生物学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2例SAP患者,将入选者按照入院后90天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8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55.5(40.3~69.8)岁;死亡组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63.0(50.8~80.8)岁。通过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构建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的5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对得出的结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得出组间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χ2=5.585,P=0.018;P=0.008,Z=-3.007,P=0.003;Z=-2.982,P=0.003;Z=-3.257,P=0.001);(2)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得出生存组及死亡组间MPV、CRP、MCHC、pH、PCO2及NRBC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14;Z=-2.689,P=0.007;Z=-2.238,P=0.025;Z=-1.977,P=0.048;Z=-2.239,P=0.025;P=0.000),死亡组NRBC阳性较生存组高,其余指标均较生存组低;(3)决策树CHAID法得出预测方案:当SAP患者满足Ranson评分≤3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且外周血中NRBC呈阴性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预后不良;(4)验证组共收集50例SAP患者,实际生存43例,死亡7例,用方案预测患者结局准确为94.0%(47/50)。结论有红细胞联合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预测SAP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急性病 胰腺炎 幼红细胞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40例作为IM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IM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的相关性。结果:IM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血清铁蛋白水平=0.528,r红细胞沉降=0.847,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均升高,表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通过连续20d对雄性小鼠灌胃染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后,探究MDMA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MDMA低(5.Omg/kg)、中(10.Omg/kg)、高(20.0mg/kg)三个染毒剂量组,采用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每日染毒1次.于末次给药后第二天,取小鼠睾丸组织细胞,采用常规(mieronucleus,MN)试验,检测小鼠睾丸细胞的改变;同时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osomalaberrationtest)探究MDMA对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核试验结果表明MDMA中、低剂量组小鼠睾丸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小鼠睾丸细胞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中,MDM高、中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剂量组之间染色体畸变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核试验与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同时得出:在该实验剂量内MDMA高剂量组能诱导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增加,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以使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说明其对雄性小鼠睾丸遗传物质有一定的损伤效应.图4,表2,参10.

  • 标签: MDMA 睾丸细胞 微核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细胞瘤手术治疗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肾上腺细胞瘤患者除进行常规手术,术后护理,尤应注意术前降压,扩血管和预防血压,突然升高诱因;术后注意对体液不足和术后并发症地预防。结论术前有效地降压,扩血管预防血压突然升高诱因及术后补液升压和预防并发时症围未手术期护理地重点和手术治疗成功地关键。

  • 标签: 肾上腺嗜珞细胞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以酸性粒细胞(Eos)在胃肠道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疾病,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内镜表现非典型的EGE患者诊疗经过,患者因反复腹痛2年,呕吐、腹泻1 d入院,在排除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外周血Eos升高及胃肠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诊断为EGE,予泼尼松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液学检验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截稿日期,患者未出现复发。通过此报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此病尤其是对内镜表现非典型EGE的识别能力,为临床医师提供可参考的诊疗思路,减少漏诊及误诊。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高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9例H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讨论HES各亚型的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住的69例高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HES的不同病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69例患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病程时间3月。HES多能找到感染、酸性胃肠炎、酸性肺炎、免疫性疾病、过敏、肝细胞浸润等继发性病因(95.6%),特发性、克隆性少见,而遗传性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浸润脏器的症状。外周血细胞酸性粒细胞均异常增高(>1.5×109/L),伴有血沉和IgE的增高,骨髓中增多的酸性细胞以成熟的为主,受累及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查及较多的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对患者病因分析,并根据病因采取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病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及经验教训。方法分析20例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误诊原因。结论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内镜活检证实大量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 标签: 嗜酸 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