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上讨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人道主义干涉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基本原则的冲突与协调,并介绍了"保护的责任"这一新的视角,最后提出了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研究方法及其规范的建议。

  • 标签: 人道主义干涉 主权原则 禁止使用武力或威胁原则 保护的责任
  • 简介:每一个国家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方法以便有效地保证履行、遵守各国自愿做出的各种国际承诺。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修改、废除或者新颁布各国自身的各种法律规范文本,各国已经“促成”了国家法律和国际的和谐。

  • 标签: 国际法 越南法 和谐化
  • 简介:国家分离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2010年国际的《科索沃咨询意见》所引发的热议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最近发生的克里米亚公投,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经典案例入手,首先分析了魁北克和科索沃这两个与分离相关的典型案例,同时对相关的国际概念进行解读,得出当前的国际并不支持分离的结论。然后对分离问题本身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分离"这项诉求本身至少涉及"民主"和"领土"这两项子诉求,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争端的和平解决;"分离"作为一项争端,基于国际的发展现状,政治解决方式比法律解决方式更合适。最后,本文谈到了国际道德化现象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表达了对道德化趋势的警惕的态度。

  • 标签: 国家分离 民族自决 分割诉求 争端解决 国际法道德化
  • 简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岛屿及特殊类型岩礁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该条文给出了岛屿的定义却没有明晰岩礁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岛礁辨析的争议,而岛礁辨析也是海权争夺的先决问题。明确岛屿的“自然属性”和岩礁的“社会经济属性”是界定二者的关键,从岛礁辨析的法律问题出发,运用国际学基本原理,结合地理学信息以及岛礁事实经济价值加以详细剖析,进一步细化岛礁辨析的标准,以期在实践中为中国主张南沙群岛的海域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岛屿 岩礁 自然属性 社会经济属性
  • 简介: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国际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 标签: 共同利益 国际法
  • 简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公然入侵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并对北约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谴责。今天,暂时看科索沃危机已经解决,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国际上围绕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考虑国际关于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的规定,可以发现导致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关于主权和人权规定上的自相矛盾。国际虽然既规定了主权原则,又规定了人权原则,但这两个原则是依据两个不同的前提规定的,其中,主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国家,人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整个人类,而二者在现实中的不统一便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论与问题。为解决这一冲突,应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统一于国家第一的前提下,在首先坚持主权原则的情况下,让每一个主权国家承担起保护人权的义务。

  • 标签: 国际法 主权 人权
  • 简介: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中国的国际学却十分年轻。国际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产物,自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其同胞学者惠顿的《国际原理》介绍到中国算起,国际正式传入中国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研究国际的科学,国际学在中国的历史就更短了,严格来讲,旧中国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学。

  • 标签: 国际法学 国际法问题 丁韪良 中国国际法年刊 欧洲文明 惠顿
  • 简介:国际治是法治在国际社会的延伸与发展,是包括理念、主体、规则、保障四维度的连续统。通过多元维度视野下的实证考察,国际治在现实中呈现出契约型法治、制度型法治、治理型法治三种不同发展进度。透析国际治的进度实践与未然理想,均将人类共同体利益作为其价值向度。以合作、包容、共赢的态度去建构、实践共同的权利和责任观念,并将其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仰,是通往国际治的基本路径。国际治应坚持维度、进度、向度一体化研究范式,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 标签: 国际法治 维度 进度 向度 路径
  • 简介:摘要:新世纪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实施“航行自由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两方面的战略诉求,一是维护美国在公海的自由航行,二是确保美国军舰在他国海域享有无害通过权,美国希冀通过这一计划竭力维持美国所片面主张的在南海海域军舰航行自由和海洋军事存在。

  • 标签: 美国 航行自由计划 军舰无害通过权
  • 简介:摘要:国际课程中讲授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主权核心利益,大学生对于许多国际问题还处于懵懂阶段,又受网络不同声音的影响,因此国际作为本科生法学核心课程之一,必须贯彻课程思政,促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学教师在国际讲授中应当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维护民族尊严为导向,结合国际的基础理论,穿插生动的国际案例,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 标签: 国际法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
  • 简介:摘要:国际课程中讲授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主权核心利益,大学生对于许多国际问题还处于懵懂阶段,又受网络不同声音的影响,因此国际作为本科生法学核心课程之一,必须贯彻课程思政,促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学教师在国际讲授中应当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维护民族尊严为导向,结合国际的基础理论,穿插生动的国际案例,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 标签: 国际法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
  • 简介:摘要:国际中的禁止反言原则,是将英美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类比适用于国际社会的产物。在国际中,禁止反言原则不但是一项国际中的一般法律原则,还构成国际习惯法规则。禁止反言是以诚信原则,禁止不一致行为和契约理论未基础构建起来的国际原则。在端隆寺案中,国际可能出于维持现状的考虑而忽略了适用禁止反言原则的限制性条件。建议国际对禁止反言原则采取更系统的做法,确保该理论的效力,维护国际的法律确定性。

  • 标签: 国际法 禁止反言 诚信原则 端隆寺案
  • 简介:人权的国际化即人权保护的国际化,这使得人权保护突破一国的国内法,通过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加以保护。人权保护的国际化为国家设定更多的保护人权的法律义务,国家一旦成为人权保护国际公约的成员国,就必须按公约的规定采取立法、行政、司法、经济等措施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而国家违反其应当承担的国际律义务将构成国际不当行为,对国际不当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国家就可能因为本国国民的人权保护问题而承担国际律责任。人权和主权是国际的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人权的国际化使得国家主权的让渡变得更加普遍和明显,这也使得国家承担国际律责任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 标签: 人权 国际化 国家权利义务 国际法律责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际强行规范是国际中近几十年内发展出来的新兴理论,其目的在于重构国际律规范体系,限制国家意志。尽管其有诸多缺陷,但其在现实国际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国际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国际强行规范:国际法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