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但与其他国际主体如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相比,已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成员(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承认某些非政府组织具有国际主体资格,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是国际主体

  • 标签: 主体资格探讨 国际组织 国际法主体资格
  • 简介:英法"扇贝之战"及我国东海执法演习引起了国内外对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关注。海军参与海上执法拥有国际基础,《公海公约》和《海洋法公约》及多个国际律文件都明确了军舰的执法地位。国际实践中,虽然美国早期曾禁止军队执法,但随着海上事务的多样化,现今无论其立法还是实施中海军都已深深地介入执法,而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更是以立法形式赋予海军人员执法权力。目前,虽然仍存在政治、外交及技术上的顾虑,但都不足以成为禁止海军参与海上执法的理由。

  • 标签: 海军 执法 国际法基础 国际实践
  • 简介:摘要:项目化教学讲究成果导向教育,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将国际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国际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国际思维以及知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基于国际课程教学实践,以成果为导向,分析了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设计路径,以期全面赋能国际课程教学。

  • 标签: 项目化教学 国际法 项目设计
  • 简介:国际人权和劳工条约都规定了公民自由迁徙权,WTO也提出了劳动力跨国流动自由化的目标。但国际公约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仍然施加诸多限制,而人权公约和劳工公约的规定太过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其普遍性也不够,导致各国对"自然人移动"尤其是中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较低。要实现劳动力跨国流动自由化的目标,需要各国进一步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对自然人移动准入和国民待遇做出更多的承诺。我国还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国际劳务市场准入自由化。

  • 标签: 劳动力跨国流动 自由化 国际法
  • 简介:引渡制度主要包括: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和双重犯罪原则等。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国际犯罪越来越暴力化、多元化,传统引渡制度难以适应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和打击国际刑事犯罪的需要,其基本内容都得到了新的调整和发展。引渡制度的新发展对我国引渡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为国际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

  • 标签: 引渡制度 政治犯不引渡 双重犯罪原则
  • 简介:政治文化不仅影响一国国民的行为,在该国对外政策制定和实践中也发挥着意义深远的作用。当代美国国际实践表现形式多样,并体现出实用主义、双重标准等特点。从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入手,阐述当代美国国际实践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和实践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 标签: 政治文化 美国 国际法实践 互动
  • 简介:摘 要 :“新冠肺炎”①爆发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有效遏制此类疫情以及缓解其给传染病防控带来的的冲击,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内涵,以全球治理为路径,建立国际治理机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治理机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充分体现了以 WHO 、主权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为参与主体,以《世界卫生组织法》、《国际卫生条例》为国际基础的全球治理机制。

  • 标签: 疫情防控 国际法 治理机制
  • 简介:本文从国际角度在对科索沃战争和美伊战争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支持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原则;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不得动武原则。

  • 标签: 主权平等 民族自决 正义战争 国际法 科索沃战争 美伊战争
  • 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本文以国际为视角封汇率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相关国际争议上的管辖范围与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依法履行了相关国际条约义务。国家货币主权完全属于一国内政,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行使本国的货币主权。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 简介:以往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国际问题研究不够,以至在国际舆论上出现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却是国际的违反者这样的怪论。笔者从国际学的视角出发,以中日战争起源问题、中日两国宣战问题和日本在华化学战等三个案例,对中国抗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诉之于国际这一任何民族都必须承认和通用的"语言",认为中国抗战是一场中国反对日本非法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时,借鉴国际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应有之义。

  • 标签: 国际法 中国抗日战争
  • 简介:国际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刘爱文国际作为国家间协调意志的产物,对主权国家具有拘束力,客观上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国内立法措施保证国际在本国的实施。保证国内法规范与国际规范的一致,忠实履行依国际而承担的义务,就是国际在一国国内的适用问题,统者...

  • 标签: 国际法规范 国际条约 法的适用 我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内法
  • 简介:低碳问题的本质有三个层面,包括人类可持续生存问题、发展权问题以及构建低碳化的新型的生产、生活模式问题.解决低碳问题应坚持国际合作原则、共同责任原则、预防原则、低碳发展原则等.在解决低碳问题的路径选择方面,应加强和完善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低碳法治机制建设、在观念层面上树立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的环境伦理观等.

  • 标签: 气候变化 低碳问题 国际法机制 低碳发展
  • 简介: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分离倾向的抬头等,是目前中国周边环境中所面临的主要传统安全隐患。如何应对这些安全威胁?特别是如何能在“和谐周边”的战略理念下,处理好各种周边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概念中,和平既是目标也是途径:中国的周边政策不仅应将亲仁善邻作为追求的目标,而且在方略措施上也须与强权政治拉开距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视国际的关键作用。这既要体现在新的周边安全观上,也要落实在应对周边传统安全威胁的具体实践当中。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处理上述传统安全问题时,的确可以从国际中找到不少应对之道,施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 标签: 和谐周边 安全观的转换 周边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
  • 简介:钓鱼岛列岛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决的关键因素,是日本长期以来否定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争议,以及否认"搁置争议"共识的存在。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变动的情形下,日本为强化对钓鱼岛列岛的"管理和管辖",采取了"国有化"钓鱼岛三岛的行为,以"补正"法律缺陷,并实施国内海洋政策,遵循海洋法制"要求"。但鉴于钓鱼岛列岛问题的特殊性,这种行为自然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并采取了包括完善我国的领海制度等相应措施。本文重点依据国际批驳了日本针对钓鱼岛列岛问题的主张的错误性和违法性,指出日本应承认钓鱼岛列岛问题争议,与中国展开和平谈判,以解决钓鱼岛列岛争议问题。

  • 标签: 钓鱼岛列岛争议 “国有化”目的 国际法 解决方法
  • 简介:根据《中法简明条款》法文本,北圻的清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屯扎原驻地待命是守约、合法的;法军在最终条约缔结之前,前去攻占清军原驻地谅山是违约、非法的。但茹费理政府为了占越南为殖民地的目的,谙法玩法,并加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承认背约。软弱、昧法的清政府未能在外交上戳穿对方的谙法玩法,步步退让,但坚持“中国既未违约,实不能认此无名之费”的底线。茹费理政府继续恃强玩法,以“报复”为遮羞,发动了中法马江海战。

  • 标签: 国际法 马江海战 起因
  • 简介:根据国际有关规定,海上没作为一种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只要在封锁中遵循国际人道主义法减和战手段和作战方法的限制,在国内武装冲突中实施海上封锁同样合法,而在我军实施海上封锁作战时,首先要根据我军的海上实力,在尽可能保证足够水面舰艇兵力的基础上,采取“指定航道”的封锁方法,以保证“封锁的实效性”;其次,要根据敌舰船的不同情况,对破坏封锁的舰船进行具体认定、不同处置,再次,对敌进行封锁时,不能阻国际社会

  • 标签: 国内武装冲突 海上封锁 国际法 国际人道主义
  • 简介:摘要职务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中最集中、最严重的表现,而跨国性职务犯罪与犯罪领域广泛化,犯罪群体化,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等特点相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职务犯罪的新形式。

  • 标签: 打击 跨国职务犯罪 国际法
  • 简介: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3月23日在白宫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其中针对于中国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美之前的贸易摩擦正式升级。美国特朗普政府屡次以中美贸易中的“不公平”为由,并且依据美国的国内法针对中国采取单边贸易的制裁。而中国则国际贸易法以及相关国际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大经济体在世界贸易领域的“激烈交锋”,也引发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学界的相关讨论。本文拟从国际的角度来观察和审视这次的中美摩擦。

  • 标签: 贸易摩擦 国际法 单边措施
  • 简介:当前解决国家领土主权归属问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际规则。但对于解决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国际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如何解决我国南海被占岛屿主权归属问题,是当前重大课题。本文从探讨国际关于确认岛屿主权归属的规则及解决岛屿主权的国际惯例判例入手,阐述岛屿主权归属及权益保护的法理启示。

  • 标签: 国际法视野下 岛屿主权 国际规则 探讨及启示
  • 简介: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主权观念主要由国际而来。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两方面的不足。其一,对国际及主权原则的理解不够准确。其二,研究视野局限于19世纪。而在事实上,至20世纪初年,中国人由国际而得的主权观念才比较完整。本文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不足进行考察。

  • 标签: 晚清 中国人 主权观念 国际法 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