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汉语时期知组声母与照组声母合流的过程中,无[-i-]介音的知组二等与庄组合并,有[-i-]介音的知组三等与章组合并,结果出现诸如《中原音韵》知庄章三组声母合流为一套而韵母分为两套,即知二庄组与知三章组对立的情况。现代北方官话知庄章声母音类分合与《中原音韵》基本一致而声母却分为两套的情况是后来语音演变的结果,主要通过:(1)知三章组脱落[-i-]介音;(2)知三章组声母颚化;(3)知二庄组声母变读精组三种演变方式完成。

  • 标签: 《中原音韵》 知庄章 声母
  • 简介:12世纪至19世纪相当于北宋末年至清代末年,前后有八百年的时光.这个阶段正好上接中古音,下开现代音,是汉语音韵演化的重要关键.声母问题又是汉语演变最为复杂的部分.我们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厘清这八百年声母变迁的趋势,以期对汉语音韵史的了解有所帮助,对现代方言的研究也能提供一些参考.我们把声母的演化类型分为五类:1、轻唇化的发展,2、知照系字与卷舌音的问题,3、零声母的扩大,4、浊音清化,5、见系和精系的颚化.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文把重点放在“零声母的扩大”一项.

  • 标签: 零声母 近代音 声母演化 汉语音韵
  • 简介:摘要本文在明晰现代日语辅音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考察日语タ/ダ行辅音的历史演变,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揭开其中的联系及演变原因,探寻今后面对的课题和研究的意义。

  • 标签: 音韵 辅音 タ/ダ 历史演变
  • 简介:哈萨克斯坦东干语音系在音类上保留了其祖源地陕西关中话的典型特征,但在音值上正发生去汉语化变异,主要表现:(1)辅音强化;(2)高元音擦化;(3)音节辅音化。(1)-(3)是推链关系,即(3)导致(1)和(2)。这是俄语的强势浸染所致。

  • 标签: 东干语 音节辅音化 俄语浸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²=5.138、8.379、16.126、5.042,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²=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²=9.030、51.894、18.507,P均<0.01)。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 标签: 儿童 语音障碍 辅音
  • 简介:注:辅音[1][m][n]可与不同的辅音构成一个音节,叫成音节。在表中所给单词中有多个属成音节词,如table,middle,apple,listen等词的尾音是两个辅音[b1][d1][p1][sn],此时构成一个音节。

  • 标签: 辅音字母 拼读规则 字母组合 单词 元音 音节
  • 简介: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阐述现代维吾尔语个别方言士语中存在的辅音脱落情况。

  • 标签: 维吾尔语 脱落现象 方言
  • 简介:标记区分假设基于对母语和目标语差异导致习得困难的认同,通过对语言习得内容的标记性关系的分析,预测二语学习者习得目标语时的困难及其程度。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的习得情况检验标记区分假设的预测力。研究发现,标记区分假设可以部分预测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的习得。

  • 标签: 标记区分假设 英语 辅音丛 习得 预测力
  • 简介:本文就法国人在学习汉语辅音声母发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个广泛的语音调查实验。从法汉两种语言的音系原理出发,概括出了主要“误读音”的发生来源,并以课堂实践为目标,总结了几点有针对性的纠音和练习方法。

  • 标签: 辅音声母 误读 法语音系 法汉语音对比 针对性语音教学
  • 简介:<正>一侗泰语族原始共同语的声母系统中塞音、鼻音、鼻冠音(塞音前面有同部位的鼻音)以及带喉塞音的塞音、鼻音、鼻冠音,形成一个严整的系统,只就唇音和舌尖音来说就有下述十八个:pp‘b(?)mmb(?)b(?)m(?)mbtt‘d(?)nnd(?)d(?)n(?)nd其(?)(?)mbnd(?)m(?)n六个语音形式,在壮傣语支出现得不多,而在侗水语支中出现这些声母则是前辈学者早已有调查记录的。由于大多数语言单纯的b、d已经读为清音,

  • 标签: 声母系统 毛难语 布依语 语言材料 泰语 壮傣语支
  • 简介:闽南方言声母白读音的历史语音层次初探林宝卿闽南方言声母的读者,主要包括文读者(读书音)和白读音(说话音)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以厦门话为代表)都显示出各自的完整性。本文考察白读音,请看下表(m、n、n声母,也可视为b、l、g的音位变体)声母白读音例字...

  • 标签: 闽南方言 语音层次 鼻音声母 白读 《广韵》 匣母
  • 简介:《诗经》与《楚辞》联绵词声母结构皆以最古音--喉音为主,后前结构和前后结构中的喉+结构和+喉结构都占优势,反映先秦时期的联绵词还遗存着远古汉语语音的基本特征。《诗经》联绵词声母结构与英语中辅音曲折变化重叠词的辅音分布特征极为相似,喉音主要居前字;但《楚辞》联绵词声母结构中喉音转变为主要居后字。在语音演化过程中,趋简、省力、辨音相互竞争,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语音格局。

  • 标签: 《诗经》 《楚辞》 联绵词 声母结构
  • 简介:普通话j、q、x声母对于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学生而言有较大难度,不易掌握。本文作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一些诱导性的教学方法,分别从声母、韵母、音节三个方面入手。其主要特点在于从音理出发,利用发音相近的容易掌握的音素向不容易掌握的音素逐步过渡。这种非直接模仿的语音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舌面前音 声母 介音 音节
  • 简介:《字学元元》音系中包含有正音与俗音。正音主耍是承自韵书传统的书面旧音,俗音是作者袁子让所贬斥的音,而这些俗音是我们了解明末郴州方音的宝贵语料。通过书中俗音材料可以考证出俗音的声母为十九母,这个俗音的声母系统反映了明末郴州方音的声母特点。

  • 标签: 《字学元元》 正音 俗音 声母
  • 简介:<正>1关于知、庄、章组的关系1.1.0高本汉先生有个关于中古音舌齿音声母关系的著名的比例式(高[1]32页):t(端):知=tu(精):照知:照=t:is但照组在《切韵》实分庄、章两组,他于是以庄组为硬音,章组为腭化音,知组也是腭

  • 标签: 切韵 翘舌音 舌叶音 知组 组声母 介音
  • 简介:本文通过对长江以北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的比较,说明明代的北系官话知照合一读、‘、。指出这个格局影响了现代中原官话区、北方官话区、北京官话区方言的定形。并提出北系官话的知照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宋代格局,元代格局和明代格局。现代北京话的知照系格局是在明代北方格局的基础上融合南方官话格局形成的。

  • 标签: 明代 人口重建 知照系 北系官话 格局
  • 简介:上古汉语声母清浊交替表达的语法意义已有不少学者加以探讨.其中,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词性转换以及自动词和使动词之间的语态变换和声母交替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是,声母清浊交替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并没有被全部展示出来.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古汉语声母清浊起码还跟动词的体有关:动词未完成体为清辅音声母而动词完成体为浊辅音声母.

  • 标签: 上古声母 清浊 完成体 形态
  • 简介: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闽、赣、粤三省交汇处,是一个纯客县,其方言属于客家话于信片。本文依据上古音类学对安远话声母系统进行分辨,发现它含有一些明显的上古音特征遗存,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晓匣归见溪群等。

  • 标签: 安远方言 声母系统 上古音 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