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家庭已逐渐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且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在以前的大家庭中,每个成员扮演着教导或互动的角色,孩子没有接受学前教育也发展得很好,现今则不然了。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 标签: 认知性格习惯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认知干预对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认知干预。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应用认知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认知,促进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认知干预对乳腺科手术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乳腺科在2021年6月-2021年12月接受并且需进行乳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疾病认知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乳腺手术 疾病认知水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肝癌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及24小时内术后下床活动例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均未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认知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应用能减少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肝癌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冠心病护理中,认知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5例调研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3)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n=32)接受常规护理联合认知干预;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2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结果 试验组较之常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更低,数据下降显著;干预后SF-36评分更高,数据上升明显;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冠心病护理中,引入和应用认知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不良心态得到改善,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冠心病 认知行为干预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认知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8例住院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认知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认知疗法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喉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喉癌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及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SIS评分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干预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8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 76例慢性肾衰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实验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行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当中,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对其自我接纳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开展相关分析,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及认知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式干预认知组患者则接受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自我接纳情况以及干预之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认知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后的自我接纳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且焦虑与抑郁情况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干预方案中,患者接受认知干预可以不断提高其自我接纳功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 自我接纳 行为 干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运用认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70例)予以认知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社会功能(51.20±3.23)分等生活质量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20.18±1.02)分、SAS(19.63±1.23)分等心理状况显著更优;与对照组睡眠时间相比,实验组(0.45±0.69)分等睡眠质量改善状况显著更优(P<0.05)。结论将认知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认知行为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干预用于精神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认知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均优于干预前。结论认知干预用于精神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认知行为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认知干预在乳腺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行乳腺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52例,根据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将其中26例纳入常规组,给予其常规干预,将其余26例纳入观察组,给予其认知干预,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前的焦虑、抑郁得分上看,两组对比的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得分上看,两组对比的统计学结果显示(p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乳腺科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干预 在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方面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7 月所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共计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 6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干预 后,其 PSQ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 患者实施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干预 ,能够对其睡眠障碍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产时认知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产妇13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孕期及产前指导,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认知、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以及产时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其产时认知能力,对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认知能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认知干预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6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5月,按照系统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认知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SDS评分和SAS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认知干预,对照组常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及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及血压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高血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便利法选取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行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认知干预方法,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前SAS55.1±8.6,干预后SAS54.7±9.7;干预前SDS61.7±11.6,干预后SDS62.4±12.1,P均>0.05);干预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前SAS55.6±10.2,干预后SAS46.2±5.4;干预前SDS61.3±8.2,干预后SDS51.4±10.5,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SAS与SD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在干预后,干预组的评分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明显缓解夜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负面情绪 夜间延长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疗法对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效果。对象抽取某高职院校12级护理专业高职大专班学生500人,在当事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初筛得26人,排除1人不愿参加本研究,确定25名研究对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3人、对照组12人,采用认知疗法对实验组进行8周团体干预。对干预前、后及追踪测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并分析,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测量工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结果①两组干预前的SAD、IAS、FNE、总分及SAD回避因子、SAD苦恼因子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干预前两组无差异。②实验组干预前后两次得分进行比较,均为P<0.05,干预后量分值教干预前低。③对照组前、后测SAD苦恼因子与SAD回避因子得分无差异;SAD、IAS、FNE分比较后,结果P<0.05,判断对照组后测的SAD、IAS、FNE教前测低。④实验组追踪测及后测SAD、IAS、FNE、SAD苦恼因子、SAD回避因子比较后,结果均为P>0.05,判断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的结果无差异。结论①认知疗法的团体干预是一种有效的缓解高职护生社交焦虑的方法。②对于缓解护生的社交焦虑,以团体干预形式进行认知辅导的效果可以维持三个月。

  • 标签: 社交焦虑 高职护生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