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的MRI影像组学模型,评价其对TFCC损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行腕关节磁共振检查的100例患者病例(损伤及非损伤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3.0 T磁共振扫描,选取T2WI冠状位序列,手动勾画图像中的TFCC区域,提取影像特征,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将所筛选出的相关性最强的影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建模方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T2WI冠状位序列中提取到88个初始特征,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LASSO算法筛选出12个相关性特征,基于上述相关特征在SVM分类器中构建的模型AUC值为0.88,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10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提供一个识别腕关节TFCC损伤的无创性工具,提高TFCC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整形术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偏曲的防治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行全肋综合鼻整形术患者588例,男83例、女505例,年龄25~55(32±4)岁。通过在选材、水浴、雕刻、鼻背处理、移植物固定、筋膜修饰等过程中灵活用多种方法防治术后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偏曲。结果588例患者术后即刻照片显示鼻背居中,396例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12.1个月。44例出现鼻背移植物偏曲,经过二期修复手术后均得以矫正。396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远期功能后遗症。362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把握处理肋软骨的原则,手术中灵活选择各种方法,对防治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术后偏曲尤为重要。

  • 标签: 鼻整形 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 偏曲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患者男,15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发育迟缓、脑膜炎、肾功能损伤、心功能不全、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骨龄片示骨发育延迟约3.5岁,脊柱平片示胸、腰、骶椎椎体变扁并局部密度增高。颅脑CT平扫示双侧额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多发对称性斑片钙化灶,颅骨密度增高。全外显子组测序并Sanger验证发现ACP5基因纯合突变(C791T>C、p.M264T),确诊为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兔耳软骨后,导致兔耳软骨重塑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3只兔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分别用于以下实验:筛选激光能量(6只),观察激光照射术后即刻(6只)、1周(6只)、3周(6只)、6周(6只)兔耳软骨组织的变化,以及转录组测序和样本验证(3只)。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左耳为不做处理,为正常对照侧;右耳进行激光照射(照射侧)。(1)激光能量筛选:使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以不同能量密度(50、60、70、80、90、100 J/cm2)照射6只兔耳右侧软骨后,取双侧厚度一致、相同规格、去除皮肤及软骨膜的软骨,进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软骨细胞的变化,确定最适宜塑形的激光能量密度(简称最适能量密度)。(2)兔耳软骨组织学观察:采用最适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24只兔右耳,分别于术后即刻及1、3、6周取材双侧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3)转录组测序和样本验证:采用最适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3只兔右耳,照射后6 h内取下兔耳右侧软骨组织进行混合,设为激光照射组;取左耳相同部位、等体积的软骨组织,设为空白对照组,进行转录组RNA测序,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经50~100 J/cm2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HE染色显示,激光能量密度为80 J/cm2时能使软骨细胞有改变但未发生空泡变形及凝固性坏死,损伤程度适宜。(2)80 J/cm2的激光照射后,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即刻出现激光辐射带,辐射带上软骨细胞整体形态拉长,呈梭形细胞样改变,基质染色深,折光明显,Ⅱ型胶原相对增多,1周时辐射带变浅,细胞大小较前恢复;3周到6周时辐射带周围基质染色又逐渐加深,整体形态又拉长。(3)转录组RNA测序发现:激光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198个差异表达基因(70个基因上调、128个基因下调)。通过进一步筛选和研究,激光照射组中CREB3L2基因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激光照射组中CREB3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REB3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兔耳软骨后,上调了CREB3L2基因的表达,引起软骨细胞重排及增殖,导致耳软骨形态和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 标签: 耳软骨 激光,固体 Nd∶YAG激光 生物力学 重塑 耳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击波对三维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和抑制去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海藻酸盐封装的软骨细胞微球,用不同强度冲击波(分5组:空白对照组、1 bar组、2 bar组、3 bar组、5 bar组,1 bar=100 kPa)刺激,观察平面与三维、静态与动态培养下软骨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钙黄绿素(Calcein AM)-碘化丙啶(PI)活死细胞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软骨细胞增殖凋亡。PCR检测软骨相关标志物Ⅰ型胶原(Col-Ⅰ)、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组织学染色观测软骨细胞形态与基质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三维培养的软骨细胞在冲击波刺激下保持圆形形态,存活良好。低能量能够刺激细胞增殖,达到3 bar或以上时,细胞死亡增多,存活率下降。静态组第14天Col-Ⅰ表达明显高于第1天(3.687±0.156,t=14.240,P<0.01),与动态组第14天比较(2.887±0.424,t=3.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和第14天静态组Col-Ⅱ(0.334±0.100和0.140±0.046)与动态组(0.677±0.146和0.363±0.1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3.231,P<0.05);静态组Aggrecan在第14天下降明显(0.077±0.050),低于动态组(0.247±0.085,t=2.979,P<0.05)。阿尔新蓝和番红O组织学染色观察到刺激组软骨细胞密集分布和相关糖胺聚糖产物的沉积。结论体外冲击波刺激能够更好地维持体外三维培养软骨细胞的表型,抑制去分化。

  • 标签: 软骨细胞 动态三维培养 体外冲击波 去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3.0 T MRI扫描序列对腰椎小关节软骨成像的图像质量及特点。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健康受试者30例,均接受L4/L5~L5/S1的3.0 T MRI的腰椎常规序列(T1WI及T2WI序列)、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水激励序列(water excitation 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 echo sequence, 3D-WATSc)、基于T1加权的三维快速场回波(three-dimensional T1 fast field echo, 3D-T1-FFE)、基于质子密度加权的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 volumetric isotropic turbo spin echo acquisition, 3D-PDWI-VISTA)序列扫描。对MRI图像进行成像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指标包括软骨的信号均匀性、软骨—关节间隙的边缘清晰度、软骨—骨的边缘锐度、软骨—关节间隙的对比度、软骨—骨的对比度;定量评估指标包括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结果3D-WATSc序列在5项定性评估指标中评分最高,3D-T1-FFE序列次之,仅软骨的信号均匀性指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DWI-VISTA序列的5项定性指标评分均最差(P<0.05),且几乎不能分辨小关节的各层解剖结构,无法进行后续定量评估。3D-WATSc序列显示其软骨SNR [L4/L5(70.73±14.86)、L5/S1(73.50±13.63)]及软骨—关节间隙[L4/L5(25.30±8.44)、L5/S1(21.64±13.01)]、软骨—骨[L4/L5(60.75±14.68)、L5/S1(64.31±12.98)]、软骨—骨髓的CNR [L4/L5(50.22±14.33)、L5/S1(54.46±10.99)]均较3D-T1-FFE序列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 MRI的3D-WATSc序列能够清晰地呈现腰椎小关节的软骨层及关节间隙,优于3D-T1-FFE及3D-PDWI-VISTA序列,对腰椎小关节软骨成像及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诊断更具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腰椎小关节 关节软骨 退行性变 成像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运用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一百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患者五十八例,关节软组织分损伤患者四十二例。分为两组,即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一百例患者将作出三次检查,即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以及关节镜诊断,实验A组采用CT诊断,实验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将两个实验组的结果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总正确率。结果:实验A组使用CT诊断的总检查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十三,实验B组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诊断的总检查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一,实验B组的诊断总检查正确性大大超过实验A组的总检查正确性。结论: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来判断正确率要高,对制定后续治疗帮助很大,可推荐患者使用此方式进行辅助判断。

  • 标签: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  CT与MRI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2mapping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髌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髌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21年3月~2022年4月。入选的患者均接受T2mapping、DWI检查,分析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时检查损伤区、对照区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值,同时分析T2mapping、DWI及联合应用在髌软骨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髌骨损伤区T2值、ADC值均高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T2mapping联合DWI的符合率高于单独应用其中某种技术,差异显著(p<0.05)。结论  T2mapping联合DWI在髌软骨损伤诊断中价值较高,能为髌软骨损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数据。

  • 标签: T2mapping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影像学技术 髌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去势模型,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假手术组和去卵巢对照组给予相应等体积去离子水,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硫酸软骨素;灌胃3个月后处死,测量股骨重量、骨密度、骨钙含量。结果 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硫酸软骨素样品三个月后,模型成立前提下,与去卵巢对照组大鼠相比,去卵巢高剂量组大鼠骨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股骨中点骨密度和股骨远心端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硫酸软骨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大鼠 硫酸软骨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鼻部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中应用肋软骨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美容外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鼻部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硅胶实施隆鼻的4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将应用软肋骨实施鼻部整形、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的40例患者划分至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外形满意情况两项数据。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部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满意度及修复的安全性,建议以肋软骨作为主要的材料,并在美容外科的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鼻部整形 肋软骨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再次鼻整形中应用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再次鼻整形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硅胶假体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整形优良率和鼻部形态改善情况。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再次整形优良率为75.00%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尖角、鼻长、鼻尖高度等鼻部形态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尖角值和鼻长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鼻尖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再次鼻整形中应用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移植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鼻部形态,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自体耳软骨 硅胶假体移植 再次鼻整形 鼻部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将明确针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借助CT和MRI的诊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院内100名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为50名关节软骨损伤病患和50名半月板损伤病患,分别应用MRI和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的结果为标准,明确MRI和CT的临床准确检出率。结果:经过最终的检查结果比对可以看出,应用MRI展开诊断的检出率数据对比CT检查的检出率数据占优势,对比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期间针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病症而言,通过MRI检查的使用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价值,值得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膝半月板 关节软骨损伤 CT与MRI 诊断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高位定向长钻孔是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的主要措施,针对芦岭煤矿松软破碎煤层,施工定向长钻孔易塌,造成抽采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当内正常时,采用“推进+导向”方式进行护,当内塌时,采用“钻进+导向”方式进行护,可将筛管下至底。研究发现,采用新的护工艺,可将护筛管直径提高1.5倍,内径提高2倍,孔眼提高2.8倍,使抽采效率提高4倍以上。在回采期间可保证瓦斯抽采纯量稳定,解决回风流及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同时可有效提高钻孔护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飞机活动机翼表面自动钻孔的要求,结合车站更换要求进行自动钻孔,结合装配方案,形成了一套高强度、高定位精度的活动机翼表面设计方案,在家用机器中得到验证,工具附件降低50%以上,装配效率提高30%以上。本文主要分析了飞机活动机翼表面自动钻井工艺设备的设计技术。

  • 标签: 活动面 自动制孔 飞机装配 工艺装备
  • 简介:摘要:目前,传统的抽采封堵方式是采用聚氨酯、水泥砂浆封或膨胀胶囊机械封,其中,聚氨酯容易发泡,封效率高,但进行封堵时容易出现封堵不严密、注浆管易堵塞等问题,水泥砂浆封堵时,向内注水泥浆过程中有瓦斯不停地泄漏,在水泥浆干燥凝固之前,内瓦斯气体将充填的水泥砂浆中冲开一定的缝隙,造成瓦斯泄漏,封堵效果不好等,膨胀胶囊机械式封堵装置,在封堵完成后,随着时间推移,内瓦斯集聚量变大,压力增加,完成固定的封堵装置在压力推动下随着胶囊收缩慢慢出现松动,出现漏气,使用效果不好,针对以上封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瓦斯抽采钻孔封装置及封工艺。

  • 标签: 抽采钻孔 封孔装置 封孔工艺 储水腔 水泥腔
  • 简介:摘 要 人工挖桩施工工艺简单,在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施工条件艰苦,安全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挖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本文结合本项目铁铺东枢纽立交互通A匝道桥人工挖桩实例,针对人工水磨钻挖桩的施工工艺、安全措施,详细介绍桩基位于地势陡峭的山坡上、深谷沟渠中,部分桩基位于既有汕汾高速两侧,且无法使用爆破,造成机械成非常困难,大型机械施工不便情况下,采用人工挖桩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旨在介绍施工控制要点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以便技术推广应用。

  • 标签: 挖孔桩 水磨钻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爆破是采石场开采的主要工序之一,加强爆破作业的风险预防是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条件、爆破规模、爆破施工、周边环境和安全管理等不同方面爆破安全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总结了当前采石场开采爆破采取的安全预防措施,并指出现阶段各部门无法高效协同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以及对矿山安全状况的判断和预警不足等问题。采矿工程在早期工作时非常繁琐,工人为了将石头击碎会使用各种类型地工具,这就导致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因此,采矿工程为了有效提高施工作业时的效率,发明了新型的爆破技术,使得我国采矿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同时提高了岩石的开采效率。采石场开采爆破作业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阐述了采石场开采工程爆破炮的相关内容,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总结了采石场开采爆破技术的施工方法。

  • 标签: 采石场开采 爆破炮孔 布置优化
  • 简介:摘要:深式爆破一次化成型法是攻克天井掘进难关、提速天井建设及压缩掘进费用的成功途径。阐释多孔球形药包开凿矸仓一次成型及直眼凿槽开爆一次成型2个形态,证明选取一次成型模式需顾忌的影响因素,探析深眼开爆破一次成型的施工经验,并给出对应的操作手段。以某一座露天矿山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23m及32m天井进行一次化爆破成型的工程案例。

  • 标签: 矸仓 采矿生产 天井开凿 深孔模式 一次成型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