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础教育应该是教育孩子从小碰到事就愿意以批判性的角度去思考,可是我们的教育呢,你是不能挑战老师的,老师说这么着,你就得这么着,否则得不到高分了,你被淘汰了。训练方法都违背了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这几个道理,当你认清楚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错了,你这样的方式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 标签: 创新型人才 基础教育 训练方法 批判性 培养 孩子
  •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中,汉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为刘询)的童年最为悲惨,连朱元璋都比他强不少。小朱穷归穷,好歹是个自由身,而小刘才几个月大,就赶上了“巫蛊之祸”,祖父卫太子、父亲史皇孙的家族几乎灭绝,只剩他这一棵独苗。可怜小刘还没长乳牙呢,就吃上了牢饭,试问谁还敢跟他比惨?

  • 标签: 汉宣帝 报恩 中国历史 朱元璋
  • 简介:历史上的南地区,大体上指今北京市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里是一块宝地,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才蔚起、俊采星驰。大批著名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活动过。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

  • 标签: 宫殿 政治家 居住 学者 艺术家 诗人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开眼看世界,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大英雄”林则徐1811年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金榜题名不久便返回故乡福州,于1813年初夏携夫人郑淑卿抵达北京,直住到1820年。七年京官,林则徐在南的活动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 标签: 林则徐 京官 侵略 进士 中国近代史 故乡
  • 简介: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当敬老受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再一次在古老的山城萌发新意时,老革命根据地古城会昌县的老年人,在老干局钟老的提议下,自发成立了一支由600多人组成的"白发税队",主动参与到税务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中,成了会昌县城新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税吾税国人共护税",这副对联首先从"白发税队"自己在税法宣传性歌舞的节目排练中传唱开来。当书法爱好者林老把它写成横同县挂在人们日夜走过的步云桥头进,会昌县城活跃的"白发税队"便在这对联的传颂中家喻法、知税法、懂税法、宁说法"。在县城四座桥头悬挂了八幅横幅标语:"协税护税,匹夫有责"、"税法宣传,责无旁贷"、"依法治税,富国强

  • 标签: 会昌县 地税局 赣州地区 白发 思想工作 老年人
  • 简介: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为官者高风亮节,自觉以举贤为己任,为了能为国家举荐贤能,有时甚至煞费苦心。如《国语·赵子论比与党》就较为翔实而生动地记叙了晋国政治家赵子举荐韩献子为晋司马的故事:赵子向

  • 标签: 赵宣子举贤
  • 简介:南,熠熠北京璀璨之区。这里有繁华似锦的大栅栏,翰墨飘香的琉璃厂,酒旗戏鼓的老天桥。古刹名寺任雅士悠游吟咏,会馆故园凭仁人聚商国事。每每提到这里,人们就会想到乾嘉汉学的精英,南诗社的名士;忆起维新变法的君子,五四运动的先驱。这其中,堂堂男儿尽展风采,更还有几多淑嫒才女、巾帼英豪青史留名。

  • 标签: 乾嘉汉学 维新变法 五四运动 琉璃厂 君子
  • 简介:清代北京外城南一带,形成了全国游宦士子的聚居区,与清初名士大都曾驻足于此很有关系。

  • 标签: 士子 名士 清初 清代 形成 关系
  • 简介:(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 标签: 乌什局 “乾隆通宝” 叶尔羌局 “咸丰通宝” 形制 中国
  • 简介:明世宗于嘉靖六年(1527年)下令开铸“嘉靖通宝”钱,定制每文重一钱二分。据史料记载当时开铸的有北京宝泉局、南京宝源局、直隶、河南及闽广等局。由于人工提炼锌获得成功,所以开始改用锌黄铜铸钱。

  • 标签: 嘉靖 小平钱 明朝 版式 史料记载 明世宗
  • 简介:松潘县出土唐代开元通宝钱币莫洪贵93年8月初,位于松潘县城南门外的金蓬山下,修建黄龙饭店。挖地基时,发现石棺葬墓群,暴露数座。适逢北京考古所三位同志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协助清理三座残墓。出土人头骨保存完好,有盘口四系罐,玛瑞等器物,出土“开元通宝”一枚...

  • 标签: 开元通宝钱 松潘 人头骨 羁縻州 出土文物 出土器物
  • 简介:唐代开元通宝钱制式统一却又版别繁杂。在没有铸钱范模发现的今天,许多问题一直未得解决。据日本《上方钱贴》统计,达550多种,但其所列繁琐而无条理。国内则还未见有系统的版别资料。再如断代问题,目前尚停留在分早、中、晚三大期上,且含糊的地方甚多。近年来笔者通过接触大量开元钱实物,学习了有关资料.浅有收益。兹就唐开元钱的版别类型断代问题略抒己见,望方家斧正。

  • 标签: 开元通宝 版别 断代问题 开元钱 钱范
  • 简介:部颁样钱向为收藏界所重。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标准钱样,以供各省铸行时对照之用,故稀少名贵。笔者所介绍的两枚,一枚是同治通宝宝陕局小平样钱,另一枚是同治通宝宝福局小平样钱。

  • 标签: 同治通宝 样钱 收藏价值 外形 中国
  • 简介:笔者去年曾写一篇小文谈北宋“御书钱”(见《成都文物》2003年2期),有读者赐问:“赵佶御书钱以‘崇宁通宝’最为有名,何以尊作于此着笔独少?”“崇宁通宝”版别复杂,非专文不足以阐明的,本文试谈一下“崇宁通宝”大钱的有关问题。

  • 标签: “崇宁通宝”大钱 北宋 版式系统 历史文化
  • 简介:我爱在古建筑基建工地捡瓷片,林林总总数以千记,其中易于得到的不过是乾隆、嘉庆、道光等常见品,几年前,喜获两枚清瓷片,其中一枚绘有“乾隆通宝”制钱图案(图1).另一枚为残币图,可辨见满文“源”(图2)。

  • 标签: 乾隆通宝 钱文 青花 瓷器 古建筑 瓷片
  • 简介:<正>一会昌“永”字钱,或以为是会昌开元通宝的一种,为唐武宗李炎会昌年间(841~846年)所铸。史载“武宗即位,广浮图说,天下毁寺四千六百,招提兰若四万,籍僧尼为民二十六万五千人。①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以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②且时有“永平监官李郁彦请以铜像、钟、磬、鑪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监铁使以工有常力,不足以加铸,许诸道观察使皆得置钱坊”。③这种铸于会昌年间,钱背有汉字纪地

  • 标签: 开元通宝 会昌 节度使 唐武宗 铸造 四川
  • 简介:2000年12月,安徽省宿州市俑桥区夹沟镇张武村在扩建乡村公路时,挖出一方无名古墓。出土古钱币十数枚,其中有明末天启通宝小平光背2枚,崇祯通宝小平光背3枚,南明弘光通宝光背2枚,清初顺治通宝光背3枚,顺治通宝背右户、右河、右浙、上新各1枚,特别是出土了顺

  • 标签: 出土 古墓 南明 古钱币 清初 崇祯
  • 简介:最近,本人集得同治通宝小平钱一枚,其直径24.4mm,穿4.8mm,厚1.4mm,重4.1g。之所以称之为“稀见”,乃因其背满文重文,呈双“宝直”局,且互为垂直排列。该币铜质精细,制造精整规矩,文字清晰高挺,字口深峻,整个钱体里层为赤色厚包浆,外层为较薄的褐色包浆。经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材料成分分析,结论是:铜95.1%,锡2.58%,锌1.41%,铅0.68%,其它为杂质,材质青铜。钱体表面自然流通磨损明显,属正用品无疑。

  • 标签: 同治通宝 成分分析 小平钱 光谱仪 X射线 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