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婴儿膀胱上皮样平滑肌肉瘤(BLMS)。患儿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实性占位,对症支持治疗后行膀胱占位切除术及膀胱造瘘术,病理诊断为BLMS。

  • 标签: 婴儿 膀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平滑肌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平均46.7(40~57)岁。1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包块,1例腰背部胀痛,余无显著症状;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立位)降低,其余病例激素未见异常。2例行腹部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强回声团;5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脂肪、血管、肌肉等混杂密度的肿瘤。肿瘤直径平均5.8(2.3~9.1)cm,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5例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2~7年,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多于中年发病,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通常不分泌有临床意义的激素,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可基本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术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偶发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ULMS)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生存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在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的SEER数据库中经过筛选收集2010—2015年间诊断的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393例,Log-rank单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分别为化疗组265例,放化疗组41例,87例患者只接受观察。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1~8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分期、治疗、人种与患者的生存有关(均P < 0.05),但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及手术有无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与患者生存无关(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人种、术后辅助治疗和分期(均P < 0.05)。术后辅助治疗放化疗患者与化疗组患者生存相近(HR=0.844,95%CI为0.570~1.250),患者术后进行观察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HR=1.391,95%CI为1.052~1.839)。结论术后化疗是晚期子宫平滑肌瘤肉瘤术后一种更佳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生存期,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放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肉瘤 辅助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12例胃平滑肌肿瘤病人进行分析,认为胃平滑肌肿瘤较少见,有良、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确诊率不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比平滑肌瘤出血多见,且量大。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检查,X线钡餐、B超、超声胃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等检查均有一定价值。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病灶可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纤维胃镜 肝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治疗 急性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钙火花是细胞内肌浆网上一个或成簇的兰尼碱敏感性钙离子释放通道协同开放而形成的局部地一过性钙释放现象。钙火花可激活钙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产生自发的一过性外向电流(STOCs),从而引起平滑肌细胞舒张。低浓度咖啡因和膜电位的去极化可激发平滑肌细胞产生高频率的钙火花;这样的高频率钙火花可直接引起平滑肌细胞产生收缩。Ca2+、FK506、FKBP12.6、cGMP、cAMP及PKC等因素对钙火花的时空特征及其他特性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平滑肌细胞 钙火花 肌浆网 兰尼碱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内镜下诊治食管平滑肌瘤的方法。方法我院2012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怀疑平滑肌瘤者进一步行小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详细记录病变大小、影像结构、起源层次等声学特点。对超声内镜诊断的食管平滑肌瘤,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进行治疗。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共45枚瘤体。EMR切除11枚瘤体,肿瘤均位于粘膜肌层,直径0.3~0.8cm。ESD切除29枚瘤体,肿瘤位于固有肌层,直径为0.9~1.5cm。ESE切除5枚瘤体,肿瘤位于固有肌层,直径为1.5~2.6cm,1例发生食管穿孔,1例发生活动性出血且内镜止血失败,此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可对食管平滑肌瘤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和评估。EMR、ESD治疗绝大部分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是有效并且安全的,ESE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据病灶的大小、部位和向腔内外突出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治疗是发展的方向。目前,对于内镜治疗困难且可能有残留的固有肌层肿瘤仍需外科治疗。

  • 标签: 平滑肌瘤 食管 内镜诊断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48例,2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结果肿块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边缘清晰,多数肿块覆盖有假包膜。横切面多为灰色或淡黄色,大部分肿瘤质地较软,小部分与普通子宫肌瘤无明显区别。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特点表现各异。结论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虽然表现复杂,但本质为良性,只要治疗得当,患者能达到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在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15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术前均行钡餐、CT、超声胃镜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根据复查内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为0.2~2.3cm,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及热活检钳止血,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6月无复发。结论食管平滑肌瘤内镜下切除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平滑肌瘤 食管 胃镜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 简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罕见的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为一类具有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病变,有复发倾向,其病因尚不明确,无典型临床表现,常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变蔓延范围,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复查。但目前超声受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诊断准确率尚不理想。本文主要对超声检查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前诊断、临床分期及术后复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内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的影像学特点,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按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2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3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显示脂肪密度。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三种成分含量相似,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CT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了解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患者女。51岁,子宫次切术14年后,因发现盆腔包块半年于2004年5月28日入住本院。查体:下腹扪及-12cm×10cm×10cm质硬、固定、边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之包块,移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正常大小,于盆腔扪及-12cm×10cm×10cm质硬、固定、边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之包块,双附件未扪及,与腹部检查系同一包块。

  • 标签: 富于细胞型 术后复发 平滑肌瘤 盆腔包块 子宫次切术 妇科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S糖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HE切片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病理形态的研究。结果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检查结果均表现出肿瘤细胞围绕着血管呈上皮样排列,血管分为两种,薄壁和厚壁,上皮样细胞有四种形态,在电镜的观察下能够见到类似前黑色素小体和密体。结论对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来说,HMB45阳性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再加上电镜检查等,人们将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纳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的肿瘤当中。

  • 标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形态
  • 简介: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罕见疾病。该病为多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肺脏,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囊泡改变,常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后腹膜、盆腔淋巴结肿大等肺外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反复自发性气胸、顽固性乳糜胸等。

  • 标签: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罕见病 结节性硬化基因突变
  • 简介:子宫间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平滑肌肿瘤,并且大多数是良性的.当这些肿瘤显示类似平滑肌肉瘤或内膜间质肿瘤的少见组织学特征时,就会遇到诊断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十年来被认识的、尤其是在子宫良恶性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的一些病变.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 诊断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平滑肌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19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病人,在所选取的病例中,子宫切除的患者有13例,腹腔镜切除除标本的有3例,子宫平滑肌瘤的有16例.分析其临床实用诊断价值.结果16例病人全部没有恶变现象,对16例病人的肌瘤复发率、年龄以及手术方式实施研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的形态各不相同,容易出现误诊等情况,但都属于良性的疾病发展过程.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病理诊断;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R29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7-02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75岁,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喘憋气、发热10天入院.近5年,每年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3个月,本次发作一直有发热、气喘憋气.查体:T39℃,双肺满布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散在水泡音.实验室检查:WBC19.5×10~9/L,N0.903,L0.097.X线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肺门角消失,右肺门外侧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院.CT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腔内一1.6cm×1.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相应支气管腔变窄,远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支气管征(图2),向内与纵隔胸粘连,远外侧与胸壁胸膜粘连,CT诊断为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良性肿瘤并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平滑肌瘤.

  • 标签: 支气管平滑肌瘤 肺叶 瘤组织 影像学 诊断 右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