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及沿黄诸省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展状况,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即将气象部门人工增雨作业与水利工程拦蓄河川径流量功能结合起来,可望增加黄河河川径流量近50亿m3.木设想可作为增加黄河水资源的补充手段之一.

  • 标签: 黄河 人工增雨 拦蓄 增加径流量
  • 简介: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人们普遍采用SWMM模型法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然而,由于SWMM模型添加LID措施后计算的复杂性,大部分人未能正确设置,致使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套SWMM模型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中的使用方法,介绍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如需更改不透水率、添加LID措施两种方案以及调整子汇水区宽度和LID措施的宽度计算。以玉田河流域为例,参考相关文献,经模拟计算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42.4%。

  • 标签: 海绵城市 LID措施 SWMM模型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简介:2015年5月7日、7月13日和9月10日,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m、15m、30m和40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株/hm2、1000株/hm2和1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增大。15m宽的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的氮。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大,对20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总氮的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的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的缓冲带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的缓冲带对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河岸缓冲带 宽度 植物类型 密度 去除率
  • 简介:利用乌云河东风水文站月流量、月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通过计算水文和气象要素的变差系数、峰型度和丰枯率及气候倾向率等参数,分析了乌云河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及降水和蒸发量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乌云河年径流的变差系数为o.32,其主要由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来补给,径流年际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发展,春、夏、秋、冬四季、汛期及非汛期的流量均呈递减趋势,而且汛期流量减少的最为明显;(2)乌云河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也呈递减趋势,蒸发量的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达到-175.0mm/10a。分析认为,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可能是影响该流域流量逐渐降低的原因之一。

  • 标签: 乌云河 变差系数 峰型度 丰枯率
  • 简介:径流在陆面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壤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且会影响感热、潜热等其他通量的计算结果.作者针对陆面过程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InteractionModel)对产流描述的不足,改进模式中对径流的参数化方法.并将改进后的模式用于内蒙古的锡林河流域,以检验模式对径流的模拟能力.1991~1994年的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对径流的模拟有较好的改善.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参数化 径流 土壤 潜热 感热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道路硬化面积的不断增大,雨水产流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城市市政管网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道路雨水面源污染严重,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因此有效控制城市道路径流及污染,迫切重要。城市道路雨水通过合理的竖向控制,汇入道路绿地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内进行处理,后较为清洁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减少面源污染。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结合绿地及人行道的布局及规模合理选择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等措施,从而实现径流控制目标,及最大化经济效益。因此,分析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绿地、树池以及部分道路改造工程的径流控制,是发挥海绵城市道路工程径流控制效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依据海绵城市相关道路工程基本规范,以及分析基本工程条件后,从径流污染物控制、透水人行道铺装、下沉式绿化带、生物滞留、雨水弃流视角,分析径流控制技术在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应用。

  • 标签: 海绵城市 城市道路 径流控制
  •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的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的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的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的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的变化为雨水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降雨径流 SOS/umu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摘要:滩坑水电站位于青田县境内小溪干流下游,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3330km2,占小溪流域总面积的 93%,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总装机容量 604MW,担负浙江省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任务,同时兼顾防洪和其他综合利用效益。滩坑水电站水库校核洪水位 169.15m,总库容 41.9亿 m3;正常蓄水位 160.00m,相应库容 35.2亿 m3;防洪高水位 161.50m,梅汛期限制水位 160.00m,台汛期限制水位 156.50m,防洪库容 3.5亿 m3;死水位 120.00m,调节库容 21.26亿 m3。

  • 标签:
  • 简介:用寸滩与梧州水文站上百年长系列径流资料,分析研究了由于气候均值变化引起的年径流均值、表征年径流年际变化幅度的变差系数Cv及表征其分布偏态特征的偏差系数Cs的变化.并研究了仅由均值变化引起的这两个流域丰水、平水及枯水年出现的概率变化.所得结果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管理中的适应对策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得到气候变化引起的年径流均值和Cv、Cs值的变化,除了应给出未来30年气候均值变化情景外,还应给出气候系列变异的可能变化,以修正原水文-气候基准系列的自然波动.

  • 标签: 西南地区 径流 变差 偏差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城区降雨径流过程主要受降雨过程和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开展城区降雨径流观测试验,对不同下垫面条件的降雨入渗一径流关系进行研究,引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4种下垫面条件的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摸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提出了科学化生态化城市建设的建议。

  • 标签: 城区 下垫面 降雨 径流 研究
  • 简介:流域内降雨产生径流量的多少及时程分配,除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外,与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条件有关。在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的情况下,人为活动如兴建大量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小型水利工程、植树造林、封山育草等措施,使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亦将会引起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发生变化。本文以老人(辶山)水文站以上流域综合治理前后的降雨径流关系变化说明这一问题,借以浅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 标签: 降雨径流关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山区小流域 洪峰流量 下垫面 流域治理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 简介:摘要: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处于世界地质公园,为交通运输部第二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桥位库区为私人经营渔场,岸边为草场,项目区海拔较高,夏季短促温凉,冬季漫长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入秋明显,施工期要对水库和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运营期要避免对桥下原生态的破坏,需要将绿色、环保的要求贯彻到项目实施中。

  • 标签: 敏感水体 桥面径流 处置
  • 简介:摘要:正确认识污染具有随机性、广泛性、潜伏性的特点,积极开展地表径流环保工程势在必行。论文着重以地表径流所造成的面 源污染形成的原因为依托,及时针对削减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工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最终达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共进而努力。

  • 标签: 城市面源污染 地表径流环保工程 方法
  • 简介:摘要:海绵重建工程在改善防洪排涝、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主要用于雨水排水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提高在洪水和暴雨情况下的恢复能力。在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项目层面,完成了城市海绵项目、老城区蓄水点改造、生态廊道雨水蓄水净化处理等多个示范园区。

  • 标签: 海绵城市 降雨径流 污染控制 治理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北洛河干流刘家河、交口河水文站1962-2021年60a水文逐月实测径流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对北洛河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并划分径流阶段;运用集中度与集中期等指标对各阶段年内径流量的分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分析北洛河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及年内分配规律,以期为北洛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洪减灾提供依据。

  • 标签: 径流量 Mann-Kendall法 趋势分析 年内分析 北洛河
  • 简介: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a(1950--2010年)的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径流 TFPW-MK 时间尺度 自相关系数 闽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