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疥疮是由雌雄人疥虫或受精雌虫寄生于皮肤所致。常因直接接触疥疮患者而传染,新生儿患疥疮者临床较为罕见。我院于2002年5月17日收治1例病理黄疸合并疥疮的新生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疥疮 护理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病理黄疸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4例被确诊为病理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伴随有典型黄疸症状,家属同意入组参与实验,并已签署同意书;而且在入组后,将64例患儿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疗法,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其疗效。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发现,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医疗法,(P<0.05);其次,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等黄疸指标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可以有效达到良好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 简介:Christiansen等[12]对23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在习惯性流产与HLA-Ⅱ类分子中的HLA-DR、HLA-DQ相关性研究中显示,  在习惯性流产与HLA-Ⅰ类分子中的HLA-A、HLA-B相关的研究中

  • 标签: 人类白细胞 妊娠相关性 抗原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导管内癌8例,表现为导管内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造影剂外溢。导管乳头状瘤18例,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充盈缺损。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表现为远端导管内多发砂石样充盈缺损。导管扩张13例,为单纯导管扩张,迂曲。乳腺囊性增生18例,表现为末梢导管、腺泡呈较均匀的小囊样或串珠样扩张。结论乳腺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高,能显示导管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造影 乳导管内病变
  • 简介:摘要病理疼痛中枢敏感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持续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转导分子在的产生和持续过程病理疼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持续以及传递过程会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转导分在所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的产生以及传递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转导系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 标签: 病理性疼痛 中枢敏感化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病理流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病理流涎患儿分为注射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口腔感觉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训练、吞咽神经及肌肉低频电刺激等),注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双侧腮腺及颌下腺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2周、4周及13周时采用流涎频率及严重程度量表(DFSS)对2组患儿流涎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注射组DF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注射组D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4周时DFSS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后1周、2周及13周时评分(P<0.05)。结论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能明显缓解病理流涎患儿症状,起效时间为注射后1周,以注射后4周时症状缓解情况最显著,多数患儿疗效持续时间可超过13周。

  • 标签: 病理性流涎 A型肉毒毒素 超声定位 吞咽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疼痛伴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疼痛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因神经病理疼痛初诊的患者83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神经病理疼痛史>1个月,年龄≥18岁,病种包括带状疱疹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其中神经病理疼痛合并抑郁患者32例(SDS>53分)作为神经病理疼痛合并抑郁组(抑郁组),按照1∶1进行两组倾向性匹配,抽取与试验条件相匹配的32例患者(SDS≤53分)作为神经病理疼痛不合并抑郁组(非抑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血清中CXCL1、IL-1β、IL-6、MCP-1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病程较长(t=5.58,P<0.001);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VAS评分、SDS评分及患者血清中CXCL1、IL-1β、IL-6、MCP-1含量均较高(P均<0.05)。神经病理疼痛患者VA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神经病理疼痛患者疼痛程度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有关。

  • 标签: 神经痛 抑郁障碍 炎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病理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病理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给予吗啡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比参照组总有效率82.05%高,两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神经病理疼痛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疗效 神经病理性疼痛 安全性 普瑞巴林
  • 简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与炎性痛、神经病理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发生[5].

  • 标签: 活性氧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荧光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慢性神经病理疼痛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神经病理疼痛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患者行以时间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入院第7天研究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神经病理疼痛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时间护理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评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病理黄疸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50例病理黄疸患儿作为这次分析的对象,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黄疸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病理黄疸患儿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黄疸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8月收治的神经病理疼痛患者共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轻,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患者的信赖。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 疼痛
  • 简介:为了解分析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通过自编《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208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可以用于鉴别出病理互联网使用者,数据显示病理互联网使用者比例为7.69%;2)大学生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中存在性别、学科类别差异,年级、城乡间无差异;3)无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与病理互联网使用者在神经质量表中差异显著,在精神质量表与外倾性量表中无差异.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可以概括为焦虑急切、沮丧、负罪感强、自尊心低、紧张、郁郁寡欢、抑郁、自控能力弱,强迫倾向等.

  • 标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人格特质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病理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分组的依据;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抚触护理、喂养护理、扩肛处理、皮肤护理、光疗护理、预防感染和脱水;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1、2、3、4、5d的黄疸指数,并以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作为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干预3、4、5d,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正常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理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于促进黄疸消退、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病理性黄疸 综合护理干预 黄疸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