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汤对于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治疗中出现肝损伤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降汤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医常用的肌苷联合维生素C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肝功能损害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肝功能损害干预有效率(98.3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肝功能损害的干预有效率(84.74%),P<0.05,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汤对于结核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损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降酶汤 结核病患者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1次组(n=40)与培门冬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产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50株。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依据2012年CLSI标准双纸片确证试验,头孢菌素(AMPC)应用三维试验改良法。结果感染的50株嗜水气单胞菌,其中产ESBLs15株(15/50)、产AMPC10株(10/50),且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耐药率为94%,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40%,对其他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治疗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感染时,应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药敏结果和耐药表型合理选用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嗜水气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淋巴瘤患者接受培门冬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淋巴瘤患者展开培门冬联合化疗治疗,并对其病历资料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本组患者共接受培门冬联合化疗治疗230例次。其中,40例(占80.0%)发生骨髓抑制,23例(占46.0%)发生凝血功能异常,9例(占18.0%)发生生化指标异常,3例(占6.0%)出现感染,2例(占4.0%)出现过敏反应,2例(占4.0%)出现静脉血栓,1例(占2.0%)出血,1例(占2.0%)发生胰腺炎。结论采用培门冬联合化疗对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临床可控,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淋巴瘤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脏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随机数字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观察组给予凝血、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单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止血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经凝血、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的389例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患者,全部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对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总结。结果患者出现咳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但三种药物出现咳嗽与低血压情况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作为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的药物,需要停药的几率比较小,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接受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检测的21615名儿童中随机抽取丙氨酰氨基转移结果异常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异常组,同样方法从中选择检测结果正常的240例儿童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空腹抽血检测丙氨酰氨基转移含量,结合肝炎相关病毒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有无肝炎家族史等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儿童中有19例近期存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情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丙氨酰氨基转移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异常组儿童中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异常主要与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儿童用药三天后尽可能加做ALT的筛查检测,避免盲目过度用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标签: 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前列地尔和胰激肽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挑选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前列地尔治疗,给研究组前列地尔和胰激肽原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以及生化指标(UAER、Ccr、BUM、TC、T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前列地尔和胰激肽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化指标,保护肾功能。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 前列地尔 胰激肽原酶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内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阿替普溶栓,观察其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使用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5月到2016年9月期间90名急性脑梗塞的病患作为实验的参考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5人,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对于对照组的病患采取的是阿替普溶栓的方法进行医治,而观察组则进行常规的护理手段,从而对两个小组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本次实验能够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在卒中量表的评分为(9.64±4.22)分,数据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患者的焦虑评分达到了(17.6±6.4),其结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的对比全部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溶栓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自身携带的负面情绪,同时也提高了其自主生活的能力,因此阿替普溶栓在脑梗塞的实际治疗的方面有着非常高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血注入法和胶原注入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脑血栓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的4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予以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治疗;双号47例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较比不同用药情况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1%;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治疗脑血栓可获得显著效果,较比单一用药疗效更佳,同时也可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故该疗法可在脑血栓患者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降栓酶 脑血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与相关疾病、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价Hcy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内科就诊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142例,调查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采血进行实验室指标监测,血清Hcy采用循环法检测。结果入院时、出院时,SBP、DBP、TCT、HDL、TG、LDL、脂联素、ET、TNF-α、CRP、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cy水平与BMI、脂联素、TG、ET、TNF-α存在相关性,与脂联素、ET、BMI存在高度相关性(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高Hcy血症患者罹患慢性基础疾病种类(3.3±1.1)类,高于无高Hcy血症者(2.1±1.4)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慢性疾病急性发生、急症有关,疾病控制、缓解期,Hcy水平可反映患者整体健康状态,高Hcy与脂质代谢紊乱、超重肥胖、内皮损伤、细胞损伤、炎症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生化检验 循环酶法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免疫指标及血清心肌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菏泽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情况以及血清心肌水平。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健康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不仅血清心肌水平异常升高,而且其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差,临床上可通过对其免疫状态及血清心肌水平变化情况对肺炎新生儿进行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细胞免疫 红细胞免疫 血清心肌酶
  • 简介:目的:建立实时定量检测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实时定量聚合螺旋反应(PSR)方法。方法:针对变形链球菌的gtfB基因设计4套引物,通过实时浊度法和显色法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结果:从4套引物中筛选出最佳引物,并确定最佳温度为65%;进一步实验表明采用最佳引物能特异性地检测变形链球菌,与13种其他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达10拷贝/μL。结论:建立了实时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的PSR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为实时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提供了新技术。

  • 标签: 聚合酶螺旋反应 变形链球菌 龋病 实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