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使用底物法和国标法对地下水、水源水、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进行了监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P值小于0.5,无显著性差异。底物法可以替代国标法用于评价饮用水中微生物。

  • 标签: 酶底物法 国标法 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消化在治疗消化不良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住院的42例消化不良临床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每次服用3片多,每天服用3次,总疗程为3周,观察组服用复方消化,(1~2)片/次,每天3次,总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化针对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消化酶 消化不良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与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学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100例未患脂肪肝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先后进行血脂、血糖和肝功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肝功学中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以及γ-谷氨酰转移(GGT)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和血脂、血糖和肝功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为预后的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氨酶检验 B超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通过对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黑曲霉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的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料液比、(NH4)2SO4添加量、接种量、营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的影响,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6:4,料液比1:1.8,培养温度25℃,(NH4)2SO4添加量3%,接种量5%,营养液初始pH值4.7,培养时间4d;经优化后,固态发酵产平均活达127.4U/g,比优化前提高了50%。

  • 标签: 固态发酵 Β-葡萄糖苷酶 油菜秸秆
  • 简介:(1)将材料处理成匀浆。(2)取烧杯,编号为A、B,各加入5mL匀浆液。(3)烧杯A中加入10mL黑曲霉提取液或果胶溶液,烧杯B中加入10mL水,搅拌。

  • 标签: 果胶 实验 果汁 简图 材料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0%)与对照组患者(72.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00%)与对照组患者(6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时给予溶栓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章节是《酶工程》课程的重点部分,涉及60多种技术和方法。学生在初学时易出现理解困难和记忆混乱的情况。笔者经过几年的酶工程教学科研探索与实践,以A级和B级生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方法教学为对照,采用"微课程"、"翻转课堂"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章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开设分离纯化实验进行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具有更好的纯化方案的设计思路、实验课效果更佳。

  • 标签: 酶工程 教学改革 微课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凝血与纤溶指标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进行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和降栓联合用药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可大量应用于脑血栓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奥扎雷格 降栓酶 脑血栓
  • 简介:探讨养殖型褐藻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反应动力学.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用去离子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100%乙醇梯度洗脱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获得相应洗脱组分.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酶活性,并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作比较.随后,对其中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较强的组分进行抑制动力学分析,推断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相比于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与其他洗脱组分,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抑制活性,半效应浓度IC50为0.77mg/mL,远小于阿卡波糖IC506.63mg/mL,其抑制类型属于混合I型抑制,主要通过与游离(E)的亲和来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裙带菜水提醇沉上清部分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作为新型α-葡萄糖苷抑制剂材料的开发价值.

  • 标签: 裙带菜 水提醇沉上清部分 乙醇洗脱组分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抑制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给予0.9mg/kg的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0.6mg/kg的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患者(91.18%)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龈出血例数、颅内出血例数、消化道出血例数(1例、1例、1例)与对照组患者(7例、6例、6例)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0.6mg/kg的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榉树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榉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溶剂提取物,分别检测各极性部位抑制酪氨酸活性。结果:在各极性部位中,榉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对酪氨酸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当终浓度为1.0mg/mL时,抑制率为59.11%,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IC50为0.72mg/mL。三氯甲烷、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11mg/mL、1.12mg/mL。结论:榉树叶醇提物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酪氨酸活性具有相应抑制作用。

  • 标签: 榉树叶 不同极性部位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 简介:本文探讨了乌丹蒿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抗旱特性,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式研究盆内土壤含水量(40.0%、25.0%、15.0%和5.0%)对乌丹蒿幼苗生长及保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乌丹蒿苗期株高、茎粗、根长、生物量指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4片、8片、12片真叶时期的CK组与HS组相比,株高分别下降3.39cm、6.25cm和10.72cm;茎粗依次降低0.57mm、0.41mm和0.42mm;根长降低0.55cm、1.27cm、1.15cm;总生物量分别降低1.65g、5.56g、6.43g;侧根数量和根冠比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其根冠比分别增加4.5%、5.57%、8.12%.叶片和根系的SOD、POD和CAT活性在处理初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后期大体上表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及根系活性均在12片真叶时期M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2U/g·Fw、310.20U/g·Fw;162.53U/(gFw·min)、226.62U/(gFw·min);96.02U/(gFw·min)、144.69U/(gFw·min).

  • 标签: 乌丹蒿 苗期 干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形态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巴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巴曲、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无一例恶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76.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4vs16.1±2.0,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I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逐渐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90d的BI达(72.35±12.8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d的BI(66.69±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Bathel指数(BI)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MMPs)家族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且依赖于钙离子和锌离子的蛋白,对于维持细胞外基础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会出现MMPs的异常表达,使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稳定性被破坏,导致脑组织出现继发性的损伤,而在血管、轴突再生和轴突髓鞘形成过程中,MMPs也都有参与,本文将MMPs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 颅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丹参川芎嗪+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进行人尿激肽原+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根据各个患者不同情况,适当给予降压药、利尿药、抗血小板药物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NISHH以及mRS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大,与对照组(62.22%,共28例)比较发现,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84.44%,共38例)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尿激肽原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