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间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人员80例做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人员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人员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异常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16.25%(P<0.05),并且不同年龄段人员的MCA和VA和对照组人员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偏头痛患者的异常情况,并且还能显示出内动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超声检查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普勒超声(TCD)联合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ICU及NICU脑死亡患者6例,TCD,24hAEEG的检测结果对比,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24hAEEG监测显示脑死亡患者为明显异常波形,甚至平直线型,脑电波幅小于2V/mm或消失。TCD显示内循环血流中患者出现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者血流信号逐渐消失。两者联合可判定为脑死亡,即可终止临床治疗。结论24hAEEG联合TCD对脑死亡患者能早期判定,对于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两者结合可以弥补临床判定技术上的不足,更准确地对脑死亡进行判定。

  • 标签: TCD 动态脑电图 脑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简称磁波刀)治疗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TDP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TDPD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磁波刀行主要症状侧的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以评价对震颤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7例采用磁波刀行左侧Vim毁损术、3例行右侧Vim毁损术。10例患者给予超声波能量次数为(10.4±2.6)次;初始治疗能量范围为849~2 823 J,最终能量范围6 737~20 096 J,最高治疗温度为(56.7±1.7)℃。患者进入治疗室至出治疗室耗时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40.0(13.0,182.5)min,从首次到末次给予超声能量的耗时为(62.3±25.4)min。患者术后头颅MRI显示,在治疗侧Vim区域可见直径约5 mm的消融斑。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的时间窗内完成随访。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比较,CRST总分、CRST A部分评分、B部分评分、C部分评分、治疗侧上肢及治疗侧下肢震颤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出现头皮、唇部或舌尖麻木5例、肌力下降2例、平衡障碍2例;至末次随访,3例麻木缓解,2例改善,2例肌力恢复,2例平衡功能恢复,但1例疾病进展(出现步态障碍)。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磁波刀治疗TDPD患者的震颤症状,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帕金森病 震颤 治疗结果 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c-TCD)评估右向左分流(RL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隐源性卒中(CS)患者206例,与同期120例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CS患者均行c-TCD、右心声学造影(c-TTE)检查,静息状态下出现的RLS为固有型RLS,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的RLS为潜在型RLS;c-TCD评估为大量RLS且c-TTE阳性的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CS患者与LAA患者的临床特征,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比较c-TCD和c-TTE对RLS的半定量分级。结果临床特征:CS组与LAA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吸烟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49,χ2=110.380、62.371、17.352、212.099、25.987、35.415,P均<0.001)。c-TCD、c-TTE诊断RLS:阳性率分别为70.4%(145/206例)、46.6%(96/2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4,P<0.001),且c-TCD检出的145例RLS包含c-TTE的96例阳性结果。分析c-TCD、c-TTE的结果差异:c-TCD评估的RLS 66.2%(96/145例)c-TTE检出,对c-TCD评估的固有型及潜在型RLS,c-TTE阳性率分别为78.5%(73/93例)及44.2%(23/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1,P<0.001);对c-TCD评估的小量、中量及大量RLS,c-TTE阳性率分别为23.7%(9/38例)、65.4%(17/26例)及86.4%(70/81例),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9、45.620、5.730,P均<0.05);c-TCD对RLS的半定量分级高于c-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21,P<0.001)。TEE结果:92.9%(65/70例)的RLS确诊为卵圆孔未闭(PFO)。结论c-TCD可以准确评估RLS,为隐源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对比增强 经颅多普勒超声 右向左分流 右心声学造影 隐源性卒中
  • 简介:为分析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型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2260米地区健康人群TCD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TCD测定461例不同年龄性别世居或移居2260 ̄3800米地区5年以上健康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各动脉血流速度以MCA为最高,顺序MCA〉ACA〉BA〉VA〉PCA。各动脉血流速度随年龄递减(P〈0.01),其差率与国内外报告基本相同。脑血流速度MCA的Vd,BA、VA的各期血流速度女性高于男性;PI偏低,PI、RI60岁前男高于女

  • 标签: 高原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动脉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TWLTCD仪对门诊诊断为VBI的100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椎动脉(VA)和(或)基底动脉(BA)异常70例,动脉硬化69例,其中合并血管狭窄3例;血管痉挛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6例;颈肩部肌肉劳损及无菌性炎症2例。结论TCD对VBI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子宫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子宫先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区别从而将8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二维超声诊断,观察组42例患者实施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畸形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提升了子宫畸形的临床诊断精准率,并且还有利于清晰直观的体现患者宫腔结构与宫底外观,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 子宫畸形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我们模拟了一个原理相对容易、结构相对简单的超声成像实验.通过超声波测试仪发射和接收换能器信号,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计算机的4/D卡.A/D卡的另一通道采集换能器的跃变位置信息,并将数据提供给成像程序,把物体某一断层的截面图画出.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超声波在固/液两相流中的传播原理,同时也可掌握数据采集和一般的成像方法.

  • 标签: 超声成像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3年 7月到 2015年 5月收治的 150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以及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检测得出,患者内动脉狭窄为阳性的患者 63例,其余 97例患者均提示为阴性;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患者 85例,阴性患者 65例;提示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的患者共有 110例,阴性患者 40例;提示患者为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狭窄阳性患者 96例,阴性患者 54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分别高于内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 P< 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当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检测手段。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CAU)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患者72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或闭塞血管进行CAU与TCCD检查,分析单独CAU、单独TCCD、CAU+TCCD与DSA结果比较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单独CAU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89.6%,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91.7%。单独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75.0%,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75.0%。CAU联合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95.8%,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100.0%(p<0.05)。结论CAU与TCCD结合可以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结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本院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TCD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诊断为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单纯颈动脉超声检查中,诊断准确度为81.33%、诊断灵敏度为90.37%;单纯TCD检查中,诊断准确度为87.33%、诊断灵敏度为92.91%;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中,诊断准确度为97.33%、诊断灵敏度为99.32%,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纯颈动脉超声与单纯TCD检查。结论:TCD与颈动脉超声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常见方式,两种诊断方式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与灵敏度,对临床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临床需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3亿人,已经成为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自杀。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的抗抑郁治疗手段,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作者从rTMS的治疗靶点和模式以及通过磁共振成像对rTMS效果的评估进行综述,以提高对rTMS改善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认识。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症状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内段平均流速(MV)、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