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对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择取我中心在近期内接诊的62例儿科患儿,全部患儿均行静脉穿刺输液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1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31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以此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可行性。结果B组患穿刺完全依从率者明显优于A组患儿(P<0.05);B组患儿无痛率也明显优于A组患儿(P<0.05)。结论对实施静脉穿刺输液的小儿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其临床应用价值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穿刺 优质护理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方法回顾研究本院2012年3月-2018年1月4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出现的不同并发症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结果穿刺术中出现皮下出血3例,局部血肿23例,动脉损伤5例,静脉血栓7例,休克2例,感染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术中的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内静脉 置管穿刺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护性地使用内瘘,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于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概率。我科于2017年1月开始对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或改用钝针扣眼穿刺,我们对扣眼钝针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钝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吊臂扎止血带伴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在失血性患者中的静脉穿刺应用效果。方法230例失血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扎止血带和传统进针法,实验组采用垂吊臂扎止血带伴30~40度的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成功率89.56%,实验组成功率为97.39%,两组成功率比较,χ2=5.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吊臂扎止血带伴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在失血性患者静脉穿刺中,可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垂吊臂 止血带 大角度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提升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进行静脉输液的58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29例。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儿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结果干预组依从性高者21例、一般者6例,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依从性高者15例、一般者7例,有效率为75.9%,P<0.05。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1%,对照组为72.4%,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同时能够提升小儿穿刺依从性。

  • 标签: 综合护理 静脉输液 穿刺成功率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一共选取了580例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共分为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穿刺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 穿刺成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静脉输液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ang-Baker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对患儿的伤害,并且还能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 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癌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5.3~2017.12期间收治72例肝癌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另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22%,相较于对照组的86.11%明显更高(X2=8.078、P=0.004)。结论对肝癌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理想,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肝癌 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患沟通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1月—2018年5月儿科收治的患儿200名,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患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和沟通,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6%,高于对照组的58%,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3%,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期间中对患儿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护理操作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个性化 护患沟通 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留置针送管方法和改进后送管方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科于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给予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针送管,观察组110例患者采用改进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104例,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1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病患来说,穿刺时针尖向上,送管时针尖向下可避免破坏下方血管壁和导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及反复穿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送管 进针 穿刺成功
  • 简介:目的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穿刺方式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将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实行顺血流针斜面向上穿刺法,分析对比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重复循环值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不同穿刺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疗效显著,但顺血流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法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穿刺方法 血透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 标签: 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新生儿 外周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穿刺45度角结合护理干预延长留置针时间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穿刺角度结合传统静脉留置针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静脉穿刺45度角结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置时间、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在5天以上者分别有12例、35例,在5天及以内者分别有132例、109例,实验组患者的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率分别为4.67%、16.67%,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来说,采用静脉穿刺45度角结合传统护理干预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情,降低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静脉穿刺45度角 护理干预 延长留置针时间 降低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入组9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内瘘可穿刺血管长度分为A、B组,A组52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B组39例(可穿刺内瘘血管长度<5cm).再根据穿刺方式,将A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A1组)26例、绳梯向心穿刺组(A2组)26例;B组分为钝针扣眼交替穿刺组(B1组)20例、区域离心穿刺组(B2组)19例.12月后根据Kt/V、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和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分别比较A1、A2组,B1、B2组透析充分性、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感染、血管闭塞发生情况.结果A、B组内0、6、12月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A组0.153,0.641,0.390;B组0.345,0.345,0.523);A组内A2组血管狭窄(P=0.009)、血流量不足(P=0.039)发生率高于A1组;B组内B2组渗血(P=0.007)、动脉瘤(P=0.047)发生率高于B1组.结论对于不同长度的可穿刺内瘘血管,钝针扣眼交替穿刺法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同时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流量不足、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扣眼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麻醉科使用超声引导来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选50例2015-2017年A医院接诊的右侧颈内静脉血管不可以进行穿刺置管的患者,针对他们的情况使用超声引导在左侧颈内的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果成功进行穿刺置管的有50例,其中只有2例穿刺两次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根据计算,一次成功率高达96%。没有患者因为进行穿刺置管而引发对动脉、神经等的损伤,也没有出现胸膜炎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来对患者左侧颈内进行静脉穿刺与置管效率比较高,安全性也很好,应该在临床医学当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麻醉科 左侧静脉 穿刺置管术 超声引导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的某天下午,在五角场地段的一个小区门前,走来了一名中年男子。他的神情十分沮丧,恍惚间,差点撞上了一个骑车的小青年。“侬眼乌子戳瞎啦!”那个小青年大声骂道。若换作平时,中年男子一定不会示弱,要与对方争论一番,但今天,他却没有这样的心情,只是冲着对方白了一眼,便径直往小区里走去。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初 克勒 男子 中年 青年 对方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植入式给药装置与外周静脉穿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化疗患者 62例,其中实验组实施植入式给药装置行化疗 42例,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行化疗 20例,分别统计两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4.8%,明 显低于对照组30%,实验组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植入式给药装置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静脉通路的安全性,降低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置管后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理想同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植入式给药装置(静脉输液港) 外周穿刺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和76%,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提升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依从性,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l-6月收治的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istula)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患者满意率、联机在线尿素清除指数(onlineclearancemonitoring,OnlineKt/V)达标率、穿刺中度疼痛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牛率,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73%(χ^2=10.012,P=0.001);观察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100%,高于对照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46%(χ^2=16.123,P<0.001);观察组OnlineKt/V达标率95%,高于对照组OnlineKt/V达标率80%(χ^2=7.479,P=0.008);观察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牛率3%,低于对照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生率30%(χ^2=9.729,P=0.003);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牛率20%(χ^2=8.279,P=0.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与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P=0.657).结论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能帮助护士更好的实践绳梯穿刺技术,减少穿刺造成的血管并发症,降低患者中度疼痛率,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 穿刺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