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经过对来自国内外几十个苜蓿品种多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俄罗斯杂花苜蓿、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草原二号苜蓿、适宜呼伦贝尔高寒气候,抗寒性强、抗春冻、高产(1年可刈割2次),可在呼伦贝尔高寒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标签: 适宜 呼伦贝尔地区 种植 苜蓿品种
  • 简介:为进一步做好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分析饲草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充分发挥饲草饲料资源在保障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生产经营 调研 濮阳市 饲草饲料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 应用
  • 简介:摘要: 苜蓿是重要的牧草和土壤改良作物,但苜蓿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而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和适宜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减轻苜蓿草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苜蓿草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苜蓿草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苜蓿草种植技术。

  • 标签: 苜蓿草 病虫害防治 种植技术
  • 简介:郑会超等将48头体重相近的杜洛克生长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苜蓿草粉对杜洛克生长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和10%的替代率使得生长猪的日增重显著增加(分别为10.4%、6.28%);料肉比下降不显著(7.62%、9.97%);对猪日采食的影响也不显著。

  • 标签: 生长性能 苜蓿草粉 生长猪 杜洛克 养分消化 替代率
  • 简介:为预防小反刍兽疫,生产稳定高效的小反刍兽疫植物疫苗,本研究以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F基因为目的基因,以pBI121为基本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为标记基因,并通过添加核基质附着区序列(MAR序列)、驻内质网膜信号序列(KDEL序列),使用强启动子CsVMV替换启动子CaMV35S,以期使F基因在苜蓿中能够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预防小反刍兽疫的目的。本实验最终成功构建了五条载体:pBI121-CsVMV-GFP-F-MAR12-MAR34、pBI121-CsVMV-GFP-F-KDEL-MAR12-MAR34、pBI121-CsVMVF-MAR12-MAR34、pBI121-CsVMV-F-KDEL-MAR12-MAR34、pBI121-F。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苜蓿
  • 简介:对三种不同处理的紫花苜蓿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在田间调查了幼苗高度、密度、鲜草产量、根瘤菌接种数.试验表明,出苗30天后,丸衣化处理的生长高度为22.3cm,极显著地(P<0.01)高于未丸衣化的两个处理.在出苗密度上,播量为5.25kg/hm^2丸衣化处理的苜蓿与播量为7.5kg/hm^2未丸衣化的两个处理的苜蓿基本相当.在鲜草产量上,丸衣化处理(251.5g/m^2)低于未丸衣化但亩施复合肥10kg的处理(310g/m^2),但高于未丸衣化亩施消毒鸡粪10kg的处理(158g/m^2).丸衣化处理后根瘤菌接种率(50.00%)是未丸衣化处理根瘤菌接种率(19.23%)的2.5倍.

  • 标签: 种子丸衣化 紫花苜蓿
  • 简介:内蒙古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新民村二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紫花苜蓿长势喜人。“这原来是一片荒地,大概有1500多亩,2012年被镇里规划列入饲草料种植和肉牛养殖发展片区,整合种植了紫花苜蓿,收益明显。县里为种植户每亩补贴50元,去年平均亩产达到300千克,从目前长势看,今年这5000亩紫花苜蓿有望再获丰收。”多伦诺尔镇副镇长高兴文说。

  • 标签: 紫花苜蓿 内蒙古 种植基地 养殖发展 多伦县 饲草料
  • 简介: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苜蓿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与生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的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苜蓿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酶解液作为光合制氢原料时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对产氢影响较为显著的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三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以获取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水平范围内,各因素对能源草产氢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由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能源草光合产氢性能影响为显著;初始pH值为不显著;由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能源草光合生物制氢的最佳工艺水平为30℃、pH=7、光照度为3000lx。

  • 标签: 紫花苜蓿 酶解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正交优化
  • 简介:近年来,山西地区苜蓿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我国山西地区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金皇后"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Cv.GoldenEmpress)为试验材料,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太原综合实验站为试验地点,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对不同留茬高度的苜蓿进行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分析测定,确定当地适宜的留茬高度。结果表明:(1)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下,得出留茬高度为5~8cm时,其RFV和苜蓿草产量的值均较高,其经济价值最大;(2)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影响,随着留茬高度的下降,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其产量却增加;(3)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对苜蓿的茎叶比有影响,随着苜蓿留茬高度的降低,其茎叶比逐步增大。

  • 标签: 苜蓿 留茬高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利用SSR标记技术对40份苜蓿材料(6个雄性不育株系和34个苜蓿品种)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利用其中的6个不育株系与14个苜蓿品种测交,进一步对遗传距离(GD)、产量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6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9.23%;40份苜蓿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818~0.9091,平均0.4544;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均与杂种优势效应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亲本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高于遗传距离。因此,仅以SSR遗传距离还不足以准确地组配强优势组合,需结合各性状配合力的分析,以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效应。

  • 标签: 苜蓿雄性不育系 SSR标记 牧草产量配合力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 简介:文章通过对苜蓿越冬情况的调查和影响越冬因素的分析,初步筛选出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皇后苜蓿等越冬能力较强的品种,归纳总结出品种选择、水肥管理、合理刈割等,提高苜蓿越冬率的具体措施,为阿鲁科尔沁旗牧草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牧草基地 苜蓿 越冬
  • 简介:摘要:肥料是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产量、质量有积极影响。根据氮、磷、钾的单因子效应和肥料对紫花苜蓿生产的双因子效应,不同数量的氮、磷、钾应用于紫花苜蓿生产有显著影响。各种氮肥、磷和钾的肥力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影响。需施肥规律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确定最佳施肥比例、施肥量、施肥期和施肥方式,以适应当地条件。

  • 标签: 化肥配施 紫花苜蓿 栽培管理技术
  • 简介: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正蓝旗牧草种籽繁殖场11个苜蓿材料的栽培试验小区,进行了越冬率、株高、主茎数、叶率、再生速度、干草总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苜蓿材料中,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雷达苜蓿,株高可达81cm,主茎数为475株/m,干草总产量为17905kg/hm2,再生速度为1.44cm/d,越冬率为98%;其次是草原3号杂花苜蓿、巨人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上都苜蓿排名第5,各项指标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具有一定的栽培推广价值。

  • 标签: 正蓝旗 苜蓿 生长发育
  • 简介:2000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证明,紫花苜蓿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草食动物乃至单胃动物的重要饲料来源,而且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对畜牧业、农业乃至军事的发展作用重大。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指出,苜蓿“紫花时,大益马”。清朝《农业著实》中强调,种苜蓿饲牛马最好,清朝《豳风广义》中记载:多种苜蓿,广畜四牡,可多得粪肥,以为肥田之本。西北广为流传的民间歌谣“良骑要数大宛马,关中劲驴胜过它,秦川早胜牛中将,功归紫花苜蓿草”,充分盛赞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

  • 标签: 紫花苜蓿 畜牧业 营养特点 应用 《四时纂要》 营养丰富
  • 简介:紫花苜蓿属豆科牧草,多年生,一般可以利用7~8年,蛋白含量高,干草中粗蛋白含量达到20%以上,且含多种氨基酸,而且品质优,所以人们称之为牧草之王。

  • 标签: 紫花苜蓿 栽培技术 畜牧生产
  • 简介:摘要随着道路、建筑工程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很多地区的用地已经趋于饱和,随着立体交通的建设思路不断革新,在原有道路片面交叉的基础上架设立交桥也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思路。对此,研究常规全苜蓿叶互通式立交形式的优缺点,并积极探索城市立交的全苜蓿叶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适应性问题。

  • 标签: 互通立交 全苜蓿叶 交织 设计
  • 简介:1前言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也叫紫苜蓿苜蓿。在世界上是分布最广、栽培历史古老的豆科牧草,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如索和土库曼高地。现分布世界各国,从南纬40°至北纬60°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种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 标签: 紫花苜蓿 气象条件 闽北 豆科牧草 栽培历史 长江中下游
  • 简介:苜蓿种植的前期基础工作和收获期的时效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影响苜蓿生产效益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得出的结论是,综合机械化技术是提高苜蓿生产效益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机械化技术 苜蓿 生产效益 收获期 时效性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