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BLUE方案FATE方案对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扫查,研究患者心肺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60例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患者心肺超声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心肺超声表现有无异同。结果:发现低氧血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肺水肿,其中普外科患者B7线为主,胸外科患者B3线为主,脊柱外科患者B3线及碎片征为主;心脏超声发现多数患者下腔静脉大于2cm,下腔静脉变异率小于25%。结论:联合心肺超声可发现患者肺部异常征象;外科手术术后氧合指数降低与手术部位有关,应注意液体过负荷倾向。

  • 标签: 床旁超声,外科术后,低氧血症,肺水肿,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抽查2017年7至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150例300髋,进行图像质控评分,以图像评分≥90分为甲类图像标准,针对甲类图像率不达标的情况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髋关节图像质量进行改进,对2018年1月至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250例500髋进行图像评分,对PDCA循环前、后的甲类图像占比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DCA循环实施前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82%(246/300),实施后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96%(480/500),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9,P<0.01),检查者对标准切面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DCA循环前、后图像的扣分项目构成比变化反映了检查者规范存图意识的增强。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值得在质控过程中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超声图像 质量
  • 简介:针对超声图像受斑点噪声影响严重的特点,提出利用基于边缘保持和纹理梯度的图像分割方法。应用各向异性扩散相干斑降噪方法达到有效平滑斑点噪声和保持区域边缘的效果。基于上述降噪图像,文章采用无抽样小波变换的高频子带构造纹理梯度代替传统的灰度梯度,进而结合分水岭变换进行初始分割,得到对图像的区域化描述。在缓解分水岭过度分割的问题上,结合UWT的多分辨率优势和建立区域邻接图,完成对图像的区域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作为实现区域合并的方法,分别选用合成图像超声图像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边缘保持 各向异性扩散相干斑降噪 无抽样小波变换 分水岭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晕环征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6月病理确定的600个甲状腺结节的声晕环图像特点,包括晕环的宽度、规则性、是否完整及血流信号是否丰富等情况。结果600个结节中癌性结节100个,良性结节500个。甲状腺癌性结节的声晕环明显厚于良性结节,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声晕环图像多比较规整,而癌性结节超声晕环图像多不规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声晕环图像多可见点环状或条带状血流信号,而癌性结节超声晕环图像多为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结节超声晕环血流及图像特征的分析,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倾向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超声晕环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出血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大量出血住院治疗,经盆腔动脉造影证实为子宫动静脉瘘的2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量出血患者共20例,其中9例为自然分娩后,4例为中期引产术后,4例为人工流产术后,2例为药物流产后,1例为自然流产后。灰阶超声:20例患者均表现为宫腔内非均质回声,范围约1.7 cm×1.3 cm×0.6 cm至5.3 cm×5.8 cm×3.1 cm,其中8例患者宫腔内可见囊性区,内透声差,呈涌动状;8例患者病变肌层呈低或无回声改变,10例仅表现为肌层回声不均,2例患者肌层无明显改变。彩色多谱勒超声:10例患者表现为粗大的单条状花色血流,10例患者表现为多条状的花色血流,血流走向均显示为穿肌层血流,由子宫浆膜下肌层延续至宫腔内。频谱多普勒:20例患者均可引出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平均值0.34(0.19~0.48),搏动指数(PI)平均值0.47(0.29~0.65),峰值流速(PSV)变异较大,平均值54.3(11.8~117.3)cm/s。结论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量出血患者宫腔内均可见非均质回声,灰阶超声显示病变肌层无特异性,可为肌层回声不均匀、无回声或低回声,甚至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具有特征性,表现为粗大的单条状或多条状五彩镶嵌的穿肌层血流,由浆膜下肌层延续至宫腔内;频谱多普勒可引出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PSV变异较大。

  • 标签: 子宫 动静脉瘘 超声检查 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检查方法及图像特征。方法采用ALOKA-1400超声诊断仪,对5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是42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8例诊断为肠胀气;8例正常。按病理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对急性阑尾炎的不同类型及病程进展作出判断。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超声检查方法 图像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漏诊原因。方法对57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多≤2cm(78.4%),呈偏强回声或中等回声(75.4%),形态呈舌状或指状(76.5%),边界规整,与内膜分界清晰(97.9%),息肉内多可见一条较粗的血管从内膜基底层连续到病灶内(50%)。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图像有其特征性。在月经分泌期进行检查、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症、以及合并多发性肌瘤时可能导致漏诊。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经阴道超声 漏诊
  • 简介:摘要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图像引导已应用到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三维超声凭借其优越的软组织成像特点,兼具经济、高效、便捷等优势,继CT和MRI后逐渐应用于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本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超声图像引导 图像配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为不断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间经临床手术证实2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存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占65.38%,表现为腊肠样无回声带可伴有粪石嵌顿,横断面呈现“日全食征”,阑尾根部可见点状及短条状血流信号;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例,占11.54%,表现为阑尾明显肿大,管壁毛糙、厚薄不均,横断面可见“靶环征”,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2例,占7.69%,表现为阑尾正常管状结构消失,周围见模糊的低回声暗区。当阑尾穿孔时,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内可见气体强回声及阑尾腔内的无回声与周围的无回声相沟通;阑尾周围脓肿4例,占15.38%。腔内可有积气,右下腹积液,周围肠系膜水肿增厚和大网膜包裹包块,穿孔并发腹膜炎时可引起肠管扩张、蠕动弱或消失。结论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图能较为准确的判断急性阑尾炎及其各种类型,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疗依据。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社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当前裸眼3D成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弄潮儿,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医学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我们团队研发的3D成像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重构和可视化交互三大方面构成,将深度图像与渲染图像相结合,呈现裸眼3D图像

  • 标签: 裸眼3D 数据采集 数据重构 可视化交互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超声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患者共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5(95.00%)、灵敏度90/95(94.74%)、特异度2/5(40.00%);大部分患者肿块形状为椭圆形,肿块与四周皮肤组织间存在清晰界限能够分辨,而低回声合并边缘高回声特征明显,血流分级是I级的占比较多。结论:运用超声诊断模式,分析图像表现可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实施高准确度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肌骨 超声图像 诊断价值 准确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图像分析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的78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肝脏病变检出率、典型影像学表现匹配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肝脏病变检出率和典型影像学表现匹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超声图像分析能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疾病 腹部超声 图像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肝脏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提高脂肪肝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成都爱康国宾高新安生美门诊体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体检的14000例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血脂异常指南分为对照组(n=7000,血脂正常)和观察组(n=7000,血脂异常)。对比分析两组肝脏超声特征,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并导出方程式。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超声特征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肝脏大小形态、回声衰减、管道结构、彩色血流信号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脂肪肝患者血脂异常的模型,AUC为0.925,95%CI为0.862-0.965,约登指数为0.723,临界值为0.2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2%和82.14%。该模型基于肝脏超声特征(A1-A4),公式为Log(p)=-0.938+1.725A1-1.549A2+1.263A3+1.371A4。验证于7000例患者,发现超声评分与TG、TC、LDL-C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脏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对脂肪肝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直观准确反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支持。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提高脂肪肝筛查与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标签: 肝脏超声 图像特征分析 脂肪肝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