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斌卿为南明弘光、隆武时期控制舟山的将领,以往史书、学界对其评价颇为负面,多认为其行为无异于割据一方的军阀。然而,斌卿在南明朝廷实际为诸朝廷中所谓"清流",如东林党、复社成员、阁员等重臣所仰赖的水师将领,而原因或许即出在其军籍的背景与交友关系。本文拟透过斌卿的生平事迹重新省视在明清鼎革之际这一位举足轻重的将领。

  • 标签: 南明 明清鼎革 复社 军籍
  • 简介:<正>《辛亥首义回忆录》二(194页)上有记载说:“黄兴上有黎元洪,的命令不能统一;下面的人事安排不能尽如意。战时情况,瞬息万变,黎往返磋商,不能当机立断,最后使汉阳失守。”其它论著如《武昌起义史》等也将黎元洪“掣肘”作为阳夏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事实并非如此。黎元洪在阳夏战役期间对黄兴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派

  • 标签: 黎元洪 主要表现 阳夏战役 黄兴 武昌起义 汉阳
  • 简介:本文依据明清梅州地方志文献、地方碑刻和《黄山志定本》等文献,辨析了梅州香花僧侣的口述资料,稽考出兴宁僧人何南凤的宗教生活和法脉传统,认为:何南风的俗世生活是建立在坚实的佛学基础上的个人行为,不当成为判断当代梅州香花历史的依据;以何南风为代表的素僧是明代中叶梅州佛教发展的重要现象,成为与本地“乡花僧”对抗的重要力量,当代梅州香花是明中叶以来“乡花僧”与“素僧”合流的结果;何南风的法脉传承来自宗法临济宗的黄山普门禅师;梅州宗教界所称的“横山堂”实为“黄山堂”之误。

  • 标签: 地方志文献 宗教生活 口述资料 个人行为 佛教发展 明代中叶
  • 简介:方苞传记名篇《石斋公逸事》所记黄道周拒顾媚事不曾实有,石斋就义的描绘也未必真实,方苞采用小说笔法刻画黄道周的形象,两则逸事生动地表现了黄道周的性格和风骨。

  • 标签: 石斋黄公逸事 黄道周 顾媚 小说笔法
  • 简介:历史中的崇嘏崇嘏山,原名铜鼓山,东距四川临邛70里。崇嘏山南面半坡上,一个叫“大坪山”的地方,绿荫如盖,蔓草如烟,中有一巍巍古冢,近前,但见墓碑当中隽刻“王蜀女状元崇嘏之墓”十个大字。

  • 标签: 历史 戏曲 原名
  • 简介:<正>第一部分(一)清代浙东史学学派的开创者梨洲,是当时学术宗匠。他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而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则超过了顾、王二氏。他撰写了多种明季史书,如《宏光实录钞》、《行朝录》、《海外恸哭记》等,记录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又撰著了两部不朽的学术史著作,

  • 标签: 明夷待访录 黄梨 顾炎武 全祖望 封建社会 历史变迁
  • 简介:西风社是民国时期上海一个有着相当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1935年后成为西风社主持人的嘉德兄弟为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翻译美国《读者文摘》上的文章,受到林语堂的鼓励,刊出后又受读者的欢迎。于是嘉德兄弟俩决定创办一个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的杂志。1936年9月,嘉德、嘉音和林语堂各出资旧法币200元创刊了《西风》月刊,由林语堂任顾问编辑,《西风》出版不久,林语堂携眷赴美定居。因此除了后来提供译稿,实际上并未过问西风社的事务。嘉德、嘉音任主编和发行人,每月1日在上海出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又决定成立西风社,亲自办理这份杂志的出版和发行业务。社址设在愚园路愚谷村2

  • 标签: 林语堂 主持人 海明威 西风 圣约翰大学 翻译出版
  • 简介:客家先民从中原大地带来的先进文化气息,默默地滋泽着闽西地区,使这里地灵人杰,涌现了清代上官周、苗、伊汀洲、慎等书画艺术巨匠。其中,慎诗书画三绝被称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枝独秀。《古芬阁书画记》中对他的画评论有:“……闽派开之于曾波臣,盛之于瘿飘(慎)……,其画以苍老生动为宗,略似八大山人,险辟逊之,秀劲则过之矣!”

  • 标签: 黄慎 艺术家 福建 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 简介:普通制造着特殊,透明酝酿着神秘。航天员的'超凡'还来自于他们身后的普通航天人。十月的沙漠地区,干燥多风,寒气袭人,航天员沙漠生存训练正在这里进行。大风扬起的尘沙中,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女性手持步话机,步履匆匆地来回穿梭。她面容清秀,透露出干练的气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训练场上,她的工作风格都强硬利索,颇具大将风范。她就是被誉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载人航天工程航

  • 标签: 教头黄伟 航天员教头
  • 简介: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说:“要建设惠及近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必须落实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下力气加快河南城镇化步伐的战略目标。”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内涵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战略运作基本相似,而中原城市群的组成城市也全在黄淮流域,并呈三角状分布,严格按照经济划分的区域概念,我们这里把中原城市群叫做三角。

  • 标签: 城市群经济 经济划分 城镇化步伐 中心城市 区域概念 发展战略构想
  • 简介:南宋初年.正当以岳飞为代表的爱国军民奋力抗金、收复失地时.卖国奸臣秦桧力主对金朝议和投降.杀害民族英雄岳飞。可就在秦桧于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登上相位.把力主抗金的左相吕颐浩排斥到镇江“专治军旅”.举朝未识其奸时,时任监察御史的龟年即看出其狡诈.上书弹劾。龟年同秦桧的斗争,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民族英雄文天祥曾道:龟年三劾秦桧的奏章,

  • 标签: 民族英雄 南宋初年 监察御史 秦桧 文天祥
  • 简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苗子可谓“杂家”或“全才”,对漫画、书法、水墨、艺术理论以及诗歌、散文均有精深的研究和创作。曾多次给自己写遗嘱的苗子走过了风雨沧桑的世纪人生路,却从不见半点苦难与哀愁,拥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豁达和幽默。在他走完人生最后之路的时候,他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 标签: 黄苗子 人生 老人 文化 艺术理论
  • 简介:明朝弘治年间四川遂宁出了一位才女,她就是峨。峨的父亲珂,累官至工部尚书,峨的母亲聂氏,是湖北黄梅县尉聂新的女儿,知书识礼,严于家教,不仅是慈母,更是启蒙老师。峨自幼深受家中长辈的宠爱,饱读诗书,作诗填词有着高深的造诣。

  • 标签: 黄峨 才女 人生 明代 启蒙老师 读诗
  • 简介:震(1213-1281)字东发,南宋庆元府(浙江宁波)慈溪人,其学宗朱子而不务苟同,多有己见,为宋末着名的理学家和史学家。他一生着述弘富,留存的《氏日钞》、《古今纪要》、《戊辰修史传》和《古今纪要逸编》颇受後世学者的重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拾遣补阙,就上述着作的撰作年代、版本和史料价值作些考述,以求正於大家。

  • 标签: 黄震 中国 宋朝末期 《黄氏日钞》 史料价值 《古今纪要》
  • 简介:一、受命艰危群情仰赖抗日战争初期,南京当局出于当时紧急形势考虑,把正在山西前线协同阎锡山指挥作战的湖北省主席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绍竑调回重主浙政。

  • 标签: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 湖北省 阎锡山 司令
  • 简介:裳先生藏书甚富,而且喜好在自己的藏书上撰写题跋。其所藏书题跋大多已收录在今出版著述中,而散失在各地图书馆裳藏书中的题跋则未能收录,本文将裳漏收题跋汇辑一束,并对藏书及题跋详加考释,为来日汇辑裳题跋全集提供便利,亦为同好者研究参考。

  • 标签: 黄裳 题跋 考释
  • 简介:杰,字达云,生于1902年,1996年在台湾病逝,湖南长沙人士,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担任过台湾“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常委”,为国民党军队一级上将,抗战名将。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逸事 将军 国民党军队 黄埔军校 国防部长
  • 简介:遵宪一生始终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他年轻时写的《感怀》诗就直面现实和人生,“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他赞扬古代贤人关心国家、挽救时弊:“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贾生治安策,江统徒戎议。”面对封建专制的黑暗的旧中国,遵宪在他的一生中(含国内与国外),始终在不停地寻求能疗救祖国的药方,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这就是“不屑以诗人自居”的遵宪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

  • 标签: 黄遵宪 革新思想 政治理想 君主立宪制 工厂建设思想 师范教育
  • 简介:遵宪(1848—1905),字公度,清末广东嘉应州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诗人。他著名诗句:“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和“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均出自《杂感》。这首诗作于他21岁时,“我手写我口”成为中国“诗界革命”的宣言,比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口号早了30多年。遵宪在青年时期思想已达到如此的高度,他青年时期的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青年时期 黄遵宪 “诗界革命” 中国近代史 《杂感》 嘉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