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产后 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 120人。随机分为 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 A组 40人,单纯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B组 40人,电刺激 +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C组 40人。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表面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治疗后盆底表面电值快、慢、 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 C组、 A组 >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A组与 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治疗后,后静息值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治疗后筋膜疼痛评分观察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与 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力,降低盆底后静息,改善盆底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筋膜手法治疗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筋膜手法治疗 电刺激生物反馈 活跃型盆底肌 盆底肌筋膜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半腱、股薄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半腱、股薄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28例。结果术后平均三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效果理想。结论半腱、股薄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理,有效。

  • 标签: 陈旧性 髌腱断裂 半腱肌 股薄肌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位难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133例位难产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胎儿、产力、产道是引起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此次研究的患者中有45例有宫内窘迫的症状,33例新生儿窒息,8例子产后出血。结论临床中根据位难产患者的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而且提前对该类情况进行预防和准备,能够让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改善,早期的预防是能够降低头位难产几率的。

  • 标签: 头位难产发生原因胎儿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胎吸引助产术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以及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住院分娩200例孕妇中使用胎吸引助产术的4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产妇中2例外阴阴道裂伤,经缝合处理后愈合;3例阴道血肿,未做任何特殊处理,血肿自然吸收,37例产妇产后未见任何并发症。42例新生儿中3例出现了头皮血肿,1个月后自然吸收,未做特殊处理,新生儿未见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严格掌握胎吸引助产术的适应症,熟练掌握操作过程,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损伤较小,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胎头吸引术 阴道助产 第二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位分娩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产程异常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位分娩产程异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位分娩产妇52例,对这52例位分娩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和分娩异常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研究导致产妇产程异常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观察,出现位分娩产程异常的患者主要有7例,占有比例为13.46%,当产妇怀孕周期在42周以上、胎儿体重在3495g以上的时候,位分娩产程异常发生率比较高,随着产程异常症状的出现,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提高。结论要想降低头位分娩患者产程异常发生率,在产妇生产之前,要根据产儿的体重等情况选择出最合适的产妇分娩方法,当出现位分娩产程异常问题的时候,要及时为患者进行助产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母婴健康的机会。

  • 标签: 头位分娩 产程异常 52例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位难产中采用手转胎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一2013年5月发生位难产且具有手转胎指征的328例产妇,分为研究组168例、对照组160例,研究组产妇宫口≥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术,对照组采取改变体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转胎术明显提高旋转胎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熟练的手转胎术,选择产程中适宜的时机,能够有效解决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率,保护母婴健康。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转胎头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的诊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这45例孕产妇均为位难产产妇,将其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位难产产妇中自然分娩产妇15例,比例为33.3%;阴道助产产妇17例;剖宫产产妇为13例;出血量的从小到大排依次为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从低到高排序为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出血量和Apgar评分三种方法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体会得知婴儿位难产的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来确定分娩方式,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孕妇 自然分娩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位难产病例2497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病例1007例。结果位难产2497例,其中1179例采用徒手旋转胎术,89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17例阴道助产分娩;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旋转胎成功率94.04%,宫口近全或开全时成功率42.40%。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所致位难产,采用徒手旋转胎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于活跃期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施术为最适时机,成功率高。

  • 标签: 头位难产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胎头术
  • 简介:宝宝流鼻血时,妈妈都习惯于让宝宝将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只是看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地在向内流。

  • 标签: 头往后仰 宝宝流鼻血 流鼻血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和分析位难产的原因和具体应对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位难产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难产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胎位置异常而位难产又很容易直接引发胎膜早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难产的早期主要信号之一是胎膜早破,如何处理胎位置和产力是应对头位难产的关键。

  • 标签: 头位难产 应对方法 分娩方式
  • 简介:40岁的张先生常工作到深夜,平素应酬也多,能吃能喝,特喜吃海鲜,一直自认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最近的一次体格检查时,发现有高血脂、脂肪肝,还有血尿酸升高。顾名思义,前二项结果他能理解,是吃肉太多引起,那么,血尿酸是什么呢?他不理解。过去,在体格检查项目中是没有血尿酸这一项的。近年在各地医院的常规体检中,一般都增设了这一项

  • 标签: 高血尿酸 食物 高尿酸血症 医院 脂肪肝 大连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85例位难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处理方法以及母婴预后等。结果85例产妇中8例(9.41%)发生产后出血,2例(2.35%)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10例(11.76%)新生儿发生窒息。结论产前定期检查、尽早发现位难产高危因素结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提高安全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临床特点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有40例患者实行保留生育能力的开腹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另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实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少,有58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52例患者痛经症状明显改善,42例不孕患者经手术后17例患者妊娠成功。结论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对治疗子宫腺症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提高其术后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 痛经 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反应监测在面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面痉挛患者在异常反应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术中异常反应消失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反应中下颌缘支-眼轮匝反应即刻消失者,相比较于仍然存在者,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术中异常反应监测可以客观地判断减压效果,提高手术治愈率。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内注射法对苄星青霉素内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需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患者168例,采用自身对照,苄星青霉素分两侧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采用常规注射法(0.9%氯化钠作为溶媒),创新注射A法(利多卡因+0.9%氯化钠作为溶媒)及创新注射B法(0.9%氯化钠作为溶媒,注射前注射部位进行冰敷)。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创新A组和B组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 标签: 苄星青霉素G 注射,肌肉内 疼痛 利多卡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