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对骨盆骨折伴有四肢多发骨折病人施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出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且实施对应治疗的骨盆骨折伴有四肢多发骨折病人52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调查治疗组(26例)、对照治疗组(26例),调查治疗组以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展开治疗;对照治疗组则展开常规化治疗,治疗后评估对照两组病人疗效情况。结果调查治疗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着少于对照治疗组(P<0.05)。调查治疗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治疗组,对照差异较大(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引入骨盆骨折伴有四肢多发骨折的治疗中,能为病人提供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提升总体疗效。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骨盆骨折 合并 四肢多发性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磷酸盐治疗多发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名2009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B组,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疗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二磷酸盐治疗,以患者疼痛分级的方式对各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止痛方面,B组患者疗效均优于A组,其差异性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二磷酸盐对多发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 二磷酸盐 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比较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录的60例疑似老年多发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影像检查,然后分析与比较MRI组与CT组患者,不同时间阶段脑梗死发生率及脑梗死不同检查指标的水平。结果MRI组检查出46例脑梗死患者,占总检查率为76.6%(46/60),而CT组检查出26例脑梗死患者,占总检查率为43.3%。MRI组检查出来的患者要多于CT组,并且MRI检出微小病灶的能力要高于CT,MRI检出脑梗死时间、发病到检查时间均明显小于CT检查,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发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影像诊断时,MRI影像检查要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应在老年多发脑梗死诊断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MRI CT 影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Vit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难治复发MM患者,应用亚砷酸(10mg/d)联合反应停(200~300mg/d)、VitC(2g/d),连用4周。结果部分缓解(PR)47%,疾病稳定(SD)32%,疾病进展(PD)21%。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结论ATO联合反应停、Vit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有效率较高,且毒副反应低,很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亚砷酸 反应停 维生素C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在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骨髓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2例难治或复发性多发骨髓瘤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方案化疗,三氧化二砷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使用10天,每28天重复一次,同时给予沙利度胺100mg,口服,一天一次,持续,治疗4周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VGPR2例,PR6例,总反应率36.3%。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骨髓瘤临床有效率高。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三氧化二砷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合并多发浆膜腔积液的超声表现特点,分析超声心动图对缩窄性心包炎合并多发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59例缩窄性心包炎合并多发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包局部增厚粘连59例(100%),室间隔抖动59例(100%),舒张功能受限59例(100%),心脏外形改变28例(47.4%),胸腔积液59例(100%),腹腔积液48例(81.3%),盆腔积液33例55.9%),心包积液13例(其中包裹性2例)22%,左房增大37例(62.7%),左室增大6例(10.2%),左心功能不全7例(11.9%),右心房增大11例(18.6%),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47例(79.6%),下腔静脉增宽且内径不随呼吸变化50例(84.7%)。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合并多发浆膜腔积液,简便、无创、廉价,诊断价值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心包炎 缩窄 浆膜腔积液 多发性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对多发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60例,其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利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以上60例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周期第16天开始予以地屈孕酮片10mgbid*10天,停药经潮后第5天开始予以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qd*3周期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宫内膜厚度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孕激素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symmetricallipomatosis,MSL),又称为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benignsymmetriclipomatosis,BSL),Madelung's病或Lanois-Bensaude综合征,是一种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及四肢上端皮下脂肪组织的弥漫性、对称性沉积。本文以2010~2013年我们收治的6例多发对称性脂肪瘤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理想,均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我院收治的多发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中选取98例,分析患者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贫血现象,64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54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现象,52例患者出现骨关节痛现象,30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24例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现象20例患者出现双下肢以及颜面浮肿现象;70例患者的蛋白尿定量检查显示为阳性,占71%,其中有44例为大量蛋白尿,骨髓涂片显示骨髓瘤细胞比例在15%以上的患者共有70例,占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钙血症(OR=13.265,P=0.0152)。结论多发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贫血作为常见,高钙血症属于多发骨髓瘤合并肾损害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害 临床特征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肌炎(PM)/皮肤炎(DM)采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的临床表现、效果与实验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PM/DM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两组各为25例,给予两组患者均采用肌电图检查、肌肉活检;给予急性组患者甲强龙、波尼松治疗,给予慢性组加味四妙散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效果、实验室诊断等。结果PM/DM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皮疹、肌肉症状、肺部病变等。两组患者的肌电图对比,差异不显著;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慢性组96.0%和急性组92.0%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PM/DM患者采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采用甲强龙、波尼松治疗效果不显著,给予实验室诊断检查非常必要,从而加深对病情的了解,为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肤炎 加味四妙散 临床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骨髓瘤骨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有多发骨髓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化疗组30例,即单用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组;联合组30例,即唑来膦酸联合VAD方案治疗组。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骨痛缓解程度,评价其疗效并用骨ECT了解病灶状况。结果联合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显效的10例,有效的16例,无效的4例,有效率为86.7%。化疗组20例患者治疗后,其中显效的6例,有效的14例,无效的10例,有效率66.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报告显示病灶区骨质破坏程度降低并有新骨的形成,联合治疗组中血钙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无高血钙症。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骨髓瘤骨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唑来膦酸 化疗 多发性骨病 骨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车祸导致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车祸导致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急救的基础上,同时实施针对性临床急救措施。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和患者治疗时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90.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和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和住院救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急救措施为车祸导致严重多发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效果显著,生命体征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车祸严重多发性创伤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急诊救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救治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0min,平均(93.25±1.74)min;出血量600~2500ml,平均出血量为(1140.23±60.76)ml;住院时间10~18d,平均住院(15.72±1.27)d;术后患者均出现固定脱落、松动以及肋骨切口感染情况。腹部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再次出血3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临床在救治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时,要确保患者急诊入院后,及时进行诊断,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进行抢救治疗,从而提升医疗急诊救治率。

  • 标签: 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 脾破裂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良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托CTA对患者肝动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10例患者肝动脉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类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各型变异发生率和变异分部情况。结果本组210例患者中正常型174例,变异型36例,与MICHE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肝癌病例64例,其中正常型40例,变异型24例,与所有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变异情况多样,通过CAT分析可清晰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后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动脉 变异 CAT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多发硬化(MS)的作用,为临床治疗MS提供新途径,并为后续的类似免疫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模式。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激素治疗,实验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各自血清TNF-α与尿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与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多发硬化有一定疗效,可减轻多发硬化的发病程度与促进其恢复。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来氟米特 肿瘤坏死因子-a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L-2及IFN-γ在多发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中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多发硬化患者(发作期24例,缓解期22例),同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L-2及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多发硬化患者血清中的IL-2及IFN-γ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的IL-2及IFN-γ的含量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及IFN-γ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多发硬化的病理过程相关,其可以作为多发硬化活动期的辅助指标。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IL-2 IFN-&gamm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全脑放疗对多发脑转移瘤(10个病灶以内)的疗效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定向放疗组、全脑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0例,定向放疗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治疗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全脑放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定向放疗组高于全脑放疗组,差异无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高于定向放疗组与全脑放疗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定向放疗组与全脑放疗组,差异显著(P<0.05);定向放疗组低于全脑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较单纯全脑放疗可以提高颅内局部控制,有效保留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多发性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骨髓瘤时引起的肾脏损害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骨髓瘤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VAD化疗方案,观察组20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隐血、尿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尿隐血、尿蛋白等指标则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多发骨髓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并减轻对肾脏的损害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马来酸依那普利 VA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