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处理,实验组术后接受综合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肩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12h时VAS评分明显较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早期干预,术中注意保温、术后延长吸氧时间、臀高卧位,床尾抬高,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不适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肩部疼痛 处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血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本组36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麻醉处理,目前临床上常联合用药。结果3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降压方法,在用药后1~2小时血压有所下降,在14~20个小时之内或降至术前或者低于术前,基本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安全有效的药物降压,是围手术期高血患者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

  • 标签: 高血压 麻醉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采取问卷、走访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并根据其中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结果我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为护理工作者护理服务水平不足、对护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加大了护理风险,易导致护患矛盾。结论我院产科护理中人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认识和管理,寻求较好的对策处理方式,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产科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 对策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冷凝集现象对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6次,镜下观察无凝集后,再进行正反定型。对于某些高冷凝集素效价的患者,必须用37℃甚至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使自身的冷凝集素消失,再进行血型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结论发生冷凝集现象或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克服干扰,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冷凝集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腹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以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并且在麻醉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舒张压等各项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三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84例急腹症患者中,30例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36例选择神经阻滞麻醉,18例选择全身麻醉,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无失败结果,全身麻醉中有4例失败结果,失败率为4.76%。麻醉失败的原因有3例是因为未遵循医嘱,2例是由于麻醉方法有误。讨论在手术前为急腹症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时,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严格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麻醉 临床 表现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效果。方法将86例并发性急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早期诊断及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及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引发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病因及比例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20例,占比28.6%胎盘早剥21例,占比30.0%,前置胎盘12例,占比17.1%,宫缩乏力伴有软产道损伤12例,占比17.1%,胎盘滞留5例,占比7.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vs82.2%),两组比较χ2=12.519,p=0.002。结论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常见,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的诊断、预防,一旦发生通过正确的院前早期诊断及院前急救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产科休克 失血性休克 诊断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腹诊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及该法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资料,按照ASA不同等级进行麻醉评价,该组患者中评定为I~Ⅱ级的患者,进行气管全麻醉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的比较。结果本院收治患者,未出现麻醉失败患者,全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仅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但均经过一定处理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72小时后死亡一例,由于麻醉效果不理想,而选择气管内全麻醉的患者有18例。结论急性腹症患者,多伴发有很多内脏器官的衰竭,病情复杂,变化大,因此需要做好手术术前评估以及准备,并选择对老年患者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如气管内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很好的镇痛,且应激反应小、患者苏醒快、拔管早等多重优点,已经成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老年 急腹症 腹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新旧产程标准与处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以此评价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对母婴分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先后就诊的我院妇产科的3164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1328例沿用旧产程即处理方法的孕妇为对照组,1836例采用新产程及处理方法的孕妇视为观察组,组间比较母婴分娩解决以此评价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剖宫分娩、会阴切开术、顺产转剖宫、催产素应用观察组孕妇例数分别为196例、154例、66例、20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55例、163例、100例、353例(P<0.05)。结论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产科应用能大大降低剖宫分娩率,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程干预,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

  • 标签: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 临床应用 母婴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的原因和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对母婴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产妇和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周至34周产妇分成A组(n=10),35至36周产妇分成B组(n=56),分析不同孕周产妇的处理办法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和B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出现围产儿死亡、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可以根据不同孕周采取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交叉试验时输血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交叉配血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合现象,找到交叉不合的原因就极为重要了。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至2013年,总共689例交叉配血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9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其中21例为血液透析病人,输注洗涤红细胞可避免配血不合现象,56例为冷凝剂所致的不合,将交叉试管置37℃水浴箱后凝集消失,另有3例检测到不完全抗体,主、次管均凝集不散。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对60例剖宫产娩头困难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结果60例产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出生情况良好,无重度窒息。结论为了避免术中发生托头困难,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胎儿的大小、胎头的高低、临产时间的长短及孕妇腹壁的肥胖程度做到充分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切口,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术中出现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从而确保母婴健康。

  • 标签: 剖宫产术 娩头困难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继发性移位的不同情况,探讨继发性导管移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肿瘤患者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的不同位置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整,生理盐水重力冲管、滴注、爬楼梯、过深的导管拔出到正常范围等处理。结果12例导管继发性移位经处理后9例导管继续使用,3例导管拔除。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的预防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继发性移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神经损伤的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序贯疗法,观察组手术结束前给予地塞米松与维生素B12复合液。对两组麻醉消退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时间和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药物疗效;对比患者的担忧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B12对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神经损伤 处理 甲钴胺 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