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25例,术后进行科学功能锻炼。随访6~12月,平均8.3月。结果本组所有25例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5月。髋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2例。无断板、断钉、退钉及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塑形便于更好固定骨折,且固定牢靠。故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应用于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治疗。

  • 标签: 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 骨折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以HIV感染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情况及对免疫重建影响,探讨内分泌代谢障碍与免疫重建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超过24个月HIV/AIDS患者100例(免疫重建不良组5和免疫重建良好组各50例),分析两组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结果ART后,两个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入组时升高,HIVRNA病毒载量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6.15±1.67)mmol/L较入组时升高(P<0.05);两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提高,且免疫重建不良组TG(2.23±1.55)mmol/L、HDL(1.92±0.94)mmol/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可能性比免疫重建良好患者大。

  • 标签: ART 免疫重建不良 内分泌代谢 HIV/AI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治疗纽孔畸形临床疗效。方法用直径1.0毫米克氏针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中央束止点横向钻孔,用一根直径0.8mm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于伸0°位。用金环2-0医用涤纶编织线穿过预钻孔后水平褥式缝合中央束断端,打外科结将断端压缝于止点处。用金环3-0医用锦纶单丝线作加强缝合。结果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8个月。全部恢复近指间关节主动伸、屈功能,未出现中央束止点再次断裂、纽孔畸形、指间关节僵硬。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钉道感染。按照中华医学会TAM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改良法重建中央束止点治疗纽孔畸形,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易推广。

  • 标签: 伸肌腱中央束 改良 纽孔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在螺旋CT多平面(MPR)和三维重建(3D)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和三维重建。结果32例中检出30例55处骨折7例关节脱位。轴位平扫CT(2D)发现45处骨折,MPR显示骨折52处,3D发现骨折49处。结论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多方位、直观地显示肘关节骨折形态,有助于骨折分型,在肘关节骨折与脱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肘关节 MPR 3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骨盆恶性肿瘤右半骨盆切除自体骨重建围手术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骨盆恶性肿瘤右半骨盆切除自体骨重建术患者3例,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麻醉护理配合,术后指导等。结果3例患者经过精心手术护理和配合,顺利完成手术。为出现大出血等手术意外,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结论骨盆恶性肿瘤行内半骨盆切除术自体骨重建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治和减少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后并发症有力保证,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骨盆恶性肿瘤 右半骨盆切除 自体骨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分辨螺旋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直径<3.0cm)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小肺癌(直径<3.0cm)进行HR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以最大程度显示病灶特征,并对病变内部结构、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邻近胸膜改变进行分析。结果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高,而支气管气像、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低。结论经HRCT及三维容积重建清楚直观、立体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邻近改变,对小肺癌早期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分辨率CT 三维重建 小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在重症胸外伤患者救治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6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采用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护理来进行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患者后期住院时间。结果抢救成功患者有58例,占96.67%;死亡患者有2例,死亡率为3.33%;患者住院时间为(6.42±1.08)d。结论采用快速维护循环与重建呼吸来对重症外伤患者进行抢救,具有较好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并且患者住院时间也较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减轻痛苦,具有较高医学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维护循环 重建呼吸 重症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DCT脑血管造影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VCT64排CT机对3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ADW4.4工作站利用MPR、MIP、CPR和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脑动脉成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4排CT脑血管成像发现动脉瘤20例按发生部位颈内动脉1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无动脉瘤者11例。病变患者均得到DSA或手术证实。结论MDCT(64排CT)头部CTA检查无创、安全,可以实时快速动态成像,诊断脑动脉瘤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逼真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同时在出血后病情十分危重患者中也同样可以进行。可取代DSA作为自发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技术。

  • 标签: 动脉瘤 数字减影 64排CT三维成像技术 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联合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肌患儿张力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痉挛性脑瘫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通过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形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联合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腓肠肌肌张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肌张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痉挛性脑瘫患儿应用中医综合联合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可以显著降低肌张力,减轻运动功能障碍,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观察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其中优秀23例,良好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给予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切口小,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
  • 简介:摘要总结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Prolife网片进行女性前盆底重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年龄40岁以上,诊断为阴道前壁脱垂III-IV°(POP-Q分类)伴或不伴子宫脱垂患者共70例采用改良Prolife网片进行前盆修补和结构重建手术,系阴道内通过前后路螺旋穿刺引导器放置不可吸收聚丙烯网片微创手术。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加强会阴创口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重视出院指导,建立随访。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治愈出院。术后5~18个月随访,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全面、专业、细致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障了手术效果。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前盆底重建手术 聚丙烯网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PE病患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螺旋CT诊断方式不同,分为螺旋CT造影组和螺旋CT三维重建组,并以病理学结果做参照,分析两组方式诊断PE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效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组直接征象检出率(88.89%)较螺旋CT组(72.22%)占明显优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组间接征象检出率(86.11%)较螺旋CT组(63.89%)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PE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及时、无创、较为准确检查方式。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临床价值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6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实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两种检查技术,一种为X线片,另一种为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种检查技术的确诊结果。结果所选60例患者中,单根肋骨骨折患者31例,多根肋骨骨折患者29例。经过诊断,X线片总共诊断出55例患者患有单根或多根骨折,总骨折诊断率为91.67%;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总共诊断出60例患者患有单根或多根骨折,诊断率为100%,两种技术诊断率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有着更高诊断价值,能够更加直观、准确、清晰发现细微骨折,必要时发现细小病变,其在肋骨骨折诊断当中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10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CT多层螺旋胸部检查患者中筛选而出,均进行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后,进行薄层重建,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响给予鉴别诊断,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观察两组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边界清楚及空泡征等征象进行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圆或椭圆、不规则形、多结节融合状及斑片状方面进行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CT多层平面重建 肺部磨玻璃小结节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应用。方法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实施治疗5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X光片、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56例患者X光片、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结节检出率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接受检查41例肺部结节病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GE64排CT机,重建使用肺窗,对重建图像作多平面各向同性三维重建,对图像予以动态三维评估,分析评估结果。结果采用各向同性技术建作5mm以下肺部结节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常规轴位,尤其是直径小于2mm小结节(P<0.05)。结论采用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有效检出肺部结节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肺结节 检出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腱肌解剖重建术用于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发生损伤患者78例,均采用半腱肌解剖重建术对内侧损伤副韧带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18个月,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创口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优48例,良23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91.03%。患者手术治疗前平均(42.2±9.4)分,手术治疗后平均(92.2±6.4)分,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出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腱肌解剖重建可显著改善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伤 半腱肌解剖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功能重建手术在开放性喉气管外伤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开放性喉气管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Ⅰ期功能重建手术,分别采用了骨折复位、原位缝合、T管植入等多种方修复方法。结果18例患者呼吸功能正常,4例有不同程度声嘶,无喉狭窄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结论根据开放性喉气管外伤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Ⅰ期功能重建手术方法,使用该方法可达到良好术后发声、呼吸机吞咽恢复效果。

  • 标签: 开放性喉气管外伤 Ⅰ期功能重建手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83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12日—2018年7月30日,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对照组)、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分析CT征象。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分别为95.18%、95.16%,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T征象可见阑尾增粗、增大,直径平均(11.70±0.33)cm,阑尾壁增厚,腔内可见积液、结石等,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存在炎性包块、脓肿,回盲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出现3例阑尾穿孔,回盲部存在游离气体影。结论急性阑尾炎采取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疾病。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根术保留重度根分叉病変磨牙并采用联合冠桥或联冦、单冠行冠重建修复临床疗效。方法49颗严重根分叉病变达Ⅲ、Ⅳ度下颌磨牙,经牙周基础治疗和规范根管治疗,分割近远中两根,然后保留双根或单根进行联合冠桥或联冠、单冠重建修复。结果1~5年跟踪随访,重建冠不松动,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有效率93.9%。结论分根术并冠重建修复,很适合于经其它方法治疗后,牙周袋仍不能消除重度根分叉病变磨牙,是提高磨牙保存率有效方法。

  • 标签: 分根术 根分叉病变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