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提高血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从2010年到2014年共采集了我市无偿献血标本111241份,总不合格率为3.64%。其中,ALT、抗-HIV、抗-HCV、TP、HBsAg导致废血占比分别为58.8%、0.4%、1.1%、14.1%和15.6%。ALT在各项不合格血液指标中占的比例最高。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显著(P<0.05)。并且抗-HIV炎性诊断率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在无偿献血检测应用加强检测技术,从而提升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保证血液质量,达到用血安全的目的。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感染因子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实验室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提高血液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方法通过对10715份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检测,分析比较血型检测中自动化设备使用的意义。结果10715例标本经全自动血型仪检测,正反定型符合10689例,符合率99.76%(10689/10715)。53例Rh阴性标本经送检确认均为阴性,确认符合率100%。结论自动化血型仪的引进是解决血站实验室大规模检测ABO正反血型、Rh、不规则抗筛选,真正有效地从样本加样到结果输出,有效避免实验人员主观视觉疲劳,导致血型判读错误,是实验室确保血型检测准确率与实验原始结果溯源保证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型仪 献血者 血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151974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ALT不合格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献血史、职业、体重指数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1974份血液标本经检测后,16212份标本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10.67%(16212/151974)。ALT不合格组男性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小学及初中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公务员、职员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超重(BMI>25)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体重均是影响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可将女性、高文化程度、非公务员和职员、正常体重的人群作为献血招募计划目标人群,以提高合格血液的采集比例。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 不合格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39例献血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9例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70例加强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形成率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更理想(P<0.05)。结论给予体检者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与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该法深受临床欢迎。

  • 标签: 护理干预 献血者 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调查,分析献血人群中红细胞血型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探讨对献血者常规进行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查阅国内1989年以来发表的有关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文章,汇总分析抗体筛查结果,找出不规则抗体出现频率和分布特点。结果20年来的资料报道显示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8‰(249/284140),其中IgM抗体181例,IgG68例(抗-D33例,其他抗体35例)。IgM抗体效价大部分在4-32之间,抗-D效价为2-64,其他IgG抗体效价为4-32。结论根据对284140名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必须对RhD阳性献血者进行常规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献血者 抗体筛查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资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人群特征,为本地区HIV预防宣传及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筛查情况,确认情况以及确认阳性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本实验室在此期间共检测122407份标本,HIV筛查阳性220例,送资阳市CDC确证阳性44例,阳性率为0.036%,经χ2检验,5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73,P>0.05,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构成比为90.91%,年龄分布18~25构成比为36.36%,26~45构成比为54.55%,46~55构成比为9.09%,职业分布以农民、自由职业为主。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处于平稳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应在普通人群中积极普及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尤其是男性农民、自由职业的献血者,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感染 资阳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选、确认及血清学表型的检测分析。结果在78579份标本中共确认RhD阴性214例,检出DU型6例,RhD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82例(38.3%),B型43例(20.1%),O性73例(34.1%),AB性16例(7.5)。结论通过这次的筛选了解绵阳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分布的初步状况,并掌握绵阳市RhD阴性血型频率,DU型及血清学表型分布情况。

  • 标签: RhD阴性筛选及确认 血清学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确保在心脏病紧急抢救下的使用质量。方法采用规范化分区管理,绘制抢救平面图,使用封条管理及实行失效期预警制度,对抢救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规范化管理后,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大大提高了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的效率。结论通过对抢救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抢救的管理质量,使护士在使用时更加快捷、方便,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抢救车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0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在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抽取献血者空腹全血2ml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并吸取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酶Ⅲ、D-二聚体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结论适量多次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参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无明显变化,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

  • 标签: 多次单采血小板 凝血功能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进行优质有效护理的意义。方法建立优质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为机采献血者进行优质有效的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护理,并观察分析效果。结果通过一系列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固定献血者比例升高。结论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优质的护理,能显著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献血者 无偿捐献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仁市近五年来无偿献血者永久淘汰回告情况及各种永久淘汰所占比例。方法本站局域网唐山《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5.0V》提供的信息资料及本科室登记的资料数据。结果2009—2013年检测的永久淘汰1095人,其中HBsAg485人,抗—HCV126人,抗—TP426人,抗—HIV58人。结论HbsAg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TP、抗—HCV、抗—HIV。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永久淘汰 回告 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无锡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在持续发展、持续改进、持续提高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论述了团队管理在提高服务队管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针对目前服务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考。

  • 标签: 志愿者 服务队 抓落实 补短板 破难题
  • 简介:摘要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有社会责任感,可是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呢?我们到底是否已经具备了社会责任感?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本文将结合我国义务献血的现状来谈谈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就此将如何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 标签: 义务教育 现状 社会责任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的影响。方法将49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随机数字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献血前、献血中及献血后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献血依从性为97.55%、再次献血率为97.9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献血依从性为80.82%、再次献血率为81.63%;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3%、不满意度为3.2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4%、不满意度为22.86%;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满意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可提高献血的安全性及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注重文化建设是营造志愿者团队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团队文化建设的意义、团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点三个方面叙述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文化建设。

  • 标签: 志愿者 服务队 团队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08名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乐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508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508名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508名无偿献血者中,轻度反应418例,比率为82.28%,中度反应82例,比率为16.14%,重度反应8例,比率为1.57%;其中心理因素引发不良反应322例,饮食因素引发不良反应40例,睡眠不足引发不良反应57例,采血环境引发不良反应46例,穿刺疼痛引发不良反应30例,晕针晕血引发不良反应13例。结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中,心理因素占较高比例,应加强对献血者心理疏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我血液报废原因,提高血液的利用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1年我站血液检查因素报废、非检查因素报废等原因。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率显著高于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率,且前者报废率逐年升高,后者报废率逐年变化不大。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因ALT、HBsAg不合格而报废占主要因素,且该两项目报废率逐年增加。结论我们应加强无偿献血、健康献血的宣传,加强献血前初检流程管理,注意成分血制备细节以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 标签: 血液报废 无偿献血 合理用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献血者HBsAg阳性淘汰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成都市血液中心2005年至2011年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比较阳性淘汰率变化趋势,分析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HBsAg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HBsAg阳性淘汰率上升约0.7%,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品的S/CO值均比一步法试剂结果高。结论两步法ELISAHBsAg试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对其特异性也应达到较高的水平。

  • 标签: 两步法 献血者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ABO血型亚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亚型血液的管理与使用。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献血者样本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并将疑似亚型样本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确认。结果4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样本经确认,1例为A亚型,2例为B亚型,1例为A2B2,其余36例为A2B。结论无偿献血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中,ABO亚型因素占比较高,对亚型血液样本作进一步确认定型,并将其结果纳入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高效。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亚型 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