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治疗的神经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特征,并随机平分为不同护理组,对照组实施神经症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神经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8.12±3.58)分、抑郁程度(11.15±3.20)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7.43±4.46)分,(21.38±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心理状态,此方法值得在神经症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症 心理特征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诊断的帮助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面神经炎发病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侧病变和右侧病变,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最短半天,最长达20年。分别记录患者病侧R1波、R2波及健侧R2'波延长和消失例数,同时进行面肌功能临床评估。结果瞬目反射检查的异常率高达90%以上。结论瞬目反射能够及早反映出患者面神经的损害,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评估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瞬目反射 面神经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至2016年10月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4例。患侧不同分级间三叉神经FA及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TI参数和压迫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与血管接触Ⅰ、Ⅱ、Ⅲ级患者FA值分别为0.311±0.009、0.308±0.007、0.299±0.009,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9,P<0.05),不同级别间ADC值分别为(2.298±0.309)x10-3、(2.214±0.175)x10-3、(2.259±0.248)x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05)。结论DTI可于术前评估三叉神经的损伤程度,且血管压迫越明显,FA值越低。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3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中对其手术之后的颅内感染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单纯的静脉用药为12例,实施静脉加鞘内注射患者为16例,静脉加鞘内注射以及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患者为1例,脑室内的注药为1例。结果30例患者中已经治愈者为23例,死亡者为1例。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之后的颅内感染,应该积极的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早的发现,针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对其采取不相同的措施,以降低颅内不感染的概率,进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30例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0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以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参考组患者,以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种疗法治疗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种症状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康复疗法在治疗该病症的领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68例神经外科患者为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34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而B组则加以使用细节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开展袭击护理,效果显著,利于并发症的减少,值得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及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和脑血管损伤的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例,均在接受介入球囊栓塞术后获得治愈;发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2例,在开展药物治疗3天之后治疗无效死亡;有18例嗅觉丧失的患者都没有得到恢复;存在单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有5例,3例在手术后视力获得恢复,但有2例患者没有接受手术,后视力丧失;18例患者的嗅神经存在损伤,动眼神经损伤的有5例,功能均未获得恢复;存在面神经损伤以及听神经损伤的患者有19例,治疗后仅有6例患者获得听力的改善。结论临床上在针对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创伤性CCF以及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挽救。

  • 标签: 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 手术 视神经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患有脑卒中患者一共有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得以明显恢复,使致残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综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恢复患者精神状态、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给广大患者带来帮助。

  • 标签: 神经内科 康复综合 治疗 急性期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分别进行口服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改善精神缺损,提升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血栓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行神经节苷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酯疗法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疾病缓解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瘫患儿行神经节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小儿脑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寸劲切刺法无痛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痛针刀治疗组30例和针灸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结果无痛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积分均下降(P<0.05),且无痛针刀治疗组低于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寸劲切刺法无痛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神经根颈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寸劲切刺法 无痛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切除病灶,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病学的实践教学之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对象为2016年08月份到2017年08月份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生88名,依据教学方式实施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一组44名,参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研究组则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观察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97.27%相较于参照组的77.27%明显要高,组间对比以后显示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案例分析的教学比较重视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了解案例分析实践中学习缺陷与不足,提升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 标签: 案例分析 神经病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处理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科接受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的基础资料以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和费用均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同时优化相应的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 妊娠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抽选77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精神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1504,P=0.8808;t=0.4254,P=0.6718),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642,P=0.0002;t=0.6718,P=0.0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内科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缓解负面心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综合性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更加有效避免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或漏尿的方法,提高神经内科病区的护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5例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35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评价护理效果,对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现存及潜在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并与之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和漏尿的情况,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明显提升了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早产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医护指导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养育方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经CDCC(childdevelopmentcenterofChina)量表测定比较发现在6、12、18及24月龄时,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除6月龄时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月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esell发育量表检测,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指导及家庭共同参与下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

  • 标签: 早期干预 早产儿 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