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8至2016.4经电子管镜确诊为气管结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接受1年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对比常规的全身给药方法效果更优。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局部治疗 气管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羟考酮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可有效缩短麻醉恢复的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临床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羟考酮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麻醉,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可有效缩短麻醉恢复的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临床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采取高压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小儿患儿而言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以支气管哮喘未诊断的小儿患儿153例,均采取高压吸入沙丁胺醇治疗,依照患儿入院顺序分组,前76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后77例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设置为护理组。将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病情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8.70%,治愈率为45.45%,对照组为84.21%,治愈率为14.47%,实验组哮鸣音缓解、退热、无活动受限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支气管哮喘采取高压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小儿护理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高压泵雾化吸入 沙丁胺醇 小儿支气管哮喘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一种,临床上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普遍住院时间长,需要床上静养,长期静脉受压,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高凝状态,常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用压力抗栓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保守治疗 压力抗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或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方法将2016年——2017年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的患者7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30min以及手术后10min不同时间患者的SBP、DBP、HR进行对比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较比对照组13.89%(5/36)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40min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较比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效果更好,血压控制更好,且用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且有效。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术中持续泵注 七氟烷 丙泊酚 全身麻醉维持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第四季度9000份,2017年第一季度9500份运行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环节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评价每个季度的病历质量。采用重点环节管理的办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监控。结果2017年第一季度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明显的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电子病历质量高(P<0.05)。结论对电子病历的质量不断的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可以使病历整体的质量显著的提高,值得在电子病历管理的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重点环节管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炎61例,浸润癌8例,宫颈上皮肉瘤变(CIN)86例;病理检查发现70例慢性宫颈炎,78例CIN,7例浸润癌,电子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符合率分别为90.70%和87.50%。阴道镜图像显示,慢性宫颈炎为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等。结论电子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病变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宫颈癌。

  • 标签: 电子阴道镜 诊断 宫颈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下肢手术的2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采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中采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辅助用药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手术的患者使用下肢周围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和术后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周围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使用喉罩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麻醉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使用量、输液量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身体恢复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股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点式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新生儿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基础治疗,观察组用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后胃内pH值水平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优,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选择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pH值水平,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 奥美拉唑 新生儿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入的宫腔镜手术麻醉患者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七氟醚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泵注;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比较两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比对照组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未出现一例体动或呼吸抑制,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则有1例出现轻微呼吸抑制。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诱导时BIS低于60时间,降低插入喉罩时CETSev,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七氟烷吸入诱导 宫腔镜 手术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及支气管结核疾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具体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气管与支气管结核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接受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之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气管及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管及支气管结核 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医学作为与人们健康密切关联的领域,在实施档案管理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互联网技术促进医院信息化发展,智能化管理院内档案。本文主要是探讨分析电子档案对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借此提升我国医院档案的管理效果。

  • 标签: 电子档案 医院档案管理 推动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的患者100例,年龄50~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罗哌卡因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B组)。A组于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ml;B组给予0.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1μg/kg,每侧20ml。两组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mg/ml,昂丹司琼16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SpO2。记录术后2、4、8、12h的VAS及Ramacy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时间、术后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h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8、12hB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首次按压镇痛时间和术后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预混胰岛素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住院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0例)。标准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早、晚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并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门冬胰岛素50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输尿管软镜辅助碎石取石方法疗效及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在传统开腹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中辅助使用输尿管电子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22例患者有20例安全清除结石,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绝大部分无结石复发。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辅助输尿管电子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碎石彻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 输尿管电子软镜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选用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住院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2例)。标准治疗组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1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收治顺序均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均差异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强化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70±0.24)mm,粥样斑块检出率为38.57%,均要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施加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延缓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标签: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院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但是这些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目前,医院对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情况不够理想,没有达到现代化设备的维护要求,本文基于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水平。

  • 标签: 医疗器械 电子设备维修 问题 解决对策